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架上話-許江文集-共3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2052595
- 條形碼:9787102052595 ; 978-7-102-05259-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架上話-許江文集-共3冊 本書特色
遠望者日記繪畫之思與詩、遠望者日記、歷史畫誠有優患乎、談學者型畫家、會通履遠、第三眼、歸零、寫生之道、漫話寫生之道、用一只眼看世界、凝視之眸、形色,形形色色、畫意所在、水彩的根性、隱性與柔性、向右、向左,并會于心、素描的思與通境、心月、竹之韻、架上話、拆解與重建,當代視覺文化的追問與思考、全球概念,與中國當代藝術的境遇、附錄,全球化潮流與本土性關懷、中國當代視覺文化的境遇與責任、本土的拆解與重建、大地之緣與天時之間、大學的望境,中國的人文與藝術教育、大學的望境、同游四季、山水擷心、打造中國學院的精英、歷史的精神、學院的力量、傳統、使命與困境中的執守、多元互動和而不同、公共藝術、場所與記憶的疊影、尋找與黑暗相匹配的光亮、藏龍臥虎十八案。
架上話-許江文集-共3冊 內容簡介
《架上話許江文集(套裝共3冊)》分為《架上話許江文集(遠望者日記:繪畫之思與詩)》、《架上話許江文集(大學的望境:中國的人文與藝術教育)》、《架上話許江文集(拆解與重建:當代視覺文化的追問與思考)》共3冊。在我們目光所及的遠處,在大地與天相接的交際處,那橫向延綿的正是地平線。這大地平展的天際線,孕育著一種無邊和寬廣,無論我們以怎樣快速的工具去追趕這線,線總在遠方。這線交待的實質是一種關系,一種天與地、遠與近的關系。地平線活化了這種關系,并把這種關系變為與人天天照面的生活。這遠方的線天天與我們照面,塑造著我們真實的心境。從這里,有時候,我們看到距離的遙遠;有時候,我們感喟四時的變遷;有時候,我們體味胸襟的開闊;有時候,我們突然驚覺世事的遷變,人世的短暫。地平線是目望的遠點,也是我們心望的一種寄托。每個人面對著的不同的地平線,卻相同地構筑著大家的胸襟。那地平線像一桿尺,丈量著田陌與曠野,林靄與山壑,日升與日暮,也丈量每天不同的遙遠,不同的心境。
架上話-許江文集-共3冊 目錄
“全球概念”與中國當代藝術的境遇——寫在卡塞爾文獻展藝術策劃人訪華之際
附錄:全球化潮流與本土性關懷
中國當代視覺文化的境遇與責任
本土的拆解與重建——“全球一本土”機制中的主體文化更新
大地之緣與天時之間
《架上話許江文集(大學的望境:中國的人文與藝術教育)》目錄:
大學的望境——論大學的建造與“大學”精神
同游四季
山水擷心——從象山校園談中國園林
打造中國學院的精英
歷史的精神
學院的力量
傳統、使命與困境中的執守
多元互動和而不同——中國美術學院教學學術發展所想
公共藝術、場所與記憶的疊影
尋找與黑暗相匹配的光亮
藏龍臥虎十八案
《架上話許江文集(遠望者日記:繪畫之思與詩)》目錄:
遠望者日記
歷史畫誠有憂患乎——《一九三七·十二·南京》創作感想
談學者型畫家
會通履遠
第三眼——寫給中國美術學院油畫聯展
歸零
寫生之道
漫話寫生之道
用第三只眼看世界
凝視之眸
形色,形形色色——給浙江青年油畫家邀請展
畫意所在
水彩的根性、隱性與柔性
向右、向左,并會于心
素描的思與通境
心月
竹之韻
架上話
架上話之一——視像·具象
架上話之二——水痕·心痕
架上話-許江文集-共3冊 節選
整個世界都是憂慮的。這憂慮不僅在繪畫的此刻。畫意的尋覓和那歷史的尋覓在不期然中同時到來,聚合而成關于生存的尋覓。尋覓在大量的時間里是迷失的,是摸不著北的,也是不由自己的。這憂慮相伴著迷失,相伴著尋覓,相伴著歷史蹤跡的追索,生成一種基本的氣息,一種生存世界的基本的氣息。我們正是在這種氣息中被緊緊地追趕著,世界也被這氣息的云影緊緊地罩著。那柏林墻向一邊傾倒,卻依然將城市剖開,將城市的心靈剖開。那是一份歷史的憂慮,我們和歷史都曾經在這里迷失。今天,那迷失的見證依然照見我們自己。歷史并未完成,就像我們并未完成,一切已成廢墟。那是一種更深沉的迷失,一種萬不得已的迷失。長城作為一種歷史的墻迷失在關于民族和國家的記憶與景觀之中,柏林墻正迷失在關于冷戰的消逝所留下的忘卻和銘記之中。后者似乎是一份真正的迷失,因為她一方面正在消亡,另一方面卻變得無所不在。現在,這份迷失就在我們心里。 ……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