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新克勒:新上海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03381
- 條形碼:9787549603381 ; 978-7-5496-0338-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克勒:新上海人 本書特色
作者沈寬筆下的每一位新上海人都有一段特殊經歷,或曾留學海外,或白手起家開創事業,或與上海人喜結連理……合起來看,他們又凝聚成一個群像,也就是從異國、異地來到上海灘的各界人士之群體。 《新克勒》中的“海歸英才”即海外學成的歸海者,“海派奇葩”乃當今海派藝壇的佼佼者,“海商新銳”是上海商貿大舞臺上的創業者,“海上情結”介紹海外使者情系上海灘的故事,“海濱另類”則是上海灘上別具一格的俠義、風情和義舉。
新克勒:新上海人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新世紀各國、各地到上海謀發展的各類外來人士為介紹對象,按照他們的身份、經歷及主要特色分為“海歸英才”、“海派奇葩”、“海商新銳”、“海上情結”和“海濱另類”五個部分。
新克勒:新上海人 目錄
序二
海歸英才
吳建中:申城書海領航人
何萍:不凡心地不凡道
曾昭沖:攻克腫瘤新療法
黃暉:創始網絡社會學
曾和平:沉浸光譜奇學中
時儉益:一代代數雙博導
張經:長江學者戰大海
劉衛東:他向管理要效益
馮波:新區**醫博導
劉嘯東:上證所里副外總
徐菲:保險業界小法師
孟晶磊:來回滬加求發展
海派奇葩
陸志德:畫壇奇葩辟蹊徑
鄭祎:充滿動感陶藝家
童英強:滬上認質書法家
鄭伯萍:一舉千里傳海藝
周京生:白石門人游上海
羅敬頻:海派新瓷**窯
張峰:滿腔激情展英喉
蕭瀚:藝貫中德新畫風
蘇莎:模特之母在上海
馬興文:多位一體藝瘋子
段少軍:用畫說話顯才華
趙霍倆:雙俠串游上海灘
陳樂三:加州滬人挺申城
柴云:小云返滬繼大云
海商新銳
成樹芬:企管顧問闖申城
張宏偉:合成陸家嘴CBD
游國隆:奧圖掌柜游浦江
黃馨儀:太谷設計CEO
章金元:玻璃世界開拓者
劉奇:東京廚藝帶上海
陸豪:充滿理想新豪商
韋然:燈燈重返上海灘
劉星輝:牛伢子當牛掌柜
周衛民:另類海歸戰浦東
海上情結
華贊:中華快婿贊上海
莫初黎:動感上海每一天
哈西姆:埃及使者愛申城
絲克:德國來滬伴工女
師高:快樂制片尋感覺
井上文男:金牌企業當家人
海濱另類
秦一本:浦東升起綠太陽
韋小寶:獨創一格醉美宮
有賀萍萍:六地三好女飛人
李振興:馬來酒管總當家
任崇光:情結教育出新知
肖建安:申江獵場大教頭
廉曉博:三位一體金融師
桑家敏:日本海歸心書家
陸志德:摩登又鬧上海灘
后記
新克勒:新上海人 節選
對于上海圖書館的先進性,吳建中說,首先體現在它的開放程度高、接待量大,現在每周開放84小時,每天接待上萬人次,均已超過國外同類圖書館,而且不受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辦證及借閱書籍資料;第二是現代化程度高,上圖已具備了國際一流的硬件設備、先進的圖書管理軟件,所有書目信息全部上網;第三是服務日趨多樣化,除圖書以外,還配備展覽廳、演講廳、視聽室,舉辦系列講座、書評和專題報告等,還具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能滿足各種層次讀者廣泛的文化需求。 繼往開來從頭越 1996年11月,吳建中應邀在日本圖書館研究會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上,用流利的日語向來自日本各地的400余位同行作了專題發言。臺下聽眾的提問一個接一個,大會主持人伊藤昭治教授幾次示意大家結束提問,可整個演講還是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后,吳建中在長時間的掌聲中答謝三次才得以結束演講。這個熱烈的場面給吳建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吳建中始終思考著一個新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圖書館辦成人們終生學習的*佳課堂。他說,在英國學校里,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更沒有那么多規定的課外作業,老師只是教學生如何去掌握學習方法。