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陳獨秀思想論稿 內容簡介
無論是對革命先烈還是仁人志士,無論是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是黨的早期領導者,他都秉承“尊重客觀事實、還原本來面貌”的原則,對其進行客觀深入的研究。80年代,父親在對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歷史探索與研究的基礎上,出版了《中國共產黨創史錄》一書,獲得業內外人士的普遍認同,由此,更加強化了他對黨史人物的深入研究。
目錄
陳獨秀思想論稿陳獨秀思想論稿 前言
連儒辭世不覺已經一年。小我五歲的連儒,這位有思想有學問的好友,竟在七十歲時遠行不歸,令人痛惜不止。和連儒相識,是在上世紀80年代,編纂《瞿秋白文集》、為《人物》雜志寫文章,或在瞿秋白研討會間,由丁守和先生紹介的。原來彼此都知道對方一些境況,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感油然而生。90年代,王維禮、王旗創設長春王希天研究會,邀請吾師李新先生擔任名譽會長,并擬請幾位學者做顧問,我代李新師邀約彭明、張注洪、王檜林、馬連儒、鄭則民擔任,幾乎年年跑到長春協助研究會編纂文集、籌劃陳列、組織紀念會等。忙時,不分晝夜;閑時,徜徉山水。長白天池、松花湖畔、春城書肆、偽滿舊宮,都留有游蹤。
連儒有北方漢子的粗獷大氣,面孔紅潤中透著微黑,口音洪亮略帶保定腔。一起在幾個場合講課,我是訥訥低語,他是激情高亢,在聽眾面前立見高低。他給人的感覺是暖洋洋,關懷人,憐憫人,見不得烏七八糟、隨意糟蹋人。他觀察人與事,敏銳,準確。他對所尊敬的人,常懷景仰之情,并不時向他心儀者推介。前幾年,李新師的回憶錄無法付梓。他對我不止一次說:我們去找一找范(用)公,去看一看曾(彥修)公,他們是*有辦法的。我們在一起,可以互相搶著說話,兩無禁忌。二十年的友情,今日思之,懷念之外,更多的是溫馨中隱含幽幽的愴痛。
陳獨秀思想論稿 目錄
開篇
一
二
三
**篇 預示中國革命的歷史走向
——“社會改造”的實現途徑是“由共和而社會主義”兩步走
1919年12月首倡“民眾運動,社會改造
1920年果斷提出“取消帝政,改建共和”的鮮明主張
1920年確立社會理想是“實行平民社會主義
1920年9月預示“由共和而社會主義”是實現中國“社會改造”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創制民主革命綱領
——獨立自主決策中國革命的偉大方略
悉心指導工人運動,為創制民主革命綱領提供現實依據
莫斯科遠東大會精神,加速創制民主革命綱領的進程
排除干擾,發表黨的**個對于時局的主張,為創制民主革命綱領奠定堅實基礎
民主革命綱領的創制,是集中全黨智慧和總結實踐經驗的結晶
黨的二大以其卓著的兩大歷史貢獻被載入黨的光輝史冊
第三篇 率先實行兩黨黨內合作的思想轉變
——兩黨從相互支持、黨外聯合到黨內合作的過程
提出支持資產階級民主派國民黨,比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早一年零七個月
在**次時局主張中提出的黨外聯合的建議,但被孫中山拒絕
為實現“民主政治”大膽提出由兩個以上民主政黨組成一個“強大的政黨”的主張
真心實意地為國民黨的“徹底改頭換面”做不懈努力,黨內合作出現良好開端
第四篇 賦予國民革命理論以嶄新的時代內容
——實現歷史性轉移的政治基礎
首次概括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確立國民革命的理論基本依據
繼續賦予國民革命以嶄新內容,響亮開啟中國國民革命新篇
規劃國民革命“造國”的四個步驟,預示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前途
重新評價國民黨,揭示國共黨內合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無產階級參加國民革命具有無法替代的雙重意義
無產階級參加國民革命要堅持獨立自主的政治立場、堅持黨的獨立批評
突出工人和貧農在國民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民革命必須實現民主革命勢力的大聯合,革命勢力集中于國民黨
要做成純粹的國民運動,不可做成半國民運動
第五篇與共產國際四大的分歧與斗爭
——不懼權威而堅持和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方略
共產國際權威拉狄克嚴厲指責中共代表團的報告
四次發言繼續據理抗爭,嚴詞批駁拉狄克的錯誤言論
《中國共產黨對于目前實際問題之計劃》,堅持和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方略
拉狄克引出莫斯科兩派意見的尖銳爭論,斯大林指導制定自相矛盾的“一月決議
第六篇 艱難確立與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的戰略
——在黨的三大上顯示出來的自主決策、領袖襟懷和民主風范共產國際派出持對立觀點的馬林與維經斯基與會,為陳獨秀統一全黨思想制造了難題
國共黨內合作中黨的地位作用和工人運動的獨立性問題是與會代表爭論的焦點
關于黨的獨立性的爭論各有偏狹,不能以偏賅全
對于工農階級現狀,陳獨秀認識上雖有偏頗,但總體估計更接近實際
對國民革命的領導權問題發表了符合現實的正確見解,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敏銳發現不足和失誤并在探索中及時改正,陳獨秀堪稱值得信賴的革命領袖
第七篇 為捍衛黨的獨立性而斗爭
——與國民黨右派分歧的由來、發展和斗爭經驗的初步總結
國民黨一大召開前后,注重維護兩黨的團結統一、推動國民革命的發展;及時批駁國民黨右派的挑釁和攻擊;警告鮑羅廷的遷就、妥協言行
國民黨一屆二次會議前后,維護孫中山的革命精神,結合實際進行規勸、開導和適當批評;堅決反對國民黨右派的步步進逼,徹底揭露其反蘇反共的陰謀活動;對鮑羅廷等動搖、退讓和妥協提出嚴厲批評,向共產國際表明中共的嚴正立場。
北京政變前后,發表中共第四次對于時局的主張,提出召開國民會議的口號,努力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的新發展;總結二十七年來國民運動的經驗教訓,認定無產階級是國民革命的“督戰者”,豐富和發展了堅持中共獨立性的政治內涵。
對中共如何正確實現自己的獨立性、體現“督戰者”的角色——政治領導的深刻探析。
第八篇 獨立開啟中國大革命的偉大序幕
——陳獨秀、俄共(布)、共產國際各是如何對待五卅運動的?
