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勞動關系比較研究-中國-韓國-德國/歐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88804
- 條形碼:9787500488804 ; 978-7-5004-8880-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勞動關系比較研究-中國-韓國-德國/歐洲 本書特色
《勞動關系比較研究(中國·韓國·德國·歐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勞動關系比較研究-中國-韓國-德國/歐洲 內容簡介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上海協調項目辦公室于2009年3月9日和10日在杭州舉辦了題為“中國-韓國-德國/歐洲之勞動關系之比較”的國際研討會。這次活動的目的在于,為中國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展開與借鑒其他國家與經濟體的經驗。在就研討會議題進行磋商的過程中,很快就形成了四個版塊,它們后來也就確定了這次研討會的結構。每一個有關勞動關系的討論始終包括“集體談判(勞資談判)”和“爭議解決機制”。這兩個領域在中國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其提升程度與國家從勞動力規劃以及工資確定過程中退出的幅度一樣。如今,政府鼓勵國家組織的工會在這方面扮演一個更強有力的角色。另兩個議題領域同樣是顯而易見的。在許多工業化國家,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可以看到一個新自由主義的反轉,它對工會在過去數十年里取得的成就提出了質疑,并試圖使勞動力市場政策遵循傳統的勞動力市場學說。作為其結果,形成了新的、非典型的勞動關系,它們作為特有的議題被納入研討會的議程,以便研討會也能考察沒有工會參與的、未受保護的勞動關系的發展情況。
勞動關系比較研究-中國-韓國-德國/歐洲 目錄
中國、韓國與德國的勞動關系
**部分:集體談判
中國工資集體協商的特點及工會作用的切實發揮
韓國的勞動關系與集體談判
歐洲集體談判體系概覽
德國利益代表的雙軌制:結構與當前發展
第二部分:爭議解決機制
中國工會在解決集體勞動爭議中的地位與作用
韓國的勞動爭議與爭議解決機制
歐洲的爭議解決機制
第三部分:經濟危機期間的勞動關系
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勞動法
美國大蕭條時代勞工政策對中國的啟示
韓國經濟危機期間如何能保護工人的利益?
勞動關系比較研究-中國-韓國-德國/歐洲 節選
《勞動關系比較研究(中國·韓國·德國·歐洲)》內容簡介: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上海協調項目辦公室于2009年3月9日和10日在杭州舉辦了題為“中國-韓國-德國/歐洲之勞動關系之比較”的國際研討會。這次活動的目的在于,為中國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展開與借鑒其他國家與經濟體的經驗。在就研討會議題進行磋商的過程中,很快就形成了四個版塊,它們后來也就確定了這次研討會的結構。每一個有關勞動關系的討論始終包括“集體談判(勞資談判)”和“爭議解決機制”。這兩個領域在中國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其提升程度與國家從勞動力規劃以及工資確定過程中退出的幅度一樣。如今,政府鼓勵國家組織的工會在這方面扮演一個更強有力的角色。另兩個議題領域同樣是顯而易見的。在許多工業化國家,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可以看到一個新自由主義的反轉,它對工會在過去數十年里取得的成就提出了質疑,并試圖使勞動力市場政策遵循傳統的勞動力市場學說。作為其結果,形成了新的、非典型的勞動關系,它們作為特有的議題被納入研討會的議程,以便研討會也能考察沒有工會參與的、未受保護的勞動關系的發展情況。
勞動關系比較研究-中國-韓國-德國/歐洲 相關資料
插圖: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作為危機應對戰略的是,使工資與社會給付從屬于企業競爭力的目標。但是,這里也呈現出企業集體協議存在的問題。正如尹英模與裴圭植所揭示的,在韓國,企業職工在爭取維護其企業內工作崗位的努力與其他企業的職工處在競爭狀態之中,因此,他們很快會愿意做出本企業的讓步,這些讓步確保了本企業中的工作,而危害了其他企業中的工作崗位。巴恩米勒表明,訂立了行業協定的產業工會也不能免受這一向下的競爭。為此,在德國,在金融危機時期,有時企業職工委員會也與工會相對,要求勞動這一要素的費用降低。在世界范圍,德國可能擁有同勞動力市場危機做斗爭方面最發達的機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工會與雇主聯合會之間的有關就業保障的協議,另一方面是企業職工委員會與公司集團管理層之間的協議,這類協議使得就業規模能針對需求以及銷售情況的波動做出柔性調整,尤其是工作時間賬戶創建了靈活性(參見沃爾夫岡·多伊布勒的“經濟危機中的工人權利:以德國為例”一文)。在經濟繁榮階段,職工可以加班,為此并不獲得更多工資收入,而是工作時間賬戶上的一個“貸方憑證”。在危機時光里,情況正好相反:職工屆時繼續領取他們的正常薪水,雖然他們的工作時間減少了。行業層面的有關就業的集體協議奠定框架,企業協議則對具體的組織安排做出規定。
勞動關系比較研究-中國-韓國-德國/歐洲 作者簡介
編者:(德國)魯道夫·特勞普-梅茨 (Rudolf Traub-Merz) 張俊華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