吳建中至今仍清晰地記著導師約翰·哈里斯博士的話:“你們要學會自己到圖書館里去找答案,如果我把問題回答你的話,只是一個標準的答案,而圖書館里則可以給你們許多種答案。”吳建中還說,他正在與同事們一起著手拓展圖書以外的“邊際功能”,如系列講座、參考導讀、情報產業等延伸項目的新一輪開發,以便使“上圖”這座知識寶庫的功效更趨完美。 文化積累赴英國 吳建中從小就喜歡讀書,他秉性平和卻十分靈活,在校時品學全優,課余,自己跟著廣播學習英語,除語文、外語成績每次**外,他的體育成績,如跳高、乒乓、跑步,甚至扔手榴彈等,也是全校或全班**,還當上了學生團團長、文藝小分隊隊長。高中畢業時,他由于學習成績特別優秀而被直接選送華東師大外語系日語專業。他樂于為大家服務,能歌善舞,還會指揮、作曲,當時風靡全校的《校友歌》就出自吳建中的筆下。老校友王滬寧回護時還笑著對大家說,他至今還能背出吳建中當時創作的那首歌。大二暑期,吳建中去金山石化總廠實習,在技術部當上了技術情報的日語翻譯,不僅筆譯過關,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成功地完成了日本專家來公司進行技術講座的現場口譯。大學畢業后,他又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留在華東師大外語系執教同時兼讀研究生。 1982年,吳建中從華東師大研究生院圖書館學畢業并獲文學碩士學位后,到上海圖書館從事外語文獻采編、聯合國資料管理等。一年后,他獨自研發的聯合國資料托存館管理服務系統建成。1988年,吳建中取得中英友好獎學金,赴歐洲*大的圖書館學院——英國威爾士大學留學,專攻“圖書館與情報學”。期間,他憑借通曉中、英、日三國語言的優勢,進入威爾士的國家圖書館兼職,參與《霍克思文庫》的編撰。 霍克思是牛津大學大名鼎鼎的漢學教授,曾將中國的《紅樓夢》等名著譯成英語介紹給世界各國。上世紀80年代初,霍克思將自己收藏的一大批中、日、英等書籍捐獻給威爾士國家圖書館,無奈精通這三國文字的人實在難覓,這批書籍就一直堆在了書庫,由于吳建中的到來,才使霍克思教授博大精深的學術思想與長年的心血重新煥發出光彩。圖書館如獲至寶,讓這個中國小伙子在那里一展身手。《霍克思文庫》完成時,霍克思老人拿著書激動地用拉丁語連連稱贊道:“太完美了!” 報效祖國回上海 1992年,吳建中在威爾士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后,從媒體上獲悉上海要建造全國一流圖書館的消息,心情無比激動。于是,他馬上與國內取得聯系,要將自己積累的經驗報效給祖國,并希望能親身投入到新館的建設中去。不久,吳建中便回到上海,回到上海圖書館,將在海外學到的大型圖書館管理知識,運用在圖書管理系統選型、數據庫建設以及新館的設計、規劃、搬遷與布置中,又結合自己的工作,確立“國際圖書館建筑比較研究”專項課題,并將這一研究成果匯集成《世界圖書館建筑大觀》一書。 吳建中首次向圖書館界提出“三個轉移”:一、工作重心從書本位向人本位轉移;二、業務重心從第二線向**線轉移;三、服務重心從一般服務向咨詢服務轉移。這些觀點集中在《21世紀圖書館新論》中,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并在東京與臺北重版。此外,他還提出“虛擬圖書館”、“冷凍模式”等概念,這些全新的思想正逐漸體現出我國新一代學者在這一領域中與國外同行并肩論道的姿態,以及吳建中舉重若輕的學術氣度。 ……
新克勒:新上海人 作者簡介
沈寬,解放日報集團記者、編輯。從事人力資源采編近10年。1955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蘇吳縣。中國中文信息學會、漢字編碼專業會、上海市語文學會、現代語言學會、公共關系協會、經營管理心理研究會等會員。 先后擔任《職場指南》、《新上海人》、《行政與人事》、《經濟預測》、《綜合信息》、《期貨與生產資料》等期刊的記者、編輯或主編,以及海內外多家報刊的特約撰稿人。 在以人為本的市場開發中,作者對本市各行業、職業、執業、從業、崗位的智力需求與技能培訓、考試、鑒定、認證、測評的知識結構之間的關聯度,及其人本素質的知識運作機制和功能開發上。有深入研究且有所建樹。 在參與,策劃或主持期刊、信息和培訓、認證等產品的市場開發或經營運作中,作者獨辟蹊徑,并屢見功效。剛剛完成的代表作——《金派司·銀派司》、《新編職場點津》和《海上新秀》就是其在新聞期刊出版崗位長年涉足中的所見、所聞和所獲。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