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為世界而生-霍奇金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849823
- 條形碼:9787542849823 ; 978-7-5428-4982-3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為世界而生-霍奇金傳 本書特色
《為世界而生:霍奇金傳》:世紀人文系列叢書·開放人文
為世界而生-霍奇金傳 內(nèi)容簡介
多蘿西·霍奇金是一位卓越的化學家。她1910年生于開羅,1932年畢業(yè)于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后進入劍橋大學當研究生。1934年回牛津大學擔任教學和研究工作。1947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她用x射線晶體學的方法,在1949年測定出了青霉素的結構,1957年又測定出了維生素b12的結構,并因此在1964年成為迄今英國唯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科學家。1965年獲得英國功績勛章。她的研究促進了青霉素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以及后來dna結構的發(fā)現(xiàn)。她不僅是一位積極的和平倡導者,還熱情幫助中國、加納、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的科研。多蘿西·霍奇金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1959年她率英國科學家代表團赴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慶典。至她去世前一年的1993年,她共8次訪問中國。她在國際上首先宣布中國科學家破解了胰島素結構。
本書是多蘿西·霍奇金的**部傳記。就像霍奇金溫和的天性和執(zhí)著的信念一樣,費里寫作的這本淡而不俗的傳記不僅清楚地闡述了霍奇金的科研工作,還以大量翔實的資料,向讀者展示了這位杰出女性熱情待人的溫暖和內(nèi)心深處的善良。本書還詳細描寫了霍奇金和中國科學家之間相互理解的令人感動的紐帶。
為世界而生-霍奇金傳 目錄
內(nèi)容提要
作者簡介
中文版序
序言
**章 “這是個有點吵鬧的童年”
(開羅和諾福克,1910~1928年)
第二章“你不明白嗎,我得知道!”
(薩默維爾和牛津,1928~1932年)
第三章 “我在劍橋的歲月里充滿了新發(fā)現(xiàn)”
(j·d·貝爾納與劍橋,1932~1934年)
第四章 “如果全都不對,那我確確實實是活該”
(牛津、胰島素和托馬斯,1934~1937年)
第五章 “在尋找蛋白質(zhì)的真相時,沒有人是無關緊要的”
(蛋白質(zhì)和懷孕,1938~1939年)
為世界而生-霍奇金傳 節(jié)選
《為世界而生:霍奇金傳》內(nèi)容簡介:多蘿西·霍奇金是一位卓越的化學家,她用x射線晶體學的方法,測出了青霉素、維生素B12、胰島素等對人們生命和健康有著重要意義的物質(zhì)的結構。1964年,她成為迄今英國唯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科學家。她不僅是一位積極的和平倡導者,還熱情地幫助中國、加納、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的科研。她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首先在國際上宣布了中國科學家研究胰島素結構的消息,并8次訪問中國。這本淡而不俗、清新流暢的傳記以大量翔實的資料,記錄了霍奇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歷程,以及如何巧妙平衡個人生活與科學研究,向讀者展示了這位有著溫和天性和執(zhí)著信念、以品格和智慧造福世人的偉大女性,以及她身邊眾多男女科學家的迷人風采。
為世界而生-霍奇金傳 相關資料
本年度最佳科學作品。 ——《獨立報》 費里極好地抓住了一個世紀科學發(fā)展的特點。 ——《新科學家》 多蘿西·霍奇金的第一部傳記顯示了:年輕的事業(yè)心與抱負可以取得怎樣的成就。 ——《泰晤士報教育專刊》 在這部關于英國最著名、也最謙遜溫和的女科學家與和平倡導者的傳記中,費里展示了她作為一位科學作家的杰出才華。 ——《自然》雜志 喬治娜·費里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一位熱情地解開化學結構之謎的女性……一位有著超凡才能的溫和女性,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確是“一生”。 ——《泰晤士報》 這是費里的第一本書,正如其主題,寫作很不容易。 ——埃德溫娜·柯里(edwina currie), 《文學評論》 這本霍奇金傳在科學家傳記中是一流作品,從第一頁就將讀者牢牢吸引住,直至讀完全書。 ——約翰·格里賓(john gribbin), 《星期日泰晤士報》 喬治娜·費里真實清楚地講述了霍奇金的生平,如何在個人生活與科學研究兩者間做到了巧妙平衡。她尤其出色地描繪了霍奇金與人的交往和友誼,其中不僅包括幫助霍奇金度過某些困難時期的友人,還有那些奠定了她許多成就之基礎的友人……這本傳記文筆流暢,讀之令人愉悅,是第一本將多蘿西·霍奇金介紹給廣大讀者的書,應當取得巨大成功。 ——《泰晤士報文學評論專刊》
為世界而生-霍奇金傳 作者簡介
喬治娜·費里(1955~),科學作家,出生于香港,1973~1976年在牛津大學學習心理學和生理學,1979年任《新科學家》雜志的編輯,現(xiàn)為《今日牛津》雜志的主編兼科學編輯,以及BBC廣播電臺3頻道和4頻道的“科學此刻”等節(jié)目的主持人。1989年,她因為系列廣播節(jié)目《健康的七個階段》而榮獲葛蘭素科學作家獎。她的作品見諸《獨立報》、《衛(wèi)報》和《每日電訊報》等媒體。她與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約翰·蘇爾斯頓合著的書《生命的線索》,2004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中譯本。本書是她的處女作,曾入圍達夫·庫珀獎、馬什傳記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