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緬甸語漢語比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02913
- 條形碼:9787301202913 ; 978-7-301-2029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緬甸語漢語比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本書特色
汪大年編寫的《緬甸語漢語比較研究》從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角度對緬甸語進行了全面的描寫和分析,從歷時和共時兩個角度詳細論述了緬甸語語音、詞匯、語法的形成和發展,并與漢語作了比較,揭示了緬漢兩種親屬語言的共同點和差異。其中書本對緬漢同源詞的比對和構擬*見功力,對漢藏語比較研究和古漢語研究都極具價值。
緬甸語漢語比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緬甸文碑銘、中緬兩國的古籍、現代緬語及其方言等材料,對緬甸語的語音歷史、構詞構形、句子結構等特點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從緬漢兩種語言的縱向發展(語言的歷時變化)和橫向的演變(方言的共時變化)兩條軸線互相比較和佐證中,總結出了緬甸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的特點和歷史演變規律。在此基礎上與漢語作了全方位的比較,揭示了緬甸語和漢語之間在復輔音聲母、韻母、輔音韻尾等諸多方面的共同特點和變化規律;揭示了緬漢兩種語言的聲母、韻母、輔音韻尾的演變對聲調的產生和發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緬漢兩種語言在構詞方式、形態變化以及句子的結構等方面的異同。本書還通過比較研究,尋找出千余對緬甸語漢語同源詞。為研究漢語和緬甸語的發展歷史、深入研究漢藏語系提供了可靠的資料,也為中緬兩國的歷史、文化、民族起源和友好關系等人文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緬甸語漢語比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目錄
序二
緒言
**章 中緬關系概述
1.1地緣、民族、歷史的關系
1.2緬甸語與漢語的關系
1.3緬甸語與漢語的音節結構
1.4緬甸文字的起源與變遷
第二章 緬甸語漢語比較的工具和資料
2.1緬甸文的注音
2.2緬甸文的轉寫
2.3緬甸文中一些不常見符號的注音和轉寫
2.4緬漢比較研究中的重要資料
2.4.1《白狼歌》
2.4.2緬文碑銘
緬甸語漢語比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作者簡介
汪大年1938年10月生,江蘇武進人。北京大學教授。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并留校任教。長期以來從事緬甸語言、文化和漢藏語系語言比較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多次訪問緬甸:1988—1989年赴緬甸仰光外國語學院進修,1994—1998年借調至文化部,被派赴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文化處工作。2004年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緬甸語與漢語比較研究》需要,專程赴緬甸各方言區進行為期5個月的緬甸語方言田野調查。 主要學術成果有:《緬漢詞典》(主要編寫者)、《緬甸語概論》(專著)、面向21世紀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教材《緬甸語教程》(共六冊,主編)、《緬甸語與漢藏語系比較研究》(專著)等專著和教材。曾先后發表過《緬甸語中輔音韻尾的歷史演變》、《妙齊提碑文研究(一)》、《論現代緬甸語聲調》、《緬漢成語比較》、《建立在六緣基礎上的中緬文化交流》、《緬甸的佛教文化》、《緬甸的佛教與社會》、《天涯同云雨,何曾分兩地——論東南亞華人、華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數十篇有關語言文化的論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