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總論-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一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081599
- 條形碼:9787214081599 ; 978-7-214-0815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總論-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一卷 本書特色
一部承載著“友好”、恬淡和對立等不同內容的中日古代關系史,給近代前夜日本傳統的中國觀留下了什么“思想遺產” 鴉片戰爭的炮聲驚醒東亞的太平夢后,日本的中國觀怎樣從“文化遙想”變成了“現實殷鑒” 甲午戰爭后,日本的蔑視型中國觀如何形成和固化 二戰以后,日本的中國觀又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以史為證,知古方可達今。歷史這面鏡子,既可認知對手,也可檢點自身。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1卷總論)》由楊棟梁著,依據后五卷展開的基本實證資料,從日本、中國和世界的共時性三維約束環境的視角出發,歷時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來中國觀的演變,分析了不同時期中國觀的內容和特點,探討了其中國觀的變化規律及其本質。
總論-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一卷 內容簡介
一部承載著“友好”、恬淡和對立等不同內容的中日古代關系史,給近代前夜日本傳統的中國觀留下了什么“思想遺產”?鴉片戰爭的炮聲驚醒東亞的太平夢后,日本的中國觀怎樣從“文化遙想”變成了“現實殷鑒”?甲午戰爭后,日本的蔑視型中國觀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戰以后,日本的中國觀又經歷了怎樣的演變?以史為證,知古方可達今。歷史這面鏡子,既可認知對手,也可檢點自身。 本卷依據后五卷展開的基本實證資料,從日本、中國和世界的共時性三維約束環境的視角出發,歷時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來中國觀的演變,分析了其不同時期中國觀的內容和特點,探討了其中國觀的變化規律及其本質。
總論-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一卷 目錄
**章 近代以前的中日關系及其“思想遺產”
一、隋以前的中日“宗屬”關系
二、隋唐時期中日“對等”關系的涵義
三、五代、兩宋“無邦交”時期的中日民間交流
四、元明時期中日關系的“恩怨”
五、封建晚期中日兩國的“隔離”
第二章 從質疑到蔑視
——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時期的中國觀(1840-1895)
一、鴉片戰爭后的“中國殷鑒”論
1.日本朝野的鴉片戰爭觀
2.“千歲丸”上海行的實地感受
二、中國對策論的主張和較量
1.中日“連橫論”
2.“脫亞”與告別“惡友”論
總論-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第一卷 作者簡介
楊棟梁,1954年2月生,遼寧人。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曾在日本愛知大學經濟學部和現代中國學中心、東京大學經濟學部、名古屋大學經濟學部長期研究或講學。現任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院長,兼任教育部日本教育專家組組長、中華日本學會副會長、中國日本史學會副會長、中華日本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日本近現代經濟史和日本近現代史研究,主要代表作有《日本戰后復興期經濟政策研究》《國家權力與經濟發展·日本戰后產業合理化政策研究》《近代以來日本經濟體制變革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文章等約百篇。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