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古方今病-[現代病]的中醫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370664
- 條形碼:9787502370664 ; 978-7-5023-706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方今病-[現代病]的中醫解讀 本書特色
這套《通俗中醫藥叢書》是國內首部圖文版中醫基礎知識普及讀物! 《通俗中醫藥叢書》既介紹趣聞軼事與醫史源流,又講述醫藥原理與人文傳統,語言明白曉暢,圖文并茂。 這本《古方今病(現代病的中醫解讀)》(作者林麗珠、薛暖珠)是其中一冊,主要講述“古”中醫對各種“現代病”的認識,使讀者從中醫學的角度對各種現代常見疾病有更多認識。
古方今病-[現代病]的中醫解讀 內容簡介
說起中醫,人們并不陌生,它的不少術語早已深深烙入了我們的日常用語之中。像“上火”、“中風”、“濕熱”,一說大家都知道;常用中藥,像大棗、生姜,也是飲食中常用的佐料,藥食兩用。這都說明,中醫中藥來源于生活,是非常生活化的醫學,“百姓日用而不知”。更重要的是,中醫中藥始終保持著良好的臨床療效,能解決問題,這是它立足的根本。人們記憶猶新的是,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中醫藥取得很好的療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也給老百姓溫習了一次生動的中醫實踐課。但是現在一般的老百姓,講起中醫理論會覺得非常深奧難懂。原因之一,恐怕與近代以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足有關。自從鴉片戰爭后,有些人對本民族文化失去了自信心,對傳統文化的批判過了頭。缺乏了傳統文化的根基,對中醫理論也就難以很好地理解。像“陰陽”、“氣”、“風”等生理病理概念,離開其臨床基礎和文化背景,就不好體會了。中醫理論“難懂”的另一個原因,是人們習慣于用西醫的觀念來看問題。中小學的常識課、生理衛生課,教的都是西醫的知識。這些知識當然很有用,但對中醫的理論絕口不提,反映的仍然是民族自信心缺失的問題。中西醫是不同理論體系的醫學,用西醫的思維來看中醫,就不容易理解。要知道中醫某些貌似“不科學”的說法背后,其實有著大科學的內涵,我們不能用西醫的標準作為“科學”的標準。在2l世紀,我們必須重新對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樹立起信心并加以發揚,以造福于世界和人類。廣東省建設“中醫藥強省”,除了醫療、科研、教學和藥業等各條戰線的努力外,向老百姓宣傳和普及中醫,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普及并不是要求人人都能完全學懂中醫,但是希望能夠通過普及讓人們可以了解中醫理論的特點,知道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學會一些中醫的養生防病原則,這對健康生活和防病治病是很有好處的。應該說,中醫的科普工作很有必要,但要做好卻不容易。難就難在怎樣把中醫的高深理論,用現代的語言很好地表達清楚,既要有科學性,也要力求通俗性。所以我認為,科普也應該屬于科研工作。《通俗中醫藥叢書》的作者在這些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叢書既介紹趣聞軼事與醫史源流,又講述醫藥原理與人文傳統,語言明白曉暢,圖文并茂,我作為一名醫學工作者讀起來也覺得趣味盎然,廣大讀者一定可以從中得到有益的知識。中醫中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的精華。人類不能沒有中醫。希望通過這套叢書,讓更多的中國人,甚至世界各國人民,能夠領略到中醫藥的獨特魅力,更加了解和珍視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古方今病-[現代病]的中醫解讀 目錄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