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青少年科學探索·求知·發現-艦艇:海中雄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757670
- 條形碼:9787533757670 ; 978-7-5337-5767-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少年科學探索·求知·發現-艦艇:海中雄獅 本書特色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推動力,而科學知識的普及則是實現這一推動的必由之路。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我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 《艦艇(海中雄獅)》一書教你用專業的眼光看兵器,是一部關于軍用艦船知識的普及讀物。全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美國、日本、意大利、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等國家的戰列艦、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兩棲艦、潛艇等。本書由李楠編著。
青少年科學探索·求知·發現-艦艇:海中雄獅 內容簡介
《青少年科學探索·求知·發現叢書·艦艇:海中雄獅》一書教你用專業的眼光看兵器,是一部關于軍用艦船知識的普及讀物。全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美國、日本、意大利、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等國家的戰列艦、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兩棲艦、潛艇等。全書語言生動活潑,深入淺出,故事性強。 《青少年科學探索·求知·發現叢書·艦艇:海中雄獅》綜合了當今*新科技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知識性、可讀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高素質的良好科普讀物。
青少年科學探索·求知·發現-艦艇:海中雄獅 目錄
海洋“巨無霸”——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橫空出世
二戰中的航空母艦
冰制航空母艦
英國“暴怒”號航空母艦
英國“英仙座”號航空母艦
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
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
英國“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美國“中途島”號航空母艦
美國“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
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
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
意大利“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美國“林肯”號航空母艦
美國“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
第二章 戰列艦
海上堡壘——戰列艦
戰列艦的誕生
日本“大和”和“武藏”號戰列艦
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
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
德國“德意志”級戰列艦
英國“無畏”號戰列艦
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
第三章 巡洋艦
海上霹靂——巡洋艦
巡洋艦的誕生
俄國“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意大利“維托里奧·維內托”號巡洋艦
美國“萊希”級導彈巡洋艦
俄羅斯“光榮”級導彈巡洋艦
美國“貝爾納普”級導彈巡洋艦
美國“長灘”級導彈巡洋艦
俄羅斯“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導彈巡洋艦
英國“獅”號戰列巡洋艦
