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社團.思潮.媒體: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11340
- 條形碼:9787510811340 ; 978-7-5108-113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團.思潮.媒體: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 本書特色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研究所)成立30年來,先后在10周年慶典、20周年慶典、25周年慶典和30周年慶典之前出版《臺灣研究十年》、《臺灣研究論文集》、《臺灣研究25年精粹》和《臺灣研究新跨越》系列文集,在臺灣研究界產生了較好的反響。這本《社團思潮媒體——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由張羽主編,本書的出版,一方面是為了繼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的團隊精神,將研討會上較具學術創見的研究成果匯總起來,進行集中展示,以進一步了解當前臺灣研究的*新成果和思想前沿;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藉此激勵全院師生在臺灣研究新的學術征程中確立新坐標,找到跨越研究難題新的著力點和方向。
社團.思潮.媒體: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 內容簡介
臺灣在近代史上是從一個蠻荒化外之地,歷經列強攘奪敷易人手,直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明鄭時期有陳永華的文教措施初試啼聲,清朝二百多年的統治,漢文化隨著移民而進入臺灣,文治教化之功才漸漸顯著。不管是明鄭時期或是清朝治理時期,居于生活與文化的核心因素,即是儒家思想;換言之,儒家思想是臺灣社會的價值系統,它支配著生活、倫理、教育、風俗習慣等種種文化層面,雖然在明鄭與清朝統治時期之學風有異取舍不同,但仍然是孔門儒學的道統及傳承。 儒家由孔子發其端,諸子繼其余緒,由一私家之學而至西漢武帝時獲得獨尊地位而成唯一之欽定學派,扮演了文治教化的功能,這種教化功能的傳播是透過兩種管道,一是少數的知識分子對儒學的詮釋與開創,以維系儒學慧命于不墜;另一則是將儒學義理世俗化于人民百姓,成為世俗生活的常規。
社團.思潮.媒體: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 目錄
“東方邏輯”和臺灣現代性接受的多源性——以日據時期臺廈場域為實例的文學觀察
“道問學”與“尊德性”——胡適派學人與現代新儒家的“漢宋之爭”
張愛玲“地母形象”與臺灣文學
黃春明的童話之于海峽兩岸兒童文學創作的啟示意義
《文訊》:臺灣文學研究的主要媒介
全球化情境下臺灣文化論述對影像敘述的影響
海峽兩岸作家日本敘事的比較研究——以郁達夫與翁鬧為中心
重層現代性與臺灣文學史的重構
從歌仔冊看日治晴期臺灣婚禮習俗的現代性及相闐間題
女性·民族·歷史救贖——臺灣1970年代鄉土文學思潮與女性文學“占位”
歷史的想象與救贖——讀施叔青的臺灣三部曲《行過洛津》與《風前塵埃》
臺灣文學新枧野:日治時代漠文通俗小說概述
臺灣“新”身體:疾病、醫療與殖民
鐘怡雯散文的感性與知性——兼談臺灣女性文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