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何謂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461162
- 條形碼:9787535461162 ; 978-7-5354-6116-2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謂文化 本書特色
"風雨飄搖,文脈存續,中國人精神家園瀕臨崩潰!
國民導師,社會良心,余秋雨引領全民文化提升!
繼《文化苦旅》出版20年之后,余秋雨*振聾發聵的思想表達!
本書是余秋雨先生繼《文化苦旅》之后,又一部重量級作品。何謂文化?文化的*終目標是什么?聽余秋雨*誠懇、*隆重的回答!
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中華文化的*重要成果,就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
所有篇章均為首次公開出版,當下含金量*高的文化讀本!
本書中*飽含深情的文字,是余秋雨先生回憶七位已經離世的文化巨匠的七篇文章,此乃余秋雨一生散文寫作中的自珍篋藏,均為**次與讀者見面,字字飽含敬意。他認為這些大師親身用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深層奧秘,對“何謂文化”作出了生命的回答——聲稱自己“六十歲才成熟”的大導演謝晉,蕭伯納的中國學生、戲劇大師黃佐臨,堅持“斥棍子”“說真話”的巴金老人,四十年前為文化重建作出卓越貢獻的周恩來總理,在受到誣陷時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大學者章培恒先生,以及臺灣文化大家林懷民、白先勇和余光中。
首度披露文革往事,公開回應媒體諸多質疑
“余秋雨到底是不是石一歌?”“詐捐門真相到底是什么?”“余秋雨在文革時期是個什么樣的人?”在中國文化圈,再也找不到一個像余秋雨這么“飽受爭議”的作家了。而在本書中,余秋雨將**次全面澄清和駁斥歷年來媒體和個人針對他的各種質疑、誹謗與爭議。比如在《尋石之路》中,他就以尋找“石一歌”這個帶給他許多困擾的名字為主題,來詳細道出自己如何被誤解為“石一歌”的成員,從而一步步蒙受不白之冤的經過。
"
☆ 香港*具盛名的人文雜志《明報月刊》精品文叢
六十年代香港明報創刊后,上百位海內外學者在雜志上發布了就國家、歷史、民族、學界等問題的看法和觀點,在當時對學界、對政局都有相當影響,這套書就是從近千篇文章中精選出的經典作品的結集,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
何謂文化 內容簡介
"這是繼《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20年來對迷失的中國文明的心靈叩問。
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謂文化》一書中,作者在深邃的觀察之后,用親身經歷和鮮活的感受來解讀這一*根本的問題。分別從學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個層面來解析作為一個文化大國,從精英界到公眾心理,到底缺失了什么。所有篇章均為**次公開出版。本書可謂是一次文明巡閱之后的思想結晶*有價值的。
**部分《學理的回答》,系統化地論述了何謂文化,何謂中國文化的本性等等問題,針對社會心理的浮躁,和作家本人的深邃思索,用罕見的直言不諱的批評,揭示了各階層對文化本源的迷失,響亮提出文化重建的要義在于回到真善美。可謂發聾振聵。。
第二部分《生命的回答》,以鮮活的筆觸,追溯了對周恩來和那些已經離世的多位文化巨匠的往事,如謝晉、黃佐臨、巴金等,因為他們幾乎用自己全部的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本源!堆鐾崎T》,則寫了三位依然健在的臺灣文化耆宿林懷民、白先勇和余光中,寫他們是如何以敬畏之心對待傳統,家國和人類精神穹廬的。這些文章,是余秋雨一生散文寫作中的自珍篋藏。
何謂文化 目錄
學理的回答
何謂文化 003
利瑪竇說 032
世界報告 039
身上的文化 051
向市長建言 067
生命的回答
謝家門孔 089
let them say 106
巴金百年 129
四十年前 156
尋石之路 170
欠君三拜 187
仰望云門 204
何謂文化 相關資料
我一生投過稿的報刊不計其數,但我始終覺得《明月》最令我有親切之感。自由、獨立、中國情味大概是我對《明月》最欣賞的幾點特色!嘤r(著名學者) 《明報月刊》不在場的時候臺上冷場、臺下蕭條,他每再一次在場,鑼鼓絲竹便應著幕起而響起,無他,文化的價值觀也。——鄭愁予(詩人) 《明月》是一本真正的知識分子刊物,她的價值中立立場和中性態度是一貫的。——劉再復(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榮譽教授) 《明月》是海內外華文世界中,最多人文關懷、最嚴謹、最公道、最可信賴、可讀性又最高的刊物之一!貤(作家)
何謂文化 作者簡介
"余秋雨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由教育文化界的多次民意測驗和專家推舉,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高校校長,并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并闡釋中華文明諸多被埋沒的重要遺址。這些遺址就此受到保護和弘揚,他也被公認為當代中國重新梳理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所寫作品,開創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追摹者眾多。
二十世紀末,又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人類最重要的文明故地,對當代世界文明作出了一系列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作為國際間唯一親身完成這種穿越的人文教授,他及時判斷了新一輪恐怖主義的發生地,準確預言了歐洲不同國家的經濟危局,在海內外引起極大關注。在這過程中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臺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