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1955-2005-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04276
- 條形碼:9787513304276 ; 978-7-5133-0427-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55-2005-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 本書特色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美國東亞研究、近現代中國學研究的先驅 它的研究影響著美國的對華決策 **手資料首次披露 五十載歷史詳盡敘述 費正清 傅高義 珀金斯 霍夫亨茲 孔飛力 史華慈 馬若德 華 琛 裴宜理 伊維德 柯偉林賴世和 狄百瑞 海陶瑋宇文所安杜維明 余英時 李歐梵 入江昭 歐立德 施堅雅 巫 鴻 全面展示費正清中心的重要事件 知名學者和權威著作
1955-2005-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05年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成立50周年紀念項目之一,是對費正清中心50年間的發展和學術史的全面記錄。本書通過文本研究和人物采訪兩種形式,以費正清中心成立以來十任主任的任期為線索,通過把握中心不同時期的特點和學術事件,構建費正清中心學術發展史。 費正清中心作為整個美國乃至全世界*為卓著的現代中國研究機構,其學術發展史對廣大現代中國研究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系統地披露了大量珍貴的學術文本信息和**手訪談材料,對中國學者了解1950年代至今的國際現代中國研究的整體情況和前沿進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可謂該領域的必讀案頭書。 在這本書中,薛龍教授以嫻熟的文筆講述了費正清中心的歷史。這段歷史中折射出美國和世界范圍內中國研究領域的學術發展史。它反映了 美國國內有關冷戰的爭論、由越戰激發出的情緒、早年與中國臺灣緊密的學術聯系、1972年以后與中國大陸的學術合作的逐步恢復,以及過去五十多年費正清中心在大中華研究領域的學術盛況。
1955-2005-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 目錄
中文版自序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五十年史英文版序言(馬若德)
英文版自序
縮略語
引言
**章 費正清(中心創立者和**任主任)時期(1955~1973)
中國經濟和政治研究項目(1955~1957)
東亞中心(1957~1961)
敦斯特街l6號的辦公室
東亞研究中心(1961~1977)
培養學生和師資
遷入柯立芝樓
越戰風云中的哈佛
第二章 傅高義主任時期(1 973~1975,**任期)
1955-2005-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 作者簡介
薛龍(Ronald Suleski)在密歇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代中國史研究專家,主要從事對中國東北(滿洲)的研究。他曾旅居東京多年,并在亞洲各地旅行,曾擔任費正清中心助理主任,F為波士頓薩?舜髮W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 2003年,薛龍(Ronald Suleski,1974年獲密歇根大學博士學位)加入費正清中心,擔任助理主任。從1980到1997年,薛龍在東京生活,在那里他說著一口流利的日語,并擔任了一個國際出版項目的主管。他的工作是管理專門出版英文期刊和參考書的出版商在亞洲各地的市場。因為這項工作,薛龍經常要在東亞各地旅行,拜訪散布于東亞各地的業務代表辦公室。對于像他這樣對中國文化、朝鮮文化和日本文化都很感興趣的人而言,這種旅行也是一項福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最早在阿靈頓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任教;決定重返學術界后,他于1997年回到美國。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呆在哈佛大學。他最近的著作《中國軍閥時代的文治政府:傳統、現代化與滿洲》2002年由朗格出版社出版。該書重新探討了二戰前中國在滿洲的政治經濟活動,提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正處在軍閥混戰中,但是滿洲地區仍然有著驚人的經濟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