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政權對立與文化融合-金代中期詩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90221
- 條形碼:9787010090221 ; 978-7-01-009022-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權對立與文化融合-金代中期詩壇研究 本書特色
《政權對立與文化融合:金代中期詩壇研究》:金代中期詩壇的三種審美趨向:**是由政治、宗教、哲學因素而形成的普遍性特征——尚自適;第二是由地理、歷史、民族因素而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崇氣格;第三是由文化、教育、藝術因素而形成的時代性特征——重典雅。
政權對立與文化融合-金代中期詩壇研究 目錄
政權對立與文化融合-金代中期詩壇研究 節選
《政權對立與文化融合:金代中期詩壇研究》內容簡介:經過金初四朝的發展,到世宗、章宗兩朝,詩歌創作由“借才異代”進入到,“國朝文派”時期。詩壇上表現出三種審美趨向:**是由政治、宗教、哲學因素而形成的普遍性特征——尚自適;第二是由地理、歷史、民族因素而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崇氣格;第三是由文化、教育、藝術因素而形成的時代性特征——重典雅。這三個主要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金代民族地域文化和家族文化相結合的結果。文人的仕途空間受到壓縮,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傳統的功名意識,使不少詩人又回歸到能夠慰藉心靈的精神家園——在以文繼祖的理想中,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以蔡珪、劉汲、黨懷英、元德明為代表的豪杰詩人表現出氣勢豪邁、樸素磊落的鮮明的北方文化特點。隨著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朝廷形成的宴享之風,與胡漢士族的典雅生活追求融合為一,在文人們中間日益興起濃厚的士大夫生活情趣,促進了詩歌的典雅風氣。這時期的女真皇族詩人完顏匡、完顏雍、完顏璋等的創作,體現出中原儒家文化與北方游牧文化相融合的顯著特征。他們的詩歌既風格典雅、手法多樣,又保存著北方少數民族樸素、豪放的特點。
政權對立與文化融合-金代中期詩壇研究 相關資料
一、金代中期的時代背景與民族特征世宗之前的金初四朝,其詩人主要由遼、宋人金的作家群所構成。由宋人金的文人相對較多,著名詩人有宇文虛中,張斛、滕茂實、朱弁、洪皓、蔡松年、高士談、吳激、馬定國、祝簡、孫九鼎、施宜生、劉著和晁會等。他們的經歷和庾信相似,詩風也顯示出南北融合的特點。他們的詩歌本是宋詩的移植,但由于不同的地域背景、文化氛圍的影響,已經具有一些北方文學的雄豪特色,表現出由宋詩向金詩過渡的特征。他們在客觀上充當了文化傳播的使者,其創作為日后金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時,在中原文化的影響下,女真皇族中產生了以完顏亮為代表的一些詩人。總的來說,這一時期(即借才異代時期)詩壇的引導主題由兩大基調組成,即抒發去國懷鄉的悲涼情思和崇尚高情遠韻的隱逸心態。宇文虛中和吳激等人代表前一種傾向,蔡松年代表后一種傾向。金世宗登基標志著金朝進入和平、穩定的發展時期。隨著金朝對漢文化的主動接受,生活在金國的各族人民在文化上互相吸收、融合,代表金詩特色的“國朝文派”誕生。大定時期形成的“國朝文派”又稱“中州文派”或金源文派。這一稱謂最早由金中期文學家蕭貢提出,后得到元好問的確認。“國朝文派”是元好問針對金初“借才異代”時期主要由宋儒一統文壇的情況而提出的,其實質是要確立金朝自己的文學地位。元好問《中州集》卷一《蔡珪小傳》中云:“國初文士如宇文太學、蔡丞相、吳深州等,不可不謂之豪杰之士,然皆宋儒,難以國朝文派論之。故斷自正甫為正傳之宗,黨竹溪次之,禮部閑閑公又次之,自蕭戶部真卿倡此論,天下迄今無異議。”由元好問這段記載來看,“國朝文派”的提出并非出自偶然,而是有一定的權威性。倡此說者蕭貢(公元1158-1223年),歷仕世宗、章宗兩朝,在文學、政事上有突出貢獻和影響。
政權對立與文化融合-金代中期詩壇研究 作者簡介
楊忠謙,(1963——),山西應縣人。重慶文理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文學博士。中國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遼金文學學會理事,重慶文學學會理事。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在《民族文學研究》、《求索》等國家和省級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有學術專著《柳永形象論略》,主編或參編教材、著作四部。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級、校級項目近十項。目前正主持國家級社科基金項目《金代家族與金代文學關系研究》。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