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百年情殤下的歷史真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17271
- 條形碼:9787514117271 ; 978-7-5141-1727-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泰坦尼克-百年情殤下的歷史真相 本書特色
與電影3D版同步推出,謹以此書紀念“泰坦尼克號”之殤一百周年! 斯蒂芬妮?巴爾切夫斯基敘述了一個在災難發生一百年后仍在人們心中回蕩的集體記憶……值得贊頌的是,相比只在上面住了幾天的乘客,她花了更多時間講述建造、駕駛和操作泰坦尼克號的男男女女,因為是他們賦予了泰坦尼克號生命。這些記憶值得被紀念,向她致敬! ——丹尼爾?艾倫?巴特勒(Daniel Allen Butler),作家,著有《永不沉沒:泰坦尼克號的真相》 這是一個從未失去沖擊力的故事。如果你之前沒有閱讀過對泰坦尼克號的詳細記錄,一定會為之深深吸引。作者提供了傳奇的人物傳記……其中船長愛德華?史密斯*引人入勝:他兀自站在那里,帶領船只一寸寸前行,不顧冰山發出的無數警告信息。他能如此不負責任,其他船舶都停下時一意孤行地駛向紐約,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前方并不是只有一小座冰山,當黎明終于來臨時,幸存者看到大塊冰山綴滿了地平線。 ——貝利爾?班布里奇(Beryl Bainbridge),刊于英國《新政治家》雜志 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因為它挑戰了泰坦尼克號英雄主義的傳統觀點,生動再現了與泰坦尼克號相關的港口,以及災難中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愛爾蘭獨立報》 書評: 書評1 看《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好多年了。但是游輪的奢華、愛情的忠貞、生死的絕望……還依舊回蕩在腦海,現在回憶起來,仍然觸目驚心。 但是,這是一個事實,更是一個悲劇。我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歷史的真相。 對于故事背景中的好多人,觀眾或者讀者都有不同的看法: 船上的無線操作員杰克?菲利普斯對于這場海難是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樂隊指揮華萊士?哈特利在*后關頭為了安撫人群一直指揮奏樂,真正起到了安撫人群的作用?還是耽擱了人們逃生的意識? 船長愛德華?史密斯的爭議一直不斷,他是怎么死的?是自殺嗎?如果是自殺,那么是因為想要逃避責任?還是為了給他人求生的機會?他是否應該被銘記?還是應該被遺忘?被指責?名流千史實還是遺臭萬年? 還有好多人,他們或許只是船員,或許只是貧困的修理工,他們的犧牲難道不值得被贊頌嗎?難道只有貴族的舍己為人就值得被稱頌為“騎士精神”? 泰坦尼克給英國和美國帶來了什么?英國是泰坦尼克建造和注冊的地方,船上大多數的船員來自英國。而船難卻發生在美國,船上*富有,*有社會地位的人都是美國人。這艘船歸美國所有。對于這場海難,美國和英國的反應為何截然不同? 這本書給予我了真實,我真的喜歡!! 書評2 1912年4月14日至15日夜晚,泰坦尼克號發生沉船悲劇,,這是人類歷史上*受人矚目的事件之一。這個故事與愛情有關,確實一個不僅關于愛情的大悲劇:它是一個有關人類聰明才智能夠成就多高的故事,更是一個有關有如此智慧的人類又是如何在面對簡單而不可猜測的自然力量時輕易失敗的故事。這是世界上*大和*豪華的游輪,但是在于上帝,自然和命運較量時,卻被鄙夷地撞擊摧毀。 在這個故事中,不同的人們用不同的方式來應對極度危機。有些人可以平靜地接受死亡的到來,并且退避一邊以便為他人讓出生存的機會,而也有一些人則拼命掙扎來獲取生存。這個故事考驗了人們之間的親密關系。不同男人要在生于死之間做出選擇;女人所經受的矛盾掙扎也同樣殘酷:與丈夫同生共死,還是與兒女繼續生存。 我們可以銘記甚至褒揚那些舍己為人,為愛犧牲,為高尚墓志銘的“英雄”或“騎士”;但這是否意味著對于那些想要繼續生存,在生死邊緣,做垂危掙扎的人,我們就有資格,有權利去蔑視呢?求生是每個人的本能,或許在“英雄主義”面前,許多男人絕望地放棄了家中妻兒等待團聚的機會。對他們而言,什么是公平呢?對于等待自己丈夫或者愛人歸來的女人,什么是高尚呢? 這本書分析透徹,作者沒有偏袒英國或者美國的民族主義,也沒有對于不同階級的行為和反應做出貶褒揚,而是本著中立的態度對這次海事進行了一次辨證的沉思。值得一看
