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電影美學-史學重述與文化建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32463
- 條形碼:9787542632463 ; 978-7-5426-3246-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影美學-史學重述與文化建構 本書特色
《電影美學:史學重述與文化建構》由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
電影美學-史學重述與文化建構 目錄
電影美學-史學重述與文化建構 節選
《電影美學:史學重述與文化建構》是“海上影視學術論叢”之《電影美學:史學重述與文化建構》,立足于中國電影美學的當代建構,梳理早期電影美學理論中的基本概念與關鍵詞,在比較研究的視野中探討“十七年”中國電影美學表述的本土化特征,以及進入新時期以來中國電影創作研究對于國際電影美學思潮的理解與接受。該書與該系列的其余兩《電影美學:史學重述與文化建構》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中國電影研究的幾個重要側面,也代表了編撰者對于華語電影未來研究路向的理解。
電影美學-史學重述與文化建構 相關資料
1934年拍攝的《漁光曲》中那一望無邊的東海之濱,晨曦中年輕的漁民們唱著“輕撒網,緊拉繩,魚兒難捕租稅重……天已明,力已盡,捕得了魚兒腹內空,捕魚人兒世世窮。”這里美麗的風光和凄慘的歌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詩,也是畫;是電影,也是音樂;是實,也是虛。其創造的意境是耐人尋味的。 1948年拍攝的《小城之春》女主人公周玉紋出門賣菜經過一座古城,那雜草叢生、殘缺不全的城墻在陣陣凄風涼雨中構成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讓人聯想到周玉紋生活的環境——一個破落封建士族的家庭,其中的韻味亦無窮。 《一江春水向東流》片頭出現滔滔不絕的長江,用象征的手法把“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意境表現出來了,讓人琢磨影片的思想、人物的命運以及整部影片所滲透的情緒。 1948年拍攝的《萬家燈火》的結尾,鏡頭從多災多難,已經陷入饑寒交迫困境之中的胡智清家的窗口推出,銀幕上出現了大上海蒼穹浩茫的萬家燈火,頓時創造了一種“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意境,同時又隱隱約約地感受到“四面云海放胸壑,萬家燈火收眼底”的涵義,使人聯想到舊社會普天下的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情景。 中國早期電影的寫意性不僅表現在整體意境的創造中,也表現在過渡、轉折、刻畫具體人物時常用的“比、興”手法。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此物以引起所詠之物”。這種文學上的手法,同樣可以體現在電影鏡語之中。1937年拍攝的影片《慈母曲》開頭出現母雞和一群小雞在尋食,它作為“興”引出慈母和幾個孩子關系的故事。它很像古詩《賦焦仲卿妻》中的開頭“孔雀東南飛,千里一徘徊”以引出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故事。這部影片的轉接過渡也很講究“比興”。母親的三兒子上課不守紀律,被罰留堂,三兒子的女朋友在課堂外梯級坐下等候。接下去一個低角度的鏡頭:一個古老的大鐘在走著。再接下去三兒子垂頭喪氣地走了出來,他女朋友很高興地迎上去。另一場戲父親去世后,母親孤單地坐在遺像下,窗外樹木肅立,接下去是雪花下的枯枝,三兒子獄中的窗外也是雪花飛舞。還有一場戲,四兒子家鬧矛盾,四媳婦有不軌行為,母親知道后神志恍惚,接下去一個鏡頭是蓮子在砂鍋里燒焦了,母親驚惶之中提著砂鍋往外廳走,看到四媳婦和別的男人在調情,砂鍋掉在地上摔碎了。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