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美國東南戰略的中國因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08758
- 條形碼:9787516108758 ; 978-7-5161-087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東南戰略的中國因素 本書特色
付瑞紅所著的《美國東亞戰略的中國因素》主要研究美國東亞戰略的中國因素,進而探索中美兩國重塑地區秩序的戰略選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從整體分析東亞地緣戰略體系和美國的東亞戰略,美國東亞戰略中的中國因素,美國的臺海政策、美日同盟、美國對朝政策和東南亞政策中針對中國的戰略意圖及中國外交理念和實踐對美國政策的影響。
美國東南戰略的中國因素 內容簡介
付瑞紅所著的《美國東亞戰略的中國因素》選取美國東亞戰略的中國因素作為研究主題旨在突出中國視角,中國學者對東亞地區的研究更重視中國周邊安全的美國因素。隨著“中國崛起”效應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持續發酵,東亞戰略格局面臨著重大調整。由于國際政治權力的東移,未來東亞格局將影響甚至決定整個世界的格局,而中美兩國的東亞戰略是東亞格局演變的關鍵因素。東亞地區對中美兩國而言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是中國生存、發展和實現國家*終統一的戰略依托地區,是美國實現全球戰略目標的關鍵區域。美國東亞戰略謀劃中,仍沿用冷戰思維,從地區層次上針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中國東亞戰略謀劃的依據是尋求自身的發展與繁榮,也有戰略應對美國擠壓中國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意圖。隨著中國地區戰略的展開,戰略效應的顯現,中國主動塑造美國地區戰略的能力在增強,認識并重視塑造美國東亞戰略的能力是中國在新的平臺上謀劃地區戰略的路徑。美國的東亞戰略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以不同形式影響著中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本書研究的重點和主線是影響美國東亞戰略的中國因素,主要運用系統方法分析中美在地區層次的戰略互動。中國因素主要從三個層次界定:**是中美雙邊關系的地區意義,即中美雙邊關系對美國制定地區內其他國家政策所產生的影響;第二是中國在美國地區戰略中發揮的角色,主要指美國在地區層面實施的間接對華戰略和戰略實施過程中所打的“中國牌”;第三是中國東亞戰略對美國地區戰略的影響。美國在地區層次意在牽制和防范中國是中美之間無法達成互信的根源。從行文邏輯而言,全書共分三個部分,**部分為研究背景,具體包括東亞地緣戰略體系的理論探討和美國東亞戰略結構、地區政策的演變;第二部分是全書之核心,定義中國因素并闡述中國因素與美國東亞戰略相關聯的方式,中國東亞戰略的理念、實踐對美國東亞戰略的影響;第三部分則是論述的主體:以美國臺海政策、對朝政策、美日關系和東南亞政策為案例分析美國東亞戰略的中國因素,探尋美國霸權秩序的限度和中國崛起的地區影響。美國東亞戰略的背景是地區局勢的演變。冷戰后,東亞地區局勢復雜,交織著中美日俄大國權力和利益。從地緣、經濟和戰略上而言,東亞與中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緊密相關,也關乎美國的安全和經濟利益。美國的東亞戰略目標是維護地區領導地位,減少地區大國的挑戰意圖和能力。主要通過三種戰略選擇實現目標:維持地區秩序應對威脅的優勢戰略;對中國的選擇性接觸戰略;對東亞沿海國家實施依托聯盟的合作安全戰略。雖然美國的東亞戰略在延續中有所變化,但其戰略目標始終是要維持其優勢地位,阻止挑戰其地位的大國崛起。界定美國東亞戰略的中國因素是本書的核心。美國東亞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接觸中國,謀劃中國以外的東亞戰略也離不開中國因素。確定對中國的政策是美國思考東亞戰略的關鍵一步。冷戰后,美國東亞戰略的中國因素因雙邊關系的跌宕起伏而更加復雜。