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黃金時代”的文學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357814
- 條形碼:9787506357814 ; 978-7-5063-578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金時代”的文學記憶 本書特色
著名文學評論家、軍藝文藝研究所朱向前教授,對中國20世紀80年代——文學“黃金時代”的文學研究與思考。同時收錄了作者近期關于“毛澤東詩詞的傳世價值和中華文化的恒久魅力——關于《毛澤東詩詞的一種解讀》答呂先富”及“《驚沙》撲面:對20年中國電影的反思和啟示——與朱寒汛對話《驚沙》“ 等*新作品。本書是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一次精神盛宴,也是從事當代文學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黃金時代”的文學記憶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軍旅文學和當代文學兩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尋找“合點”:新時期兩類青年軍旅作家的互參觀照;艱難行進中的“農家軍歌”——陳懷國的小說成長暨意義等。
“黃金時代”的文學記憶 目錄
——我與首屆軍藝文學系(代序)
上編:軍旅文學
尋找“合點”:新時期兩類青年軍旅作家的互參觀照
艱難行進中的“農家軍歌”
——陳懷國的小說成長暨意義
魅人的夢想:星空鄉愁與航天文學
——序李鳴生《飛向太空港》
戰爭巨片的探索與推進
——電影《大決戰》**、二部觀后
新軍旅作家“三劍客”
——莫言、周濤、朱蘇進平行比較論綱
鄉土中國與農民軍人
——新時期軍旅文學一個重要主題的相關闡釋
農民之子與農民軍人
——閻連科軍旅小說創作的定位
《昆侖》和我們
——寫在**百期《昆侖》上面
“軍事文學”與“軍旅文學”辨
——兼論當代軍旅文學的三個階段
軍旅散文:遲開的花朵
——軍旅散文五十年述略
“中篇合為時而著”
——序《新中國軍事文藝大系·中篇小說》
中國軍魂的回溯與前瞻
——從《突出重圍》與《亮劍》
談軍旅文學創作的幾點啟示
炮火硝煙中的人性觀照
——讀朱秀海戰爭長篇小說
關于徐懷中先生的三個比喻
李存葆窗前的燈光
中國當代軍旅文學的“第四次浪潮”
——軍旅長篇小說十年估衡
向著廣度和深度的文學長征
——“長征文學”與王樹增的《長征》
一棵“綠色”的大樹
——與王新國談徐貴祥長篇小說創作及相關問題
下編:當代文學
我為什么反對“下海”
——關于當前文人、文學的答問
生命的沉入與升騰
——關于《金牧場》及張承志精神現象評價
散文的“散”與“文”
——我看當前的“散文熱”
長篇小說的三個“誤區”
——我看當前的“長篇熱”
旋轉在當代文學天空中的“雷達”
——關于雷達評論的提綱
文學生長點:在世紀之交的尋找與定位
——以20世紀90年代的文學實踐為主要背景
是大作,但不是精品
——論柳建偉《北方城郭》及其他
長篇小說:新的文學風向標
——以1998年的幾部作品為主要考察個案
我看“曹文軒現象”
——在曹文軒長篇小說《天瓢》研討會上的主持辭
詩意的現實主義與頹敗的精神家園
——與傅逸塵談阿來長篇小說《空山》
毛澤東詩詞的傳世價值和中華文化的恒久魅力
——關于《毛澤東詩詞的一種解讀》答呂先富
“驚沙”撲面:對20年中國電影的反思和啟示
——與朱寒汛對話《驚沙》
跋
“黃金時代”的文學記憶 作者簡介
朱向前祖籍江西萍鄉,1954年出生于江西宜春,1968年初中畢業到農村插隊,1970年應征入伍,1986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89年評為全軍優秀教員,1994年獲華中師大文藝學碩士學位,1994年任軍藝文學戲劇系副主任,1996年授大校軍銜,1997年任軍藝訓練部副部長,1997年任教授、研究生導師并獲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任解放軍藝術學院訓練部部長,2004年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中國作家協會軍事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委員會委員,第一、二屆“魯迅文學獎”評委,第一、二、三屆“馮牧文學獎”評委,第六屆“茅盾文學獎”評委,第五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評委,《中華文學通史·當代卷》編委,《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編委。《中國軍旅文學50年(1949一1999)》獲全國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2006),《朱向前文學理論批評選》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理論批評獎”(2004),《軍旅文學史論》獲全軍優秀教學成果獎(2000),《紅·黃·綠一一朱向前新軍旅文學批評》獲第三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0),《地牯的屋·樹·河》獲第二屆“青年文學創作獎”(1988)。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