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13708
- 條形碼:9787010113708 ; 978-7-01-01137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 本書特色
《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新實踐美學叢書》編著者石長平。 從中國現當代美學發展歷史的宏闊背景上考察,這是他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美學的卓越貢獻,是他不同于中國現當代其他美學家的創新之處、獨特之處。本書分實踐本體論的理論淵源、本體論的涵含與建構語境、美學思想的總體特征與理論結構、美與美感、藝術學美學思想等幾部分對此進行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當代著名美學家劉綱紀的美學思想屬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美學思想,而在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美學的諸形態中,他以“實踐本體”作為哲學基礎和邏輯起點,故他的美學思想應稱為“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劉綱紀以實踐本體論為哲學基礎,以創造自由論為理論核心,以審美反映論為藝術本質,三者環環相扣,構成一個完整的美學問題域,形成了一個層層推衍又互為支撐的立體網絡思想體系結構,具有嚴整精神的體系性,其理論蘊含著深刻豐富的思想價值和現實意義。從中國現當代美學發展歷史的宏闊背景上考察,這是劉綱紀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美學的卓越貢獻,是他不同于中國現當代其他美學家的創新之處、獨特之處。《新實踐美學叢書: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分實踐本體論的理論淵源、本體論的內涵與建構語境、美學思想的總體特征與理論結構、美與美感、藝術學美學思想等幾部分對劉綱紀的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進行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 目錄
實踐美學在研究中創新發展(代序)
緒論
**章 實踐本體論美學的文化淵源與思想先聲
**節 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的傳統尋根
一、儒家思想與劉綱紀的人生態度和美學
二、道家和禪宗思想與實踐本體論美學
第二節 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的西方探源
一、作為理論淵源的德國古典美學
二、作為思想根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美學思想
三、作為學術背景的西方近現代美學與心理學
第三節 批判性融會與創造性建構
一、錯綜中外——打通“中、西、馬”的比較研究
二、彌綸群言——融攝和整合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美學
第二章 實踐本體論的內涵與建構語境
**節 本體論的基本內涵
一、本體與本體論
二、本體論的三重基本內涵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本體論與劉綱紀的實踐本體論
一、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的諸種形態
二、劉綱紀的馬克思主義實踐本體論
第三節 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建構的歷史語境
一、國際歷史語境
二、國內歷史語境
第三章 實踐本體論美學的總體特征與理論內核
**節 實踐本體論美學的總體特征
一、實踐本體論美學的理論形態
二、實踐本體論美學的體系結構
三、實踐批判的存在論:實踐本體論美學在新時期的演進
第二節 實踐本體論美學的理論結構
一、哲學基礎——整體實踐觀
二、理論核心——創造自由論
第四章 實踐本體論視界里的美與美感
**節 論美:美是自由的感性顯現
一、美的根源論——勞動的現象學還原和美的發生學闡釋
二、美的本質特征論——美是人心靈自由的感性物質的顯現
三、美的形態論——“自由”視角下美的形態結構
第二節 論美感:美感是自由獲得實現的精神愉悅
一、美感的本質特性——超功利的“自由的愉快”
二、美感的心理學分析——具體學科知識的實證研究
三、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標準——審美意識的社會學闡發
第五章 實踐本體論美學的藝術學思想蘊含
**節 實踐本體論美學的藝術本質特征論
一、對“反映論”的重新闡發
二、藝術是對生活的審美反映
第二節 實踐本體論美學的藝術類型理論
一、類型與藝術類型分類體系
二、美學史上藝術類型學說概論
三、實踐本體論美學的藝術類型理論
四、與中國當代其他幾家藝術類型理論的比較
第三節 書論與畫論:實踐本體論美學對傳統藝術形式的闡釋
一、實踐本體論美學的書法藝術理論
二、實踐本體論美學的繪畫藝術理論
結語: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的學術貢獻與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
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研究 節選
如前所述,劉綱紀對美感的心理學分析不盡相同于其他美學家的分析,除了以其所論述的美感心理學理論與具體的書法藝術美的有機結合,使理論的闡述由于對具體藝術問題的解決顯得真切充實外,*重要的是對實踐本體論美的本質觀的運用。有什么樣的美的本質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美感本質觀,也就會有在這種觀點指導下的心理學認識。他說:“對美感的心理分析牽涉到許多復雜問題……我只想指出,通過對美感的心理分析,我們看到美感雖然包含著許多復雜的心理因素,但從根本上看,它是人從對象上感知體驗到人的個性才能的自由發展獲得了肯定而產生出來的一種愉快的情感,也就是我們在前面說過的”自由的愉快。“自由和自由的愉快這一實踐本體論的美和美感的本質認識從根本上規定和區別了與前述幾位美學家對美感心理的認識和分析,構成了劉綱紀與眾不同的美感心理學分析理論。 三、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標準——審美意識的社會學闡發 在講述美感的中國美學原理著作中,美感有兩種含義,一種指狹義的美感,專指審美感受,它是構成審美意識的核心部分;另一種是廣義的美感,指整個審美心理,主要包括主體審美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各種表現形態,如審美趣味、審美能力、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審美感受,等等。王朝聞的《美學概論》、楊辛與甘霖的《美學原理》、劉叔成等的《美學基本原理》、仇春霖的《簡明美學原理》、周忠厚的《美學教程》以及蔡儀主編的《美學原理》等都持類似觀點,他們都把廣義的美感指認為審美意識,王朝聞主編的《美學概論》對審美意識的研究具有基調性的作用,其他各家均受其影響,從而使這種觀點成為迄今為止美學界*主要的觀點。 統觀劉綱紀的論著,他似乎對此持有保留態度,他從來沒有把美感做過廣義狹義之分。他說:“所謂審美意識,首先指的是美感,其次還包含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審美標準等一系列問題。”在《美學綱要》中,他說:“美感是對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美的對象的反映,它同人們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審美標準相聯系構成審美意識。”在他對美感和審美理想等的論述中,從來也沒有將其扭結在一起,而是分章分別論述。由此可見,在劉綱紀那里,審美意識是一個大于美感的范疇,并非是與美感同一的關系,他對“廣義的美感又稱審美意識”或“審美意識就是廣義的美感”的表達方式持不贊同的態度,因為這種表述在我們今天看來是有邏輯問題的,至少它是含混不清的。 ……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