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24849
- 條形碼:9787030324849 ; 978-7-03-03248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 本書特色
冷志杰、于曉秋等所著的《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研究構建的農產品供應鏈循環經濟機制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在實踐上具有可操作性。作者從農產品供應鏈集成機制的視角研究循環經濟機制,確定了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內,供應鏈發展循環經濟機制實質指的就是循環經濟推進機制。在此研究框架下,通過建立供應鏈四維網絡結構模型,為政府和核心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找到利益攸關主體,解決了推進循環經濟項目的主體及其各主體間關系不清晰的問題;針對各利益攸關主體,構建了發展循環經濟的補償激勵機制,并且通過構建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循環經濟評價體系,綜合評價了這些主體的發展循環經濟的能力;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通過案例探討了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循環經濟機制中的流程模式優化問題以及相關政策。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內容豐富、方法先進,提出的對策具有可行性。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 內容簡介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是當今的焦點,冷志杰、于曉秋等所著的《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針對農業產業鏈上存在的各獨立經濟主體循環經濟目標不一致和行為不協調的問題,基于農產品供應鏈集成機制,從循環經濟運行的動因、預期的目標和實施整體優化的運作模式角度構建了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推進機制。本書研究了農產品供應鏈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組織、流程以及評價遴選方法;完善了農產品供應鏈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補償激勵機制方法;優化了供應鏈上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部分運作模式、并提供了相關政策建議。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08bjy067)的成果總結,可供相關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從事經濟與環境研究、規劃和政策制定的人員和管理者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學科的教師和學生研究用書。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 目錄
序二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農業循環經濟內涵
1.1.1 循環經濟與農業循環經濟內涵
1.1.2 農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區別與聯系
1.2 中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問題分析
1.3 規模型農產品循環經濟利用方案研究進展
1.8.1 基于投入減量化原則的農產品循環經濟利用方案
1.8.2 基于再利用原則的農產品循環經濟利用方案
1.8.8 基于再循環原則的農產品循環經濟方案
1.4 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研究進展
1.4.1 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研究現狀
1.4.2 基于供應鏈集成管理的循環農業產業鏈整合研究方向評述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 作者簡介
冷志杰 1964年5月生于黑龍江省雙鴨山農場。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工學博士,企業管理碩士研究生導師。1987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數學系,1994-1997年在東北農業大學攻讀數學生態專業碩士,獲理學碩士學位。2002-2005年在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攻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方向為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和計量經濟學的協整理論。1987-1999年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基礎部執教,2000年至今在經濟管理學院任教,現任中國運籌學會會員,不確定系統分會理事,黑龍江省計量經濟學會理事。近年來出版教材3部,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有關農產品供應鏈研究的兩篇文章分別被EI檢索和EI核心期刊錄用,參加國家攻關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5項,主持黑龍江省社科基金課題1項、國家自然基金資助的面上項目1項,是我國首批研究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專家。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