五卅運動前,陳獨秀連續發表八篇文章,深刻論述工人階級是“新生產力的代表者”、“富于集合力及決戰力者”,全力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及時向共產國際請求援助,但共產國際不予理睬;陳獨秀繼續鼓動工運風潮,為獨立地發動和領導五卅運動做好各種準備。
五卅運動爆發后,自始至終居中指揮,適時提出正確的方針、政策、策略及其相應的戰斗口號,批駁各種反動言論,注重組織工商學聯合委員會,形成空前的反帝大聯合,并把運動從上海推向全國。但出乎意料,卻受到鮑羅廷的批評;后來共產國際、俄共(布)雖給予了支持,但其中不少問題值得研究。
在維經斯基的幫助下,陳獨秀沒有立即執行共產國際的退卻指示,而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對五卅運動實行了有組織有計劃的收縮,并將運動引到新的方向。但是,共產國際批評他們“左傾”。他們當然不同意這種意見,據理反駁。
第九篇 是誰決定的中共只要三分之一黨權?
——“三次大讓步”真相系列文章之
過去認為“上海會談”是在國民黨二大上實行政治上讓步前的關鍵事實。但此事件卻與1925年一年間陳獨秀多次動員全黨要在國民黨二大上奪取更多領導權的努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其間經歷了一番曲折復雜的斗爭。
國民黨二大上,陳獨秀繼續為與國民黨爭奪更多的領導權進行著始終不懈的斗爭。陳獨秀得到維經斯基的全力支持,但卻遭到聯共(布)和共產國際的否定和反對。
……
第十篇 是誰讓出了中共對軍隊的領導權?
第十一篇 是誰交出了中共在國民黨中的組織領導權?
第十二篇 為爭奪北伐戰爭的主導權而戰
第十三篇 領導權問題是上海工作武裝起義取得勝利的關鍵
第十四篇 誰是《汪陳宣言》的罪魁禍首?
第十五篇 斯大林加速中國大革命全面失敗的三大錯誤
第十六篇 把拒絕執行“五月緊急指示”的抗爭進行到底
第十七篇 再不能與國民黨在一個“糞缸中洗澡”了
后記
陳獨秀思想論稿 節選
“三二〇事件”發生的原因,除了上述的蔣介石欲必除中共這一心腹大患的遠因,即重要的根本原因以外,還有他與蘇聯軍事顧問和與國民黨主席汪精衛等錯綜復雜的矛盾的誘因,而事件的爆發又有其導火線。
國民黨二大以后,蘇聯駐廣州的首席政治顧問鮑羅廷和軍事顧問團團長加倫先后離開廣州;中共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恰巧也不在。這種環境本身就是很容易讓人用來制造事端的。
當時代理加倫職位的是季山嘉。1926年1月初,蔣介石在不同場合力主國民革命軍立即出師北伐,卻遭到季山嘉的多次質疑。季認為,此時出師北伐從內部來說,政治和軍事條件尚不具備;從外部軍力對比上,也不足以戰勝中國北部軍閥的聯合力量,因此北伐應該暫緩。生性多疑的蔣頗不以為然,于是蔣與季的矛盾由此產生。
2月初,北方馮玉祥的國民軍在與直、奉軍閥作戰中兵力吃緊,季山嘉提議從廣東派軍隊到北方訓練后投入作戰,訓練可以考慮到蘇聯海參崴進行。汪精衛表示同意,蔣介石也愿率隊前往。
2月中旬,在撥發黃埔軍校和各軍、師軍費時,蔣與季的矛盾進一步加深。原因是軍校原計劃發給三十萬,國民革命軍**軍第二師發給十二萬。但在實際發放時軍校發了二十七萬,而二師卻多發了三萬,實發十五萬。蔣介石懷疑是主管此事的季山嘉拿軍校的軍費多給了他所賞識的二師師長王懋功,而貶低了自己。他很不服氣地去找季山嘉質疑,季山嘉說明實情后并未消除他的疑慮。季山嘉將此事報告汪精衛,就更引起蔣的不快。在汪精衛與蔣為此事的談話中,汪強調季并無惡意,蔣以為是汪一味在偏袒季,使蔣與季、與汪的三者之間的矛盾加深。不甘認輸的蔣介石以辭去一切軍職相對抗,但未獲批準。汪精衛對蔣介石做了百般的說服工作,蔣依然故我,直至提出“赴俄休養”,汪精衛只好同意。
……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