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諾貝爾文學之魅:人類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守望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069616
- 條形碼:9787218069616 ; 978-7-218-06961-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諾貝爾文學之魅:人類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守望 本書特色
鄭萬里以犀利的目光和深厚的筆力撰寫成的《諾貝爾文學之魅——人類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守望》是一部內容精湛、風格新穎、編排雋秀、極有閱讀價值的書。它主要介紹了100多位1901年-201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其作品的魅力所在。
諾貝爾文學之魅:人類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守望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之魅:人類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守望》是一部內容精湛、風格新穎、編排雋秀、極有閱讀價值的書。在世界范圍內,文學獎琳瑯滿目,而諾貝爾文學獎是舉世關注的大獎,文學獎的榮譽沒有超過此獎者。并不是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就代表了當時文學創作的頂峰,正如作家看人生有多種視角一樣,評定作品也有多種視角。一個視角一個標準,諾貝爾文學獎反映的是瑞典文學院的視角。萬里先生常戲謔地稱他們為“瑞典文學院的老朽們”,可見他對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定標準是持有異議的。確實出現過這樣的事實:一個得獎者的名字和作家一經宣布,世界文壇便一片嘩然,關心此事者都驚得瞠目結舌,很不以為然,像前蘇聯的托爾斯泰、英國的哈代、挪威的易卜生、美國的德萊賽等都被拒于這個獎項之外,就是一個公認的偏頗,但總的說來,這個獎項的得主都有很大的代表性。都是當時文苑耀目的亮點.否則就享受不到全世界的關注與敬重。
諾貝爾文學之魅:人類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守望 目錄
揭示生命的精微
1901【法國】素利·普魯多姆
張揚理想主義的“碎瓶”
1902【德國】狄奧多·蒙森
站在古羅馬廢墟上
1903【挪威】比昂斯騰·比昂松
挪威海岸的鮮活靈感
1904【法國】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
高擎“普羅旺斯”的旗幟
1904【西班牙】何塞·葉卻加萊
在戲劇創作的存折上
1905【波蘭】事利克·顯克維奇
燃燒著民族情感的火焰
1906【意大利】喬蘇埃·卡爾杜齊
世紀山頂的優美吟唱
1907【英國】魯德亞德·吉卜林
觀察與想象的天翼空間
1908【德國】魯道夫·奧伊肯
探尋精神王國的奧秘
1909【瑞典】塞爾瑪·拉格洛英
神話與傳說賦予的靈感
1910【德國】保羅·海澤
行走在斯普累河的隧道上
1911【比利時】莫里斯·梅特林克
象征主義戲劇的極致
1912【德國】格哈德·霍普特曼
救贖的信念和曙光
1913【印度】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民族土壤上理想永恒
1915【法國】羅曼·羅蘭
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
1916【瑞典】魏爾納爾·馮·海頓斯坦
浪漫在復古的田園里
1917【丹麥】卡爾·阿道爾夫·吉勒魯普
拓展自由主義的空間
1917【丹麥】亨利克·彭托皮丹
植根于社會的真實
1919【瑞士】卡爾·施皮特勒
普羅米修斯的圣徒
1920【挪威】克努特·哈姆生
播種在大地上的澀果
1921【法國】阿納托爾·法朗士
神性與人性的精彩變奏
1922【西班牙】哈辛托·貝納文特
營造辛辣諷刺的喜劇場
1923【愛爾蘭】威廉·巴特勒·葉芝
藝術與現實的完美結合
……
- 主題:一般性的諾獎作者評價
買這本書,我是抱著很大希望的,但讀了卻覺得挺失望的。這本書寫的那些對諾獎作者的評析,遠不如我手里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選》中附錄的頒獎詞精彩,也不如文前的作家簡介那樣富有文采。這書就一般的看看吧,對于一個文學愛好者沒有多少啟示價值。《諾貝爾文學之魅》這個書名太魅惑了,但買了就后悔。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