-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多彩之夢:西方20世紀后期文學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886568
- 條形碼:9787543886568 ; 978-7-5438-865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多彩之夢:西方20世紀后期文學故事 本書特色
20世紀下半期的西方文學打上了全球化的時代印記,一批突破傳統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作家與作品先后問世。 范中華編著的《多彩之夢——現實的夢幻(西方20世紀后期文學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沖突文學”、“解放文學”、“改革文學”、“魔幻文學”、“幽默文學”等西方文學中的經典人物和代表性作品,以使讀者了解這一時期西方文學具有的特殊歷史內涵和創新的文學發展過程。
多彩之夢:西方20世紀后期文學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辛格和《盧布林的魔術師》;鄉村小說家約翰·契弗;《無形人》:美國黑人文學杰作;精神荒原上的探索者:索爾·貝婁等。
多彩之夢:西方20世紀后期文學故事 目錄
2.鄉村小說家約翰·契弗
3.《無形人》:美國黑人文學杰作
4.精神荒原上的探索者:索爾·貝婁
5.索爾·貝婁的婚姻創作二重唱
6.“美國夢”破滅的悲劇
7.古怪的塞林格和《麥田里的守望者》
8.約瑟夫·海勒和《第二十二條軍規》
9.黑色幽默中的黑色現實
10.阿爾比創作的戲劇故事
11.出神入化的托尼·莫里森
12.“兔子三部曲”及其他
13.美國瘋人院里的悲劇
14.《洛麗塔》:一個理想破滅的悲劇
15.兼采眾長的女小說家歐茨
16.黑人婦女代言人:艾麗絲·沃克
17.文壇夫婦悲喜劇:休斯和普拉斯
18.喬治·奧威爾的現代寓言
19.《蠅王》:對“人性善”的徹底顛覆
20.艾米斯與《幸運的吉姆》
21.文壇傳奇:瑪格麗特·杜拉斯
22.暗夜中綻放的白玫瑰:《情人》
23.荒誕派戲劇之源起與《禿頭歌女》
24.塞繆爾·貝克特與《等待戈多》
25.意大利的卡夫卡:迪諾·布扎蒂
26.“未獲諾貝爾獎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27.反法西斯的文化斗士普拉托利尼
28.夏俠:起訴西西里黑手黨的作家
29.手法多變的卡爾維諾
30.西班牙戰后文學的創新者
31.西班牙當代文壇的獵人作家
32.年輕的文學之星莫利納
33.大器晚成的托倫特·巴列斯特爾
34.海因里希·伯爾及其《萊尼和他們》
35.《德語課》:揮向法西斯的解剖刀
36.當代德國藝術家君特·格拉斯
37.譜寫民族史詩的若澤·薩拉馬戈
38.解剖人性者迪倫馬特
39.捷克文壇不屈不撓的靈魂
40.瑪格麗特·勞倫斯的事業和榮耀
41.艾麗絲·蒙羅和她筆下的女人
42.為女權主義寫作的加拿大人
43.現代主義文學先聲:懷特
44.用生命歌唱的“荊棘鳥”
45.帕斯捷爾納克與《日瓦戈醫生》
46.俄羅斯當代文學中的紅色經典
47.特立獨行的索爾仁尼琴
48.特里豐諾夫與他的有爭議小說
49.瓦西里耶夫和他的成名作
50.舒克申與他的代表作《紅莓》
51.“可與荷馬相媲美”的安德里奇
52.米蘭·昆德拉《生存不能承受之輕》
53.波蘭民族詩人米沃什
54.拉美新小說作家科塔薩爾
55.富恩特斯的文學魔力
56.馬爾克斯的魔幻史詩
57.略薩的婚戀及《綠房子》
58.“部落傳記”作家多諾索
多彩之夢:西方20世紀后期文學故事 節選
