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5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6073998
- 條形碼:9787216073998 ; 978-7-216-0739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5輯 本書特色
章開沅主編的《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5輯)》輯錄的23篇論文,涉及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以及相關紀念活動,其中既有對清政府在籌備立憲前后政治表現的考察,也有對漢口市民自治、四川保路運動中的婦女抗爭和武昌起義鄂軍都督府“謀略處”等問題的探討;既有對辛亥革命前有關經濟現象的探究,也有對民國初年經濟政策及經濟發展的考察;既有對孫中山、梁啟超、柳亞泉等重要人物思想及其發展的研究與比較,也有對武昌首義期間“排滿”、國共兩黨對孫中山的評價等社會思潮的關注;對辛亥革命相關紀念活動的研究是近年來學界的一大亮點,這次輯錄了兩篇相關的論文。上世紀70年代臺灣出版了的居正遺孀居鐘明志的回憶錄,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現在轉發出來,以饗讀者。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5輯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何去何從:晚清國人的道路選擇——以五大臣出洋為中心的考察、試析清廷籌備立憲活動中的滿漢關系——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為中心等。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5輯 目錄
何去何從:晚清國人的道路選擇
——以五大臣出洋為中心的考察
試析清廷籌備立憲活動中的滿漢關系
——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為中心
辛亥革命前后漢口人的市民自治與社會參與
四川保路運動中的婦女抗爭
辛亥鄂軍都督府“謀略處”考辨
民國**任內閣執政短暫原因探析
“經濟慣性”與“政策承續”:辛亥革命前后四川糖業極度繁榮的原因探析
民族主義與南洋勸業會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經濟立法述論
辛亥革命期間盛宣懷“保護”漢冶萍公司的策略
辛亥革命與中國近代民營工業的勃興
——以湖北為例
辛亥后浙江蠶絲工副業的嬗變
孫中山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影響
孫中山辛亥革命前兩次組建中華革命黨來龍去脈
殺人與革命
——辛亥武昌首義“排滿”細節考
由熱情而理性:1911—1912年間杜亞泉對辛亥革命的態度及認識
孫中山與梁啟超辛亥革命論的比較
《獨立周報》:“甲寅派”的起點
理想與現實
——孫中山《建國方略》城市規劃思想研究
國共兩黨對孫中山的評價及其特點
革命紀念與辛亥記憶:南方政府主導下的國慶紀念
——以《廣州民國日報》為中心
臺灣兩蔣時代的孫中山誕辰紀念
“袁世凱與清末憲政改革”研究綜述
我的回憶
居鐘明志遺著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