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十二五“發展十二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45799
- 條形碼:9787802345799 ; 978-7-80234-579-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十二五“發展十二題 本書特色
《"十二五"發展十二題》:本套叢書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及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調研后完成的研究成果,供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廣大讀者參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國務院直屬的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主要職責是研究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長期性問題,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意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為黨中央、國務院服務的同時.還與國內外有關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界保持密切聯系,積極開展交流與合作.以高質量的研究工作為社會服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擁有一批著名經濟學家和高素質專家.他們圍繞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理論聯系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完成許多重要研究課題.國內外影響不斷擴大。近年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積極改進科研管理.加強學術交流,進一步提高研究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為了擴大研究成果的社會效用和影響力.從2010年開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每年從可以公開發表的研究課題中,選出一些優秀成果,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叢書”的形式出版發行。
“十二五“發展十二題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項重大研究成果,內容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 “十二五”指標體系構建、擴大內需戰略、三農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戰略、國有企業改革、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就業促進、社會保障、人口政策等。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既存在諸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不少嚴峻挑戰。深入研究“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對于抓住和用好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至為重要。
本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本著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圍繞”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十二個重大問題,展開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頗有價值的觀點和政策建議,對于制定“十二五”規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可作為有關部門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依據,也可供研究中國中長期發展問題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考。
“十二五“發展十二題 目錄
一、“十二五”時期面臨的發展環境和需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
二、“十二五”時期發展的總體思路
三、“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要任務
專題二 “十一五”指標完成情況和“十二五”指標體系
一、“十一五”指標完成情況及啟示
二、對“十二五”指標體系的建議
專題三 擴大內需的戰略思路和政策重點
一、正確認識幾大關系是把握擴大內需問題的關鍵
二、當前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為什么相對滯后
三、新時期的戰略思路和政策重點
專題四 我國農村改革與發展若干重要政策問題
一、“十一五”時期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主要成就
二、“十二五”時期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三、“十二五”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與需要明確的重大政策思路
“十二五“發展十二題 節選
《"十二五"發展十二題》是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項重大研究成果,內容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十二五”指標體系構建、擴大內需戰略、三農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戰略、國有企業改革、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就業促進、社會保障、人口政策等。“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既存在諸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不少嚴峻挑戰。深入研究“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對于抓住和用好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至為重要。《"十二五"發展十二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本著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圍繞“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十二個重大問題,展開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頗有價值的觀點和政策建議,對于制定“十二五”規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十二五"發展十二題》可作為有關部門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依據,也可供研究中國中長期發展問題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考。
“十二五“發展十二題 相關資料
插圖:(二)“十二五”需要有所突破1.大力推進民營企業的“資本化”所謂企業的資本化,是指通過上市等方式實現企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既使企業能夠從資本市場融資,又促使企業接受資本市場的規則,促進企業治理結構、管理方式、經營模式、組織形式的根本改善,推動現代企業制度的形成。未來一段時期,中國企業資本化的進程有可能也可以加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將民營企業的資本化作為一項重大戰略。2008年全國工商聯上規模民營企業調查顯示,在民營企業前500家中(最低年營收為29.70億元),企業資金來源仍以自有資金和銀行借貸為主,資本市場融資比重相對較低。這表明即便是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仍然很不充分。許多快速成長的民營中小企業,更難以進入資本市場。現在,我國證券市場的中小板運行正常,創業板已經推出,但是上市企業數量仍然太少。在“十二五”期間,應該將證券市場擴容的重點放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每年這兩個板塊新增上市企業至少300家左右。另外,可以考慮改造和加快發展三板市場,嘗試柜臺交易,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這對于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的“資本化”有極大的好處。2.優化行業政策盡管黨的方針和國務院文件一再強調要對非公有制企業放開準入,要實現各種所有制企業的平等競爭、優勝劣汰,但在實際當中總是難以真正實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業政策玄機重重、障礙無數。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