阿爾比創作的戲劇故事美國荒誕派劇作家阿爾比把現代社會里的人比喻成被關在動物園里的動物,他把他的戲劇命名為:“動物園里的故事”。 人類由動物界進化出來,經由漫長的旅程,走向文明與理性,當自然人性被理性與神性吞沒的時候,人們曾經為了自由與權利進行堅決的斗爭。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贊頌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莎翁卻沒有料想到,在20世紀的資本主義工業時代,人類重新淪落為奴,機器取代了上帝,成為人性的主宰力量。人類雖然實現了高度的物質文明,卻給自己制造了精神囚籠,機械化生產方式和過分的個人化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徹底隔膜。 歐洲和美國的作家們,在理解人性異化的問題上,有著驚人的相似:薩特說人生如地獄,卡夫卡把社會比喻成專制的城堡,把人比喻成丟失自我的大甲蟲,而美國的眾多作家們把社會寓示成為動物園,’人們精神萎縮,只剩下了動物式的生存。 美國荒誕派戲劇家阿爾比再現了美國和美國人的困境,他揭示了人們習以為常的表象背后的真實,以極其荒誕的藝術形式透視日常的虛偽和異化,然而,和特立獨行的金斯堡(垮掉派詩人)相比,阿爾比本人卻并不是個極端的“另類”。 愛德華·阿爾比1928年出生于美國華盛頓。他出生后即被送到一個劇院老板家做養子,盡管阿爾比自幼享受榮華富貴,深得父母的寵愛,但卻經受了心靈的孤獨和感情的傷害,他對自己的富貴家庭一直都有一種叛逆情緒。1948年,他二十歲的時候,阿爾比離家出走來到紐約,和一群放蕩不羈的文人藝術家為伍。阿爾比離開家庭之后,做過各種工作,豐富的社會經歷和本身的藝術修養共同造就了一位戲劇大師。 1959年,阿爾比發表**部劇作《動物園的故事》并因此而成名,此后,他接連地發表一系列的優秀劇作,曾兩次榮獲美國普利策戲劇獎。 《動物園的故事》情節單純,內容深刻,集中地揭示了現代人被“文明”強制地隔絕開,各自承受著生活的不幸和精神的孤獨。 全劇只有兩個人物,兩三件道具,時間是某個星期天下午,地點是紐約中央公園。有一個麻木的、被動的、衣著體面的中年人彼得,他正坐在一條長凳上讀書,他習慣了他的生活環境,接受了生活中的一切,沒想到過要改變什么要爭取什么;另一個角色是失魂落魄的流浪漢杰利,他認為,他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一個人可愛,沒有人理解他,沒有人同情他,他是個十分可憐的人。 杰利想要減輕孤獨的壓力,他在公園里看到彼得后,主動地和他攀談起來。在杰利的詢問下,我們得知彼得是個比較成功的出版商,他認為他的生活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杰利一問再問,終于追問出彼得也有許多的不如意,只不過是他善于忍受,能安心度日。 彼得對他們的交談方式不滿,為什么要自己向對方和盤托出?我們又不是多年的老朋友!于是,杰利毫無保留地傾訴了自己的所有不幸和苦惱:他十歲時母親私奔,父親酗酒死去,他先是寄人籬下,后來又獨立生活,父母和親戚對他沒有感情,也沒有女人讓他懷念。他住的那家公寓,有各種邪惡的人們,房東太太本性淫邪,主動向他撒嬌賣寵;黑人鄰居搞同性戀;還有個女房客整天地在屋子里哭,凡此種種怪事情,確實讓杰利苦惱不堪。杰利還講述了他和一只狗的戰斗故事,房東的狗和他過不去,見了他就狂吠不止,杰利恨不得馬上弄死這只狗,他天天買牛肉餅喂給它吃,狗一直沒死,后來杰利在餅中下了砒霜,狗病了一場又好了起來。 杰利滔滔不絕地向彼得訴苦,他說,他看到那動物園里的動物們被柵欄隔開,他聯想到人與人之間也是被柵欄隔開的:好像每個人都很自由,實際上相互之間已無法溝通,就像沒有語言的動物一樣。 在交談的開始,彼得坐在凳子上,杰利站著,杰利看著彼得在凳子上穩穩坐著,看著他那樣苦惱、不幸和麻木不仁,就故意要惹他動怒。他也在凳子上坐下來,把彼得擠在凳子的一角,后來他競要求彼得把長凳讓出來,逼得彼得同他吵了起來。