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女貞湯-精裝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346023
- 條形碼:9787506346023 ; 978-7-5063-4602-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女貞湯-精裝本 本書特色
作家出版社全力打造劉索拉絕艷之作《女貞湯》
四千年后大島上一個外來部落的傳奇
一個有關女人的故事
男人載道,女人傳情,結局永遠是情為道所殺
男人為骨架背景,女人為血肉魂靈
女貞湯-精裝本 內容簡介
《女貞湯》—— 一道跨越時空、橫貫中外、吸納百家、串聯人鬼的先鋒靚湯。湯汁層層滲透揮發漫延,氣息撩人,誘惑非凡,體內生出一種急于品嘗的沖動……大繼家的小故事,劉索拉絕艷之作。長篇小說《女貞湯》是劉索拉至今為止*重要及寫得*精彩的小說。
這部小說可以讀作四千年后大島上一個外來部落的傳奇,也可讀作一個有關女人的故事。小說全篇充滿男女之情。男人載道,女人傳情,結局永遠是情為道所殺。所以,大故事虛寫并且經常“斷片”、“殘片”;小故事細寫往往節外生枝,枝上生花。男人為骨架背景,女人為血肉魂靈。
女貞湯-精裝本女貞湯-精裝本 前言
謀篇布局 匠心獨運
——讀劉索拉小說
查建英
讓我先把這句話放下:這是一本精彩的書,是劉索拉至今為止寫得*好的小說。
講她的小說得講講她這個人。初見她是1990年在挪威的會上,那個會上只有我們兩個女的,住一個旅館房間,一下子就熟了。白天開一天會,眾人講的是現在、未來、為什么以及怎么辦,索拉坐在那兒挺蔫。晚上我們一人靠一個大枕頭,對著說,說來說去全是過去。她精神來了,各種手勢、表情、妙語、針砭,目不暇接。說到后半夜,眼睛愈發大而且光彩照人,次日起來臉有點綠。那場沒有睡眠的會開了十天,我得出兩個結論:一是這人極念舊,二是這人能把陳年往事說出花兒來。
“未來人”的傳奇
像所有復雜有趣的人一樣,她個性里有一堆“自相矛盾”,她一直頂著個時髦的“現代”形象,代表“新潮”、“反叛”——因為《 你別無選擇 》,因為她做過的那些搖滾樂,還因為她一些很“轉”的作風言論。她的確不安分,寧死不能落了俗套;但其實卻極守己,做人有一系列神圣不可動搖的“原則”,且性格里頗多“古典”成分。比如特別在意老家人和小時候的朋友、嗜古曲古詞、有迷神信鬼傾向、講義氣、欣賞古雅的“淑女”服裝。她燒起菜來大無畏得像個紅衛兵,家里的杯盞碗碟沒有一樣是配套的,用北京土話罵人我還沒遇到過第二位女士能罵得像她這樣“家常”。但在藝術和感情這兩件事上,她卻講究得不能再講究。對音樂和寫作,她有以性命相許的鄭重嚴肅。這是她的命,她認了。
她住所里擺著陳丹青為她畫的一幅很大的肖像,半面墻前坐著一位粉面佳人,纖手尖鞋,服飾是藝術的,色調是頹廢的,眼神卻使人想到江姐劉胡蘭。更妙的是那目光于堅決銳利之外,尚會勾人,與之對視良久,隱隱有鬼氣。天一黑索拉便拉塊大紗布照“她”的臉蓋上去,說是“我怕那女的”。“那女的”是哪朝哪代哪一國的人呢?古典?現代?陰界?陽界?慵懶幽怨?義無返顧?反正看過的人都說那像確是得著了索拉神髓。
索拉這本新作,起首打出一面“寫的是未來人”的幌子,開講公元四千年后“大島”上一個外來部落的傳奇。大凡經歷了革命的這幾代中國人,免不了會把它當自己這一個世紀的皮影戲來看,貫穿全書的繼家史,那些知道作者之父的讀者,也肯定忍不住拿著劉家人物徑直對號入座。劉家這段公案,民間有多種版本,索拉的母親也早寫出了一個至少標題在全中國上下聞名的文學版。索拉這一版承的是野史、秘史傳統,造的是太虛幻境,尋找正史、終極真實的諸君可往它處去,否則生一肚子糊涂氣,不必。
但稱它為“野史”、“秘史”也不盡確切。重寫以及解構歷史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陸文學界的一股浪潮,出了不少各具千秋的好作品。索拉坐在劉家這座歷史大金礦上,卻一直“王顧左右而言他”。以索拉寫作之本心講,這沉著是必然的。追潮流她從來不屑,她關心的其實永遠是“我是誰?”而劉家這個歷史,是她命根子上的東西,追問的不僅是“我是誰?”更是“我從哪里來?”我想她心里早明白:此事輕易動不得。她要等過了風華少年人那一段鋒芒外露、對鏡取材的尋尋覓覓,磨練了成熟的武功,才來采這沉沉的礦藏。這強烈的“個人”性,使這本“野史”與眾多“別人的野史”區別開來。在這個意義上,此書是索拉過去所有寫作的一個極為自然的延續。
