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從來都不會放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21594
- 條形碼:9787510421594 ; 978-7-5104-2159-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來都不會放棄 本書特色
專家指出: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于三個層面的問題:首先是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其次是家長對家庭教育規律、原則的把握;再次是符合實際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說,好的教育方法來自于教育規律與實際的結合,來自于有正確的教育思想作指導。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是愛要及時、適量、得體。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教子不是一味地講教訓、說道理、定規矩、設規范,更不是簡單地耳提面命。父母的責任應當是關愛孩子,鼓勵孩子,支持孩子,引導孩子。而這種關愛、鼓勵、支持、引導都需要科學的方式和技巧……
從來都不會放棄 內容簡介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質和生活環境,都有自己的愛好和長處。正確地判斷孩子的生理特點、心理特質、興趣愛好和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發展潛質,是教子智慧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只要有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潛能就會像空氣一樣,放在多大的空間里,它就有多大。 孩子像一塊潔白的布,不知不覺就染上了色彩,父母的教誨,禮儀家教自不必說,甚至連大人下意識的動作也被他模仿,這種吸取是無微不至的。 ——池田大作 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夠認識到他們給予孩子們的所謂“教育”,只會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剝奪他們創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機會。 ——(美)伊莎多拉·鄧肯:《鄧肯自傳》
從來都不會放棄 目錄
正像種子需要雨水的滋潤才能破士而出、發芽長葉一樣,一個人在生活中必須有目標方能結出碩果。因此,我要引導david為每一天、每個星期、每個月、每一年、甚至他的一生確立明確的目標。我要讓他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否則,就是做了無用功,或者說是浪費了時間和生命。
二、我發現,做爸爸比做生意更難 16
常言說:“教育者自己首先要受教育。”為了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一個了不起的男孩,父母首先必須學習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觀念,從而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創造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并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擔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這和做生意比起來,一點都不簡單。
從來都不會放棄 相關資料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員來自全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在這里相互交融,也成為加拿大的一個特色。加拿大各級政府非常重視教育,是全世界教育經費投入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不僅擁有完善的教育制度,更是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人生如夢,人生苦短。”身為人父,一生中最應完成的重大事件,總結起來不過區區兩件:一是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引導他步入杰出者的軌道。相比之下,我甚至認為,后者更重要。 正如一位學者所說的:沒有什么比把兒子帶到這一世界,然后把他一步步引上發展的道路、直至走向成熟和杰出,更為輝煌的事業了。 自從david出生,我就成為了研究和實踐教子藝術的“癡迷”者。在加拿大生活的三年多時間里,david迅速地成長了起來。我耳濡目染,接受加拿大文化和教育理念的熏陶,教子的思想突然越來越澄清了。于是,我產生了一種沖動,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所知所學、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為,毫無保留地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提高。這就促成了《一個中國男孩在加拿大的成長經歷》這本書的出版。 在書中,我試圖傳遞出這樣的思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給予孩子的不僅是生命,家庭的一切,更是每時每刻都在塑造著孩子們的心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