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自然再生-生態工程學研究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29461
- 條形碼:9787112129461 ; 978-7-112-12946-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再生-生態工程學研究法 內容簡介
20世紀是史無前例自然破壞的時代,即使到了21世紀的今天,對自然的破壞仍然沒有停止,結果導致現代成為生物物種大量滅絕的年代,各地的生物多樣性水平急劇下降,健全的生態系統的存續受到威脅。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自然再生成為重要的關鍵詞。所謂的自然再生,就是對已經消失或者被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復原和修復。近年來,各地針對原生的濕地、都市近郊的混交林以及城市內部的綠地已經開始了自然再生的具體工作。
自然再生的實施,涉及從國立公園等原生的自然區的修復到城市內被破壞的自然環境的復原等,可以說范圍非常廣,因此,本書將針對各種不同區域,著重從人和自然的關系進行論述。
對自然再生而言,采用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科學依據盲目推進,反而容易對自然環境產生新的破壞。生態工程學是以人類與生態系統共存為基礎的技術,在推進自然再生的過程中必須能夠評價自然再生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這對自然再生是必不可少的。
自然再生-生態工程學研究法 目錄
**部:總論
1.自然再生的理念和原則
1.1 自然再生的理念
1.2 自然再生事業的開展
2.自然再生的方法論
2.1 自然再生的廣域規劃
2.2 自然再生項目的流程
3.自然再生的材料和施工
3.1 自然再生的材料
3.2 施工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3.3 外來物種的應對
4.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
4.1 參與自然再生的主體
4.2 信息的收集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