再一種讀法是把它讀作一個有關女人的故事。因為這小說外殼是革命史詩,內囊里卻流滿男女情欲。男人載道,女人傳情。結局永遠是情為道所殺,精彩處卻在那過程。所以,大故事虛寫并且經常“斷片”、“廢片”,小故事細寫往往節外生枝、枝上生花;男人為骨架背景,女人為血肉魂靈。第四部《 在陰間里 》,男人索性沒了蹤影,只三位女子( 莫姑娘、嬌艷、京之 )的故事有滋有味兒地在此延演,并且每人性格皆有發展。“影劇傳媒”里那場閻王殿重頭戲,傳審執迷不悟的英雄游魂繼天的,不是閻王爺,卻是那位“看古書學到了女權主義”、“接管閻王爺我夫君的一攤生意”的閻王娘娘。這實在是顛倒陰陽、混淆正反的絕筆。從這角度去細品書中的男女類型,以及眾女人之間、眾男人之間的關系,其中況味深長,值得評家撰專文解讀。
謀篇布局 精心之作
據說大陸近年流行“小女人文學”,我沒有看過,不能比較,猜測“她”的感覺大約是與單位里硬邦邦的“女同志”、商界中大剌剌的“女強人”有別的吧。甚或是對以往革命女權加男權的一種以軟化硬,如同鄧麗君對《 東方紅 》?這倒也好,很必要。我們這一代吃革命的鐵與堿長大的大陸女人,大約都經歷過“小女人”的階段,都饑不擇食地品嘗過“小女人”式的“酸的饅頭”,其急切猶如剛爬出嚴冬的鹽堿地就直奔小城之春。那小布爾喬亞的小風吹在皮膚上真舒服啊!我們實在太缺了。只是,這丫頭不是那丫頭,到底不是金絲雀。那階段一過,這“小女人”的名目便聽著有些膩歪,未免叫人聯想到“小心眼兒”、“小鳥依人”,要么就是“泣訴”、“自憐”、“乖巧”這一類楚楚動人的傳統姿勢,以至令人疑心送這雅號的先生( 多半是位先生吧 )說不定自己竟就是個“小男人”,才生得出這般“可憐見的”心腸。( 糟糕,又犯了刻薄的惡習!打住。 )但這絕非索拉筆下“她們”的感覺。好好一頭濃發,束之以冠帶本來多余。倘非束不可,我以為索拉這一路的倒不妨以“大女人文學”冠之,多少更近其苦辣酸甜、嬉笑怒罵、粗中有細、細中有粗之儀態精神。
不過,說來說去,讀這本小說*大的享受還是它的形式和語言。索拉的小說一向好看。因為自認職業是制作音樂,寫小說不過是個嗜好、副業,索拉早期的小說寫起來沒有負擔。揮灑輕松,全憑天賦才氣。當年的幾個中篇如《 尋找歌王 》,常有跟著感覺走、不修邊幅、信筆拈來的瀟灑漂亮,好像漫不經意就抖幾個包袱給你看看。當然也就有粗略任意的痕跡。她自己愛說“我瞎寫”,別人有“劉索拉的小說是坐在梳妝臺前寫出來的”之說。這或許是她當年的一種姿態,又何嘗不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文藝圈的一種姿態——“玩兒酷”。那些年真成了大陸文人文壇的一股風氣,顯見兩者都正年輕。專業化、職業化,則要等后來資本主義市場的大環境來催生。索拉的寫作也終于脫了“玩票”心態,徹底“認真”起來。這一認真,氣象果然不同。看得出無論謀篇布局還是狀物寫人,均下筆極吝,從頭至尾是精心之作。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本書是她首次作為職業作家登場。然而還是好看。
先說結構。與她從前比,此書手法迥異。搭的是個大框架,熔神話、歷史、浪漫傳奇于一爐。乍看,會想到加西亞·馬爾克斯、莫言等等;看下去,則仍是劉索拉的天地。她博采神話、筆記、戲曲、詩歌、民謠、報刊拼貼、電影劇本各種形式來混用,并使每部之間相互對仗呼應。姿態樣式豐富多變,卻又節奏從容,錯落有致,毫無冗長沉悶之感。
敘述語言上,索拉以往*擅長當代口語加都市幽默,這次卻根據題材做了大膽嘗試,與隨機應變的結構相對應,語言風格也隨故事發展步步演變。起首說古,文白相間,洗練簡約,用大量對仗短句,時有《 山海經 》、《 搜神記 》之清韻。后面話今,便漸次變體為現代白話,綿長細致,對話及心理側寫增多,頗得明清直至當代小說的娓娓世俗之調。當中插入的謠曲、戲仿的小詩,又各依人物身份年代及體裁編制,亦莊亦諧,惟妙惟肖,不動聲色之間充滿機鋒。看得我邊笑邊嘆:這家伙真是天生的小說家!