中美兩國在東亞地區的戰略互動中,中國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層次:一是美國東亞戰略中針對中國的意圖——接觸中帶有防范性的“遏制”,美國是施動者,中國是受動者,同時中國也是美國在后冷戰時期調整聯盟戰略和平衡國內政治的“一張牌”;二是中國地區戰略的理念和效應對美國東亞戰略的影響。后冷戰時期,為國內發展塑造和維護一個有利的戰略環境是中國的戰略目標。東亞是中國國家利益*集中的地區,東亞的穩定關系到中國的安全、經濟和政治利益。中國地區外交理念和實踐產生了一定的戰略效應,對美國的地區戰略產生某種影響。美國學界和政界對中國軟實力的評估正在對美國的戰略理念和實踐產生某種借鑒意義,尤其體現于東南亞地區。《美國東亞戰略的中國因素》以美國的臺海政策、朝鮮半島政策、美日同盟調整和美國的東南亞政策為案例分析美國東亞戰略的中國因素。臺海和平與兩岸統一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美國的臺海政策針對中國的意圖*明顯——以臺制華。臺灣是中美*有可能發生沖突的地區,大陸對美國臺海政策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國際局勢和中美雙邊關系的演變。東北亞地區主要涉及以美日同盟為核心的聯盟戰略和以朝核危機為爆發點的朝鮮半島問題。冷戰后,美日同盟調整與中美關系的演變有一定相關性,在意圖上也有針對中國的一面。然而美日同盟調整的關鍵因素不是中國,主要由歷史背景和美國戰略文化所規定,中美日三邊的協調機制有利于增強互信。第二次朝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發揮了積極的協調角色,中美圍繞朝核問題的合作有利于朝鮮半島的穩定,中國的立場和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的對朝政策。中美軟實力互動體現*充分的地區是東南亞,美國與東南亞的戰略關系有牽制中國的一面,同時,中國軟實力的提升正通過美國戰略界的反思而影響著美國的戰略實踐,中美在東南亞地區的正向戰略互動特征顯現。美國在東亞地區從未實現過完全的霸權,只是通過雙邊聯盟體系主導沿海國家,通過打“中國牌”獲取其他國家的支持,而“中國牌”的效力取決于東亞國家對中國的認識、中美關系的演變等因素。2008年金融危機伊始,美國東亞戰略強調平衡和發展,中國塑造美國東亞戰略的主動性有所顯現。2010年金融危機的效應和中國崛起速度不減,東亞國家對中國的戰略恐懼開始增強,美國的戰略焦慮更甚,美國“重返亞洲”戰略針對中國因素的意圖大大強化,而中國與東亞國家交往的空間受到壓縮。中國影響力在金融危機之后并沒有在東亞地區得到拓展,中國在謀劃地區戰略時沒有放棄和平的外交理念,不尋求主導地位,但美國借助領土爭端和地區熱點而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行為在強化。中美在東亞地區都有著重要利益、重大影響,也都面臨著限制性因素。中美在地區層次的關系要遠遠比雙邊關系復雜。有可能引發沖突的原因不是簡單的,控制沖突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中美利益的碰撞不至于引發沖突是因為兩國有相容性的利益空間,也因為中國的克制和包容。維護東亞和平、促進發展是中美兩國的共同目標,未來地區秩序的重構需要雙方觀念的轉變。美國需要一個新的戰略,更好地維護地區和平與繁榮,這一戰略的前提是接受中國為確定性力量,奉行真正的合作戰略,而非源于沖突理念的防范戰略或試圖改變中國的“接觸戰略”。對中國而言,在東亞地區謀求國家發展與主權的戰略環境時,中國首先要勇于與大國主動開展三邊關系,尋求利益交集。中國在與東亞地區國家交往中,在確保國家核心利益不受損傷的前提下,有取有舍,先予后取,更主動和深入地發展與東亞地區國家的經濟關系、政治合作和社會文化交流,形成東亞地區的內源性秩序。
美國東南戰略的中國因素 目錄
美國東南戰略的中國因素 作者簡介
付瑞紅(1974-),女,現任職于燕山大學文法學院國際關系學系,主要研究方向是國際戰略和亞太地區國際關系。2010年畢業于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獲得法學博士學位;2007年畢業干國際關系學院,獲得法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歷史系,獲得學士學位。近年來,在《現代國際關系》、《南京政治學院學報》、《東南亞研究》等知名學術期刊發表文章近二十余篇,翻譯著作1部,出版1部專著,主持2項省部級課題研究。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