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02434
- 條形碼:9787565002434 ; 978-7-5650-024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理論、實踐兩部分,收錄了《淺析激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中的創新性運用》、《以多媒體技術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播模式的轉變》、《德育認同危機的本質及其化解》、《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創新機制的思考》、《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體系初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目錄
淺析激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中的創新性運用
以多媒體技術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播模式的轉變
德育認同危機的本質及其化解
以人為本的道德哲學基礎
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識形態性和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一個世界史的視角
論“以人為本”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反思
加強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的思考
教學內容創新與創新型人才培養
從金融危機看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契機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成要素探討
論社會主義與改革開放
試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和理論來源探析
關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素質的思考
德育生態與師生觀的當代轉換
馬克思的自然觀與“麗型社會”建設
論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
實踐部分
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創新機制的思考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體系初探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定位思考
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環節的思考
作為“綱要”課程社會實踐教學資源的南京史跡及
紀念建筑物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心得——兼論全球化、網絡化對大學生歷史教育的雙重影響
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途徑探討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探索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如何講解
“和諧”概念
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思考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三論
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改革及其問題探析
互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進芻議——試論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與時俱進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專題網站建設的思考
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效果的分析與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節選
中國共產黨自創立以來,在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至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個歷史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次歷史性飛躍,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我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這一階段實現的*偉大的實踐成果。從開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歷史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黨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中既有重大勝利又遭受了比較嚴重的挫折。無論是取得的成功還是經歷的挫折,都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作了政治、經濟、思想和組織上的重要準備,為繼續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歷史參照。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個歷史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使黨的指導思想重新回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軌道上來,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兩大理論成果。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大戰略思想,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內容。 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可以總結為以下六個方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緊密結合中國的客觀實際。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念,并不等于對中國的國情、民情、社情即中國的客觀實際有了正確的了解。建國后黨的失誤,無論是經濟建設方面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還是政治領域的“左”的錯誤和“文化大革命”,都是因為黨的決策嚴重違背當時中國的客觀實際,嚴重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人為地將階級斗爭擴大化,習慣于照搬革命戰爭年代群眾運動的舊方法和舊經驗來解決探索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從而一度把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引向歧途。這就如毛澤東對調查研究的認識那樣。開始他講“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以后又做了補充,進一步提出:沒有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同樣的道理,講“中國化”也要講兩句,不僅要講聯系中國的實際,還要強調正確地認識和聯系中國的真實實際。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