德國“歐根親王”號巡洋艦
美國“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
第四章 潛艇
第五章 驅逐艦
第六章 護衛艦
第七章 其他艦艇
青少年科學探索·求知·發現-艦艇:海中雄獅 節選
其實,在克萊門特·艾德爾的《軍事飛行》發表前的1908年,美國海軍中已有一些標新立異的人提出讓飛機從一艘戰列艦上起飛的設想。但這些人僅僅是說說而已,并沒有準備嘗試,倒是之后的一篇報道引起了美國人的警覺,促使美國人加快了飛機參與海戰的試驗。 這篇報道說的是這樣一件事:德國人正研究試驗,準備讓一架攜帶郵件的飛機從航行在漢堡一美國航線上的一艘德國郵船的前甲板平臺起飛,以加快向紐約投遞郵件的速度。此消息一在報紙上刊出,美國人當即敏感地猜想:德國當局是不是以郵政作掩護,正在試驗一項攻擊美國的新技術?美國當局當即任命海軍物資局局長助理華盛頓·歐文·錢伯斯海軍上校為組織飛機在軍艦上起降試驗的總負責人。 盡管錢伯斯被任命為試驗的總負責人,但美國海軍部卻沒有資金資助錢伯斯進行試驗。面對困難,錢伯斯沒有灰心,他設法動員了對航空事業頗有興趣的政治活動家、出版商約翰·巴里·瑞安投資。之后,錢伯斯又去說服了飛行設計師格倫·H.柯蒂斯和他雇用的民間飛行員尤金·伊利,得到了他們的幫助。 1910年1月9日,起飛試驗小組在美新型巡洋艦“伯明翰”號的前甲板上方豎起了一個向前傾斜的平臺,其他工作也準備就緒,并決定于11月14日在漢普頓錨地試飛。這一決定公布之后,《世界報》發表了一則令人驚奇的消息。原來,為了敲打美國海軍,加快艦載飛機試驗的進展,《世界報》決定支持一位名叫J.麥克迪的飛行員于11月12日在“賓夕法尼亞”號郵船上做起飛試驗。非常遺憾的是,麥克迪在起動飛機引擎時,不慎打壞了螺旋槳的槳葉,從而使試驗流產了。 盡管《世界報》所組織的試驗未能獲得成功,但它卻刺激起尤金·伊利的好勝心。1910年11月14日,“伯明翰”號按規定停泊在漢普頓錨地,遠遠看去,艦前甲板上方的長25.3米、寬7.3米的木質飛行跑道惹人注目。一架待飛的單人雙翼飛機正迎風而立。 飛機順利地發動了,隨著螺旋槳的越轉越快,機身迅速地向前滑去。由于艦上可供飛機滑跑的距離實在太短,使得飛機在脫離甲板的一瞬間,仍未達到起飛速度,速度不夠,機翼帶來的升力自然不足。只見飛機在滑完近26米的跑道后,機頭直往海面扎去,而且駕駛員同指揮臺的通信聯系也不知因何中斷了。人們驚呆了,以為一場慘劇將不可避免地發生。眼看就要機毀人亡的時候,沉著的伊利巧妙地操縱起飛機的尾水平舵,終于使飛機在即將闖入海面觸水而機毀人亡的瞬間昂起了機頭,緊貼著水面蹣跚地飛行了幾千米,并在海灘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安全著陸。 這次試飛成功,引起美國海軍部的高度重視。雖然當時有不少艦隊指揮官仍然強烈反對繼續進行這種試驗,他們認為在大型軍艦上安裝飛行甲板會妨礙各種艦炮威力的發揮。但是,美國海軍部卻堅持撥出專款做進一步的試驗。錢伯斯甚至提出,所有的巡洋艦都應裝上這種平臺;還有人提出把起飛平臺裝在戰列艦炮塔上面的設想。在這股熱情的推動下,錢伯斯獲準讓尤金·伊利駕駛飛機在重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上降落,飛行時間定于1911年1月18日,飛行地點在舊金山海灣。這次飛行是從海岸上起飛,在“賓夕法尼亞”號上降落,其飛行難度更大,危險性也更大。同時,對軍艦本身也相當危險。“賓夕法尼亞”號后主甲板上方安置了一塊長約36米、寬約9.6米的木制飛行跑道,跑道從巡洋艦的主桅桿下面一直伸到艇體之外。為了使飛機降落滑行時不至于沖出跑道而掉入水中,故讓試驗在軍艦航行時進行,以使飛機降落于艦體之上時能利用逆風的風速控制飛機。同時,跑道上還每隔1米橫向配置了22道鉤索,每道鉤索兩端用50磅重的沙袋系住。當飛機從海岸起飛降落在艦船之后,這種古老的方法迫使降落的飛機在其向前滑行的同時降低速度。 1911年1月18日,在“賓夕法尼亞”號重巡洋艦上的飛行試驗終于開始了。這一天天氣很壞,由于風力大,“賓夕法尼亞”號的艦長認為該艦所處水域太小,故臨時決定拋錨,讓艦尾迎風。可以這樣說,該艦長的這一決定是非常錯誤的,他給伊利帶來了更大的危險。好在伊利當時對這一危險的認識程度不足,他仍像平安無事一樣,駕機向“賓夕法尼亞”號開去,并在著艦前迅速降低高度沖向艦尾。在貼近跑道的傾斜尾板時,他拉起機頭,迅速關閉引擎。由于飛機著艦時的速度過快,飛機輪子旁專門制作的鐵掛鉤只掛住了后面的11根鉤索。飛機在距跑道前端僅9米的地方停下來。一個小時之后,伊利又駕駛飛機從這艘巡洋艦上起飛,安全降落在海岸上。 這次試驗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國海軍的普遍關注,各海軍大國紛紛開始了類似的試驗。可以這樣說,這次試驗與首次試驗一起奠定了航空母艦作為一種新艦種的基礎。 ……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