杰利動手毆打彼得,叫彼得保衛他的地位同自己戰斗,他掏出一把尖刀給彼得,彼得拿起刀擺出自衛的架勢,杰利忽然向刀尖撲過去,刀刺進了他的身體,他覺得他用這種方式完成了兩個人之間的溝通,十分滿意,他還催促被嚇得六神無主的彼得快點離開。彼得哭叫著走開了,杰利死去了,這就是這場劇的結局。 荒誕的劇情內包含了深刻的真理,在冷漠的社會中,人們隨時隨處遭受傷害,人們力圖回避傷害,渴望與別人交流,可是,在防范傷害的人看來,交流本身就可能構成傷害(比如說杰利搶占彼得的凳子),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人性人情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挽回,這是現代美國社會的悲哀。 在創作了《動物園的故事》以后,阿爾比又發表了三部獨幕劇:《沙箱》、《貝西·史密斯之死》和《美國之夢》。《貝西·史密斯之死》描寫一位黑人女歌星因種族歧視而死的事,作家把故事寫成了一個女人心理和精神上的悲劇;《美國之夢》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劇作,它引起了評論界的極大爭議,一般認為這是一部揭露美國惡俗本質、考察美國夢的荒誕派作品,也有一些人認為它不是完全荒誕主義的,其主題也并不是完全失敗主義的(代表美國夢的祖母并沒有死去)。 1962年,阿爾比發表三幕劇《誰怕弗吉尼亞·伍爾芙》,這部劇作被看做是《美國之夢》的延續,被奉為美國戲劇中的“現代經典”,曾被改編成電影。劇作的名稱和英國女權主義理論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并無關系,“伍爾芙”(wolf,狼)是暗示了沒有幻想的真實,阿爾比意在說明他要揭去人們外表上的偽裝,表現出生存的實際狀態。 劇情一開始是一對夫婦靠吵架消磨日子,一天夜里,另一對夫婦來訪,看到他們照樣吵架,這是一場非常具有持久性和感染性的吵架,兩個客人也參加了進來,四個人借吵架來發泄苦悶,直到后來,主人夫婦收到兒子(他們假想中的兒子)遇車禍而死的電話,才算休戰,全劇結束。阿爾比揭示了一種可怕的真實:浪漫的愛情和美好的家庭是神話、是謊言,生活里的平庸與無奈控制著每一個人,那個假想的兒子的死去似乎也預示著美好的希望和美麗的謊言死去的意思。 阿爾比在60年代中期的一些劇作在荒誕派之路上走得太遠,反傳統的戲劇技巧運用過多,令觀眾費解。但1966年的《微妙的平衡》在人物、情節等方面都比較成功,它反映了美國人在核武器威脅下的精神恐慌,該劇于1967年榮獲普利策戲劇獎。 在70至80年代,阿爾比又創作了許多作品,1975年的《海景》是通過一對半人半獸的夫婦與人類的對話,揭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海景》具有鮮明的荒誕派的戲劇風格,它使阿爾比再次榮獲普利策戲劇獎。 阿爾比受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影響很深,他是法國興起的荒誕派戲劇在美國的主要代表,他自己對人的存在,對社會的本質有獨特的體悟。他的劇作集中體現了現代社會里人性的異化和精神淪落的文明危機,有力地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平庸腐朽的反人性的本質。 在藝術形式上,阿爾比并沒有完全因襲法國的荒誕派模式,在情節和人物的設置上,更多地采納了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生活氣氛更濃一些,抽象性較少。阿爾比的戲劇,讓人們在對荒誕情節的笑聲中體會到各自生活里的或多或少的悲劇性。 ……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