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合唱與指揮-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355581
- 條形碼:9787811355581 ; 978-7-81135-558-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合唱與指揮-第二版 本書特色
《合唱與指揮(第2版)》:21世紀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規劃教材
合唱與指揮-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教材的適用對象為普通高等學校特別是地方高等學校音樂學(師范)專業本科學生及其他層次教學,在內容、數量及難度的安排上,與專業音樂學院或全國重點院校音樂院(系)所使用的教材有所區別。整體安排上,本教材更加注重貼近普通高等學校特別是地方高等學校音樂學(師范)專業本科教學的特點和實際需要,更加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
本教材分為上編和下編。上編為合唱基礎知識與合唱實踐歌曲,下編為合唱指揮基礎知識與合唱指揮實踐歌曲。為了使用方便,根據部分高校合唱課教師的教學實踐及建議,本教材的文本譜例、合唱實踐歌曲和合唱指揮實踐歌曲全部采用簡譜。
合唱與指揮-第二版 目錄
前言
上編 合唱基礎知識與合唱實踐歌曲
**章 合唱藝術及其形成與發展
**節 合唱藝術概述
第二節 合唱藝術的形成
第三節 合唱藝術的發展
第二章 合唱的主要藝術特征
**節 群體性
第二節 多聲性
第三節 多樣性
第四節 共同性
第三章 合唱藝術的社會功能
**節 增進和諧普及音樂豐富生活
第二節 發展智力提高能力拓寬視野
合唱與指揮-第二版 節選
《合唱與指揮(第2版)》注重基礎理論的學習與應用,主動接受當代音樂理論的研究成果,把目光放在學科前沿,時效性強。努力改變基礎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強調高、精、尖的現象,減少過于程式化的內容,做到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使音樂學科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成為一個有機的文化整體。
合唱與指揮-第二版 相關資料
插圖:三、異彩紛呈的中國合唱藝術1.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合唱藝術西方合唱藝術在19、20世紀之交傳人我國以后,中國合唱藝術的拓荒者在“五四”運動前的早期活動(如李叔同《春游》、《歸燕》和《采蓮》,蕭友梅《晚歌》和《迎冬舞》,以及邱望湘、沈秉廉等人的作品),雖多囿于“學堂樂歌”和新式軍營的有限范圍,但其帶給中國音樂藝術的影響是十分罕見乃至空前絕后的,因為它最終導致了中國音樂的所謂“現代化轉型”。其后的新文化運動期間,隨著我國早期專業音樂教育的誕生和發展,以及蕭友梅、趙元任等專業作曲家的該領域創作(如蕭友梅《別校辭》、趙元任《海韻》等),我國的合唱藝術開始朝著正規化、專業化的發展方向邁出了自己的堅實步伐。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合唱藝術與災難深重的華夏古國同呼吸、共命運,和此間的許多其他領域一樣,自覺擔負起了救亡圖存、追求光明的歷史使命。此間的許多作曲家以他們心中的樂章為武器,用他們各有側重的天才創作,奏響了現代中國的時代最強音,如張曙的《洪波曲》、陳洪的《上前線》、賀綠汀的《游擊隊歌》和《墾春泥》、譚小麟的《正氣歌》,以及黃自、冼星海、馬思聰、劉熾、鄭律成、李偉、呂驥、朱踐耳和沈亞威等人的多部題材、規模各異的合唱作品等。其中,又以冼星海《黃河大合唱》和黃自《長恨歌》等最為著名,堪稱我國合唱藝術史上里程碑式的經典之作。2.改革開放前的新中國合唱藝術新中國的建立和文教、藝術事業的蓬勃發展,為我國合唱藝術的進步與提高奠定了扎實基礎,提供了必備條件。然而,由于“文革”帶來的消極影響和負面沖擊,此間的合唱藝術呈現出“兩頭高、中間低”的u形發展軌跡——“文革”前的合唱藝術出現了幾次令人欣喜的發展高潮(分別在新中國成立初、20世紀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隨后的十年動亂期間則跌人了一片荒蕪的事業低谷,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后才得以恢復。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