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32401
- 條形碼:9787507532401 ; 978-7-5075-3240-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 本書特色
活出真性情,領悟大智慧。如何讓一滴水永不干涸?讓它融入大海。如何讓快樂長久?讓它融入生命。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法亦是種活法。
佛法不在廟堂,也不在某個僧人處,而是在佛教經典里,在人的內心深處,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僧俗二眾應該把學佛落實在做人做事當中。這樣,信仰才有根底,學佛才有落實的地方。幸福是人們共同的愿望,愿這本《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能對您有所幫助。
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 內容簡介
人生快樂與否,全在于你對人生所持的態度。你做你的富貴夢,我有我的窮開心,不和別人比,只求心自安。人如果都能這樣活著,還能不快樂么?心中有陽光,生活便處處都燦爛,心中有愛,世間便處處有溫暖;心中有善,處處是善;心中有佛,處處是佛。愿這本《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能幫助各位大忙人,找到屬于自己內心的美好居所,讓生命回歸本真,讓生活充滿快樂。
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 目錄
遠離顛倒夢想第
天下本無事第
看破諸法空幻,放下妄想執著第
看破無常無我第
知足則快樂常存第
第二章 禪定之心
了解自己第
關注心靈,勤拭塵埃第
看重自己第
循序漸進,戒浮戒躁第
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第
且做世間自在人第
第三章 持戒之心
常以戒為師
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 節選
《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講述了:人生快樂與否,全在于你對人生所持的態度。你做你的富貴夢,我有我的窮開心,不和別人比,只求心自安。人如果都能這樣活著,還能不快樂么?心中有陽光,生活便處處都燦爛,心中有愛,世間便處處有溫暖;心中有善,處處是善;心中有佛,處處是佛。愿這本《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能幫助各位大忙人,找到屬于自己內心的美好居所,讓生命回歸本真,讓生活充滿快樂。
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 相關資料
名利皆須放下《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兩千多年后,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見運河上船來船往,人聲鼎沸。感慨地問:“來來往往這么多船,他們都在忙什么?”和珅伶牙俐齒答道:“在奴才看來,這穿梭不息的運河里,無非只有兩條船,一條是名,一條是利。”對于常人抓搶還惟恐不及的名利,佛陀勸人“放下”。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運用神通,兩手拿了兩個一人高的花瓶,前來獻佛。佛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于是婆羅門就把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說:“放下!”婆羅門又把右手拿的那花瓶也放了下來。佛陀又說:“放下!”黑指婆羅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世尊,我已經兩手空空,把兩個花瓶都放下了?”佛陀說:“我并沒有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什么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黑指婆羅門這才了解佛陀的真意,趕緊頂禮。中國禪宗說到所有的佛法只有一句話:“放下。”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能夠放下世間一切假象,不為虛妄所動,不為功名利祿所誘惑,一個人才能體會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來的自己。人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對事業放不下。功名利祿在人心上的壓力,豈止是黑指婆羅門手上的花瓶?不妨放下幸福和痛苦,快樂和煩惱,都是人心的一種感覺。人如果死守著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人生道路只會越走越窄。其實只要換個想法,調整一下態度,放下心中的包袱,就能讓自己有新的心境。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可是走過了千山萬水,也未能尋找到快樂,于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沒有快樂呢?”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也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負那么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總怕被別人暗害,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于是富翁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專做善事,慈悲為懷,這樣滋潤了心靈,也讓他嘗到了快樂的滋味。佛認為人生有八苦,如果說生、老、病、死、五陰熾盛是因為看不透的話,那么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就是因為放不下:放不下愛、放不下恨、放不下得失。在人們越來越習慣動輒高呼殘酷競爭時,學會“放下”的意義就越大。不執著于私利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里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后,農夫問道:“禪師!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無相禪師照實的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農夫不滿意地說:“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其他眾生也許會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給其他的眾生。”無相禪師慨嘆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開導道:“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并不因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故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農夫仍頑固地說道:“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趙,他對我可說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無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農夫茫然,若有所失。人性之自私、計較、狹隘,于這位農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樂,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殊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自己一個人怎能獨享?眾生平等,一燈照暗室,舉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擁有一切;舍棄一個,就是舍棄一切。舍棄一切,人生還擁有什么?
給大忙人看的快樂佛法書 作者簡介
九戒居士,懂禪學,喜歡文字,貫通儒釋道三學,主要從事禪宗史研究,尤其重視佛法對人生解讀、對平日生活的研究。倡導以持戒心待自己,以慈悲心待一生,以平常心待生活,活出真性情,領悟大智慧。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