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當代中國民法學的理論轉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320839
- 條形碼:9787509320839 ; 978-7-5093-2083-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中國民法學的理論轉型 目錄
當代中國民法學的理論轉型 節選
《當代中國民法學的理論轉型》主要內容簡介:當代中國的民法學,就其歷史淵源來說,源于清末至民國時期對德日等大陸法系民法及民法學的繼受。在這個時期,實行“拿來主義”策略,逐漸構建起以私法理念為基礎的較為系統的民法學理論體系。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對舊法統的廢棄和對舊法理論的批判與否定,因繼受而初步成形的私法理論體系至此戛然中止。進而,伴隨著意識形態的全盤蘇化,以及生產資料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轉而接受了前蘇聯的社會主義民法學理論。這是一種服務于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民法學理論。其基本特點是強調民法學的黨性原則和堅持民法的公法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以市場化為目標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法治(法制)的恢復與發展,中國民法學在服務于改革實踐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繁榮發展,而且也逐漸實現著自身的理論轉型。在這一理論轉型過程中,中國民法學逐漸擺脫了前蘇聯社會主義民法學的影響,擺脫了黨性原則尤其是階級斗爭理論的桎梏,放棄了民法的公法觀,轉而積極吸收大陸法系傳統私法理論的素養,并借鑒某些英美法的因素,初步形成了以私法理念為基礎的民法學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符合中國市場化改革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她是“中國”的,但未必是“中國特色”的。然而,在實現民法學理論轉型的過程中乃至當下,中國民法學都存在著先天不足而導致的理論成熟性的欠缺,構建中國民法學理論體系的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民法學界當需繼續努力!
當代中國民法學的理論轉型 相關資料
插圖:對于屬于他所有的勞動對象、勞動工具的占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關于債和合同制度,他說:“債權制度是流通領域的經濟活動的基本制度。債是法律上可期待的信用,它是承認讓渡商品和實現商品價值在時間上分離的結果。債是確認這種分離造成不平衡的合理性,保證這種不平衡趨于平衡。由于債權制度的設立,給商品交換帶來了巨大的方便,它使商品交換超出了地域、時間和個人的限制。所以設立債權制度是經濟生活所必需的。”這更是著眼于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與在民法的調整對象問題上的主張一致,佟柔始終是從商品經濟的角度來研究經濟體制改革中提出的問題,并從民法制度建設層面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和方案。這種以探索民法理論問題和民法制度的構建為切人點,研究經濟體制改革提出的重大問題,構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法學理論研究的基本風格。然而,研究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不是民法學的目的,民法學研究的目的在于為解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獻計獻策,真正發揮理論對實踐的引導作用。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民法學所走過的歷程,可以說,中國民法學界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和所作的理論貢獻都是十分可觀的。無論是在農村土地承包制、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土地制度改革等重大實踐課題方面,還是在民法的調整對象和地位(私法)等民法基本問題以及物權法、合同法、侵權法、人格權法、公司法等民商事法律制度的構建方面,民法學理論研究都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為從立法上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持,發揮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當代中國民法學的理論轉型 作者簡介
柳經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科研處處長。并任華南師范大學客座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廈門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著有《我國民事立法的回顧與展望》(2004,主編)、《當代中國民事立法問題》(2005)、《感悟民法》(2006)、《當代中國債權立法問題研究》(2009)、《共和國六十年法學論爭實錄:民商法卷》(2009,主編)等。《當代中國民事立法問題》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9)。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