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公民政治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邏輯建構-主體性視域下的理性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90504
- 條形碼:9787010090504 ; 978-7-01-009050-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民政治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邏輯建構-主體性視域下的理性思考 本書特色
本書在主體性視域下,試圖通過對人的主體性及政治主體性價值的審視,研究公民政治在人類歷史演進過程中發生發展的邏輯必然及其動力機理,探討中國轉型社會公民政治的發生與發展、歷史與現狀、問題與趨勢,旨在為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構尋找進路。
公民政治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邏輯建構-主體性視域下的理性思考 內容簡介
從“何為政治?政治何為?”以及“誰之政治?政治誰為?”的本源追問與反思出發,在主體性視域下探討了政治的人本終極價值。指出政治的目的性功能在于提升人的主體性,揭示了人的政治主體性的確認與實現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歷史律動,以現代公民為主體的公民政治是當今政治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向與邏輯形態。進而在建構起公民政治一般理論的基礎上,通過中西公民政治演進的歷史比較,內在地揭示了公民政治發生發展的邏輯與機理。*后立基于轉型中國與全球化時代,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主體性思想和馬克思的人本政治觀為指導,從制度——文化——主體的互動,多維度探討了當代中國公民政治建構的路徑。
公民政治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邏輯建構-主體性視域下的理性思考 目錄
一、問題的緣起與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三、本書的邏輯結構與研究方法
四、本書的創新與不足
**章 公民政治的生成論基礎:人的政治主體性及其價值
**節 人的主體性的哲學意蘊
一、主體的人和人的主體性
二、個體主體性、群體主體性與類主體性
三、主體間性與共同主體性
第二節 人的主體性的政治學分析
一、人的政治性
二、人的政治主體性價值
第三節 人是政治主體與政治價值性內在統一的社會動物
一、何為政治、政治何為:政治價值的追問
公民政治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邏輯建構-主體性視域下的理性思考 節選
《公民政治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邏輯建構:主體性視域下的理性思考》從“何為政治?政治何為?”以及“誰之政治?政治誰為?”的本源追問與反思出發,在主體性視域下探討了政治的人本終極價值,指出政治的目的性功能在于提升人的主體性,揭示了人的政治主體性的確認與實現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歷史律動,以現代公民為主體的公民政治是當今政治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向與邏輯形態。進而在建構起公民政洽一股理論的基礎上,通過中西公民政治演進的歷史比較,內在地揭示了公民政治發生發展的邏輯與機理。*后立基于轉型中國與全球化時代,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主體性思想和馬克思的人本政治觀為指導從制度——文化——主體的互動,多維度探討了當代中國公民政治建構的路徑。
公民政治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邏輯建構-主體性視域下的理性思考 相關資料
第一節 人的主體性的哲學意蘊一、主體的人和人的主體性主體和客體是一對在與對方的相互關系中獲得自身相對規定性的哲學范疇。在無限物質世界的系統整體中,每一有限的物質存在物都與周圍別的存在物發生作用。其中,作用的主動發出者是主體,相應的,作用的被動接受者就成為客體。從這個意義上講,萬事萬物都既是主體,又是客體,人也不例外。人成為主體是一個歷史的過程。雖然在人類文明的早期階段,人受外在力量的統治而處在依賴性的社會關系之中。同時,群體的活動方式使社會呈現為主體活動的無主體狀態,人作為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但作為能思維的人,其活動所及的時空范圍顯然高于其他處于特定相互作用關系中的物。人在主動發出作用之前,首先能夠在觀念中模擬這種作用及其結果。當人的這種自覺性主動轉化為能動的改造對象活動的時候,人也就成為主體。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使人的力量得以彰顯,由此哲學才把主體與人統一起來。現實的主體就是活動的人本身。作為活動主體的人,現實的人既是實踐主體又是認識主體,既是思想著的行動者又是行動著的思想者。現代哲學的這種觀念是在人從被動的奴役狀態走向主動爭取自我解放的過程中得以確證的。主體是人并非意味著人都一定是主體。當人失去作為主體的價值性質時,人是可以作為客體而存在的。主體標志著一種能動性的價值,“主體意味著一種屬人的價值關系,只有處在這種關系中的人才是主體,所以,對主體只能從價值的角度去理解。”
公民政治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邏輯建構-主體性視域下的理性思考 作者簡介
鐵鍇,1970年生,漢族,陜西省鳳翔縣人。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哲學、中國政治與國際關系理論。在《科學社會主義》、《甘肅社會科學》,《內蒙古社會科學》、《貴州社會科學》、《河南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民主制度供給與公民精神化育》、《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的生態馬克思主義評析》、《“善治”視野下構建和諧社會的政府治理》、《論協商民主的政治基礎及社會條件》、《熟人社會及其根治的社會政治學分析》等學術論文近二十余篇。主持陜西省教育廳社科項目1項,主持寶雞文理學院重點項目3項、一般項目一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各1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