多重視角的享受
索拉這結構、語言資源及選材上的蛻變,我相信與她離開母語環境直接相關。作家離家出走或去國遠行,視野里的那個家那個國由于有了距離,必定會出現不同的景象。這時候再問“我是誰?”“我自何處來?”將母語、故人、民族文化都變了“客體”來研究,反倒可能真的有了一種“客觀”——當然,從鄉土的角度講,這個結果一般被稱為“隔”、“異化”。索拉早期小說中的敘述者是個身份固定的“我”,一位住在北京的有波西米亞傾向的青年藝術家。那時雖然人物變換,卻常像是作者使了分身術,扮出不同的臉說不同的話,但聲音腔調是同一個,因為作者永遠身在其中。那時她的題目基本上是“我和北京”,從北京“向外看”時加進一點想像的“西方”。我、北京、西方,三者之間關系明快直截。
后來在倫敦寫的《 混沌加哩格楞 》,敘述者的聲音和視角開始出現分裂,人物、語言的“回頭看”也初露微兆,其中首次引入、改制中國傳統戲曲。但那是個過渡之作。到了《 大繼家的小故事 》,敘述者才真正有了多種聲音多重視角,穿行于不同角色之間時顯得游刃有余,對所寫的眾多對象和“民族”、“歷史”有了反身觀照的自信與復雜。語言上對傳統的借鑒與再創造也更為大張旗鼓,更為從容嫻熟。這是成熟突破之作。順便說一句,索拉做音樂似乎也有類似的歷程。看上去是“東——西——東”,走的卻并不是一個圓圈。音樂與寫作彼此影響,結果是兩者都更成熟、更專業、更豐富了。
索拉住在北京寫當下,住在倫敦寫“文革”,住在紐約寫《 聊齋 》,似乎是愈寫愈遠、愈舊。其實是愈寫愈開闊、愈深入。這本小說題材是中國( “西方”的直接出現僅限于引用《 圣經 》鋪下的隱喻及一位傳教士 )態度卻不是鄉土的民族的懷舊的。
書近結束,大島神秘地消失了,似乎是“歷史的終結”。但《 尾聲 》里,大繼家族的人卻又從美國洛杉磯
女貞湯-精裝本 目錄
前 言 謀篇布局 匠心獨運
人物表
**部 民間傳說
第二部 文字拼貼
第三部 影劇傳媒
第四部 在陰間里
第五部 在陽世上
尾聲
跋
女貞湯-精裝本 作者簡介
劉索拉,生于北京,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從事作曲、音樂演出、文學寫作。她周游世界,曾長期居住倫敦和紐約,與各國樂隊和各流派著名音樂藝術家合作,創作了大批音樂作品,其中包括影視、舞臺及室內音樂。早期專集唱片包括名列英美排行榜的[蘭調在東方](美國寶利金唱片)。她的最新音樂作品包括她本人作曲配器、編劇、導演和主演的大型室內樂歌劇[驚夢]-由(德國)現代室內樂團以及[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聯合在世界巡演。2008年她應(英國/丹麥)聲樂劇院邀請而創作(編劇,作曲及配器)的為歐洲古代樂器和歌唱家演奏的新室內歌劇[自在魂]將于2009年五月在英國巴比坎藝術節首演及丹麥等國相繼演出,這部歌劇是為了紀念她母親李建彤而作。除此,近年來她投入了很多精力營造以風格特異著稱的[劉索拉與朋友們]樂隊。主要文學作品有小說《女貞湯》、《你別無選擇》、《藍天綠海》、《尋找歌王》、《混沌加哩格楞》、《香港一條街的故事》,散文《藍調之緣》,對話散文集《行走中的劉索拉》、《曼哈頓隨筆》等。主要音樂專集有《藍調在東方》、《六月雪》、《中國拼貼》、《纏》、《春雪圖》、《隱現》,室內樂作品《形非形1、2》、《靈》及搖滾歌劇《藍天綠海》等。小說有英、日、意等外文譯本,曾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及多項文學獎。現在北京和紐約居住。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