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新建構-邁向數字建筑的新理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35899
- 條形碼:9787112135899 ; 978-7-112-1358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建構-邁向數字建筑的新理論 本書特色
在這個全新的建筑領域中,連接(joint)根本就不是問題,所有建筑表皮都沒有厚度,且可精確地接合在一起,你不需要使用釘子、螺釘或粘膠劑,不必遷就于材料的改變,天氣因素的考量也是多余的。簡單說,對于細部的15奪天工之處并沒有任何發揮的余地,這完全是一個以空間和表皮為游戲規則的領域……電子學是當今顯學,而建筑團隊可能會面劉一個與之愈來愈脫節的新局面,成為一群對抗電子學的小眾團體,堅持捍衛實體化(materiality),并實踐現代派的復古主義,此舉也將使潛在的客戶對其避而遠之。理論家也可能會以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的學說自我安慰,并高傲地寫出任何與科技有關的蔑視文字。但如果重整我們的世界觀的話,讓建筑組成與構造這些令人枯燥乏味的教條走入歷史,則會提高生產力且肯定有趣得多。 ——威廉·J·米奇爾(William J.Mitchell) 麻省理工學院建筑學院與媒體實驗室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新建構-邁向數字建筑的新理論 內容簡介
由于數字科技的發展,數字建構研究察覺到傳統建筑建構已有劇烈改變,直到今日,我們迫切有系統地結合一些數字與古典元素及過程的新建構想法,以便繼續發展建筑的數字理論(digitaltheory of architecture)一些數字建構的重要現象,顯示了動態、信息、演化和制造的特征,在新建構的初期理論中,七個古典因子和四個數字因子,形成一個完整而彼此互動的結果。然而,在這建筑的新時代中,本研究只是許多問題的一個出發點,而非提供解答,新的“數字”建構元素是如何得自于舊的“古典”元素?而舊的因子又是如何與新的因子互動,新因子是否與舊因子有所不同?或者此新因子只是稍稍覆蓋一層新的做法,內在思維仍與舊因子相同,建構思考又是如何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呢?《新建構》的另一個目的是要探討建構與設計過程的關系,設計過程主要包含了設計方法與設計思考。這讓我們想到,建筑建構,經過古典、前數字到數字時代的推移,標準設計過程是如何改變的呢?究竟我們能發展出什么新力法?由于人類認知系統是以知識、記憶、理解、視覺及空間媒介(visual-spatial media)、風格及創造性洞察(stylistic-creative insights)等單元從事思考,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我們的思考是如何調適、融合與轉化的呢?
新建構-邁向數字建筑的新理論 目錄
序 共創美麗數字新世紀 徐旭東
序 反建構:虛擬的詩性
1.緒論——浮現中的數字建構
建構與反建構
前數字、數字與后數字
古典與數字
古典建構思考
數字建構思考
新建構?
2.遠東數字獎及邀請作品
瞬間的自我
宙斯之盾——超表面
動態形體——bmw法蘭克福汽車展場
荷蘭后農業
新建構-邁向數字建筑的新理論 相關資料
在這個全新的建筑領域中,連接(joint)根本就不是問題,所有建筑表皮都沒有厚度,且可精確地接合在一起,你不需要使用釘子、螺釘或粘膠劑,不必遷就于材料的改變,天氣因素的考量也是多余的。簡單說,對于細部的15奪天工之處并沒有任何發揮的余地,這完全是一個以空間和表皮為游戲規則的領域……電子學是當今顯學,而建筑團隊可能會面劉一個與之愈來愈脫節的新局面,成為一群對抗電子學的小眾團體,堅持捍衛實體化(materiality),并實踐現代派的復古主義,此舉也將使潛在的客戶對其避而遠之。理論家也可能會以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的學說自我安慰,并高傲地寫出任何與科技有關的蔑視文字。但如果重整我們的世界觀的話,讓建筑組成與構造這些令人枯燥乏味的教條走入歷史,則會提高生產力且肯定有趣得多。 ——威廉?j?米奇爾
新建構-邁向數字建筑的新理論 作者簡介
劉育東,哈佛大學建筑設計博士、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亞洲大學副校長與講座教授、交通大學建筑研究所創所教授。Aleppo ZONE設計團隊主持人、遠東國際數字建筑設計獎(The Far East international Digit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The Feidad Award)國際評審委員會主席。著作包括《下代基因建筑——大地建筑的變與不變》(繁體字版與簡體字版)Distinguishing Digital Architecture、《Next-Gene20國際建筑博覽會》、《數字建筑與東方實驗》、Glocalization:New Taiwan Architecture2000-2005(英文版與中文版)、《創意島嶼狂想曲——2050愿景臺灣》、Demonstrating Digital Architecture(英又版與中文版)《大破大立——921校園建筑獎》、Diversifying Digital Architecture(英文版與中文版),Developing Digital Architecture(英文版與中文版)、Defining Digital Architecture、《為數字建筑下定義》、《數字建筑的浮想》、《城市的現實與想象——新竹市東門城廣場規劃與設計的推動過程》、《建筑的涵義》以及Restructuring Shapes, Design cognition and computation等書。2007年受邀主持“下代基因”國際集體創作,由A+U雜志發表為2008年6月全本專輯、并獲選2010年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綻放真臺灣”紀錄片,將以34種語言在165個國家播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