泰坦尼克-百年情殤下的歷史真相 內容簡介
1912年4月14日晚,當時世界*大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在它首航時撞上了北大西洋的冰山,并于次日凌晨沉沒。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悲劇之夜,超過1500人罹難。這場災難需要被銘記,因為它折射出人類在生死攸關之時,所閃現的靈魂之光;它也讓人類在科學、經濟飛速發展而自詡為宇宙主宰時,驀然認識到自身的渺小、局限,生命的不可預知。
本書將船上幾個主要人物的生平娓娓道來,讓讀者重返歷史,目睹命運如何將他們帶至這一夜,身臨其境感受當時的壯烈情境。其中包括船長愛德華?史密斯、船的建造者托馬斯?安德魯斯、發出求救信號的無線操作員杰克?菲力普斯、發出避開冰山指令的大幅威廉?默克多以及為了安撫人群而一直指揮樂隊奏樂的華萊士?哈特利。但本書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過分析當時英、美等國人們是如何評價和看待這些人及他們的行為,詮釋諸如男子氣概、英雄主義、騎士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等當代的人文價值。此外,本書還記錄了與泰坦尼克號相關的兩個港口的翔實資料。
泰坦尼克-百年情殤下的歷史真相 目錄
1我們撞上了什么
2大海上的優良傳統
3英雄和惡人
4杰克?菲力普斯——發出求救信號的無線電操作員
5華萊士?哈特利——為安撫人群一直演奏的樂隊指揮
6托馬斯?安德魯斯——船的建造者
7愛德華?史密斯——船長
8威廉?默多克——發出避開冰山指令的大副
9貝爾法斯特——港口之一
10南安普頓——之二
附錄
泰坦尼克-百年情殤下的歷史真相 相關資料
斯蒂芬妮·巴爾切夫斯基敘述了一個在災難發生一百年后仍在人們心中回蕩的集體記憶……值得贊頌的是,相比只在上面住了幾天的乘客,她花了更多時間講述建造、駕駛和操作泰坦尼克號的男男女女,因為是他們賦予了泰坦尼克號生命。這些記憶值得被紀念,向她致敬!
——丹尼爾·艾倫·巴特勒(daniel allen butler),作家,著有《永不沉沒:泰坦尼克號的真相》
這是一個從未失去沖擊力的故事。如果你之前沒有閱讀過對泰坦尼克號的詳細記錄,一定會為之深深吸引。作者提供了傳奇的人物傳記……其中船長愛德華?史密斯最引人入勝:他兀自站在那里,帶領船只一寸寸前行,不顧冰山發出的無數警告信息。他能如此不負責任,其他船舶都停下時一意孤行地駛向紐約,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前方并不是只有一小座冰山,當黎明終于來臨時,幸存者看到大塊冰山綴滿了地平線。
——貝利爾·班布里奇(beryl bainbridge),刊于英國《新政治家》雜志
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因為它挑戰了泰坦尼克號英雄主義的傳統觀點,生動再現了與泰坦尼克號相關的港口,以及災難中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愛爾蘭獨立報》
泰坦尼克-百年情殤下的歷史真相 作者簡介
斯蒂芬妮·巴爾切夫斯基(Stephanie
Barczewski),英國現代文化歷史專家,1996年起任南卡羅來納州克萊姆森大學歷史學教授,2005年起任藝術人文學院建筑學院的研究生院副院長。出版過《19世紀的神話與民族認同》、《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民族身份和旅行》、《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購物》、《南極的命運:史葛,沙克爾頓,和變化中的英雄主義》等多部著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