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財政學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介紹財政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政策,使學生正確認識財政與經濟的辯證關系,深刻領會財政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強財稅工作對經濟管理的重要意義;掌握財政基礎理論,把握財政分配的規律性;弄清并把握財政分配的基本范疇及其與之相關的基本政策手段;熟悉財政、稅收、預算、國債、投資、補貼等財政制度的基本業務知識和技能。
財政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以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為研究主線,按照當代財政學的體系和思路,吸收西方公共財政理論與實踐的優秀成果,充實完善財政學理論體系;立足于我國財稅改革的現實基礎,本著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系統全面地闡述財政的基本范疇與基本理論,吸收國內的*新研究成果,及時反映我國公共財政改革的進程和內容:注重財政學基本原理與現實經濟問題結合,突出案例教學,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在弄清原理的基礎上,聯系實際進行對照思考,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掌握財政學的基本原理。
財政學 目錄
教學建議
第1章 導論
1.1 財政概述
1.2 公共部門的收支
1.3 公共部門的經濟活動
1.4 財政學的理論與發展
第2章 市場、政府與公共財政
2.1 市場失靈和政府干預
2.2 公共財政
2.3 、公共財政的職能
第3章 公共選擇與政府失效
3.1 公共選擇理論概述
3.2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選擇
3.3 間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選擇
財政學 節選
《財政學》以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為研究主線,按照當代財政學的體系和思路,吸收西方公共財政理論與實踐的優秀成果,充實完善財政學理論體系;立足于我國財稅改革的現實基礎,本著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系統全面地闡述財政的基本范疇與基本理論,吸收國內的*新研究成果,及時反映我國公共財政改革的進程和內容:注重財政學基本原理與現實經濟問題結合,突出案例教學,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在弄清原理的基礎上,聯系實際進行對照思考,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掌握財政學的基本原理。
財政學 相關資料
插圖:1936年《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代表作中,開創了從宏觀經濟視角研究財政功能新的理論體系,使財政學成為研究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學科,對經濟理論體系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總需求理論,他認為經濟危機的發生是由于有效總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它們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及“貨幣的流動偏好,,三大基本因素,由于這些因素的作用,造成有效總需求不足。因此,凱思斯提出要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消費,擴大投資,提高社會有效總需求,實現充分就業。凱恩斯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總需求管理的政策,主要是以財政政策為主,主張通過政府擴大開支,推行赤字財政政策,彌補總需求缺口。在理論上以政府支出乘數理論來說明政府擴大支出對國民收入增長的作用。同時,以溫和的通貨膨脹政策配合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以解決由于發行公債來彌補赤字而引起對私人投資和消費的“擠出”效應。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提出后,引起西方經濟學界的震動。許多經濟學家對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做了各方面的解釋、修補和發展,形成凱恩斯學派。而凱恩斯學派在本身的發展中也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大致上可以劃分為兩大分支:后凱思斯主流經濟學派(又稱新古典綜合學派)和新劍橋學派。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派以美國的漢森、薩繆爾森為代表,在財政政策理論上,以赤字財政政策為基礎,提出“汲水財政政策”、“補償性財政政策”、“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充分就業預算”等政策主張。新劍橋學派則以英國的羅賓遜、卡爾多等為代表。羅賓遜認為,凱恩斯的赤字財政政策是緩解經濟衰退的“權宜之計”。在財政支出方面,她認為不能完全按有效需求的要求來決定;在稅收政策方面,她則主張減少最低收人者的稅收。她認為增加就業的財政政策如果能同減少貧富不均的措施相結合,才是最好的政策。5.供給學派的財政理論供給學派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經濟學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國經濟學家阿瑟·拉弗。供給學派反對凱思斯學派,主張通過供給管理來擺脫經濟滯脹的局面,并以“供給能自動地創造需求”的薩伊定律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而馳名。供給學派反對赤字財政政策,主張實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恢復預算平衡。在具體政策措施上,主張減稅政策,認為減稅能刺激人們多做工作,更能刺激個人儲蓄和企業投資,從而大大促進經濟增長,并可抑制通貨膨脹。他們還認為,減稅后政府稅收不致減少,還會增多。即使出現財政赤字,對經濟也無關緊要。經濟增長后,赤字自然縮小和消失。他們提出了“拉弗曲線”,以此來描述稅收和生產之間的關系,認為適度的減稅,從長遠看,有利于經濟發展、擴大稅基,從而增加財政收入。另外,他們提出在實施全面的減稅政策的同時,應大幅度削減政府開支。認為政府支出不論是公共支出還是轉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著阻礙生產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費資源,有些雖然對經濟有益,但效率很低。因此,他們主張大量削減社會支出,停辦不必要的社會保險和福利計劃,降低津貼和補助金額,嚴格限制領受條件。供給學派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為美國里根政府所采用,成為“里根經濟學”的理論依據。但是要指出的是,供給學派本身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財政學 作者簡介
關曉光,燕山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校級教學名師。1980年畢業于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長期從事財政學、區域經濟、中國稅制及經濟管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級課題和企業橫向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主編教材3部,譯著1部。2008年主持的“財政學”課程被評為燕山大學精品課程。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