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哲學史(第2版)(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21413
- 條形碼:9787300121413 ; 978-7-300-12141-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哲學史(第2版)(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本書特色
《西方哲學史(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
西方哲學史(第2版)(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內容簡介
本教材以古代哲學、中古哲學和近代哲學三編為結構框架,詳細描述西方哲學從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20世紀產生、形成、演變、發展的歷史。本教材以哲學問題為線索,以“哲學是哲學史”、“哲學是問題史”為指導思想,意在通過哲學家們對于哲學問題的不同解答方式及其對后世的影響,引導學生通過了解哲學家們的理論學說而進入哲學運思之路。本教材的對象是大學哲學院系哲學專業本科生,亦可作為非哲學專業的學生和廣大哲學愛好者學習西方哲學史的參考書。
西方哲學史(第2版)(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目錄
**編 古代哲學
引言
**章 早期希臘自然哲學
**節 伊奧尼亞哲學
第二節 南意大利哲學
第三節 多元淪哲學
第二章 古典時期的希臘哲學
**節 智者的啟蒙
第二節 蘇格拉底的德性論
第三節 小蘇格拉底學派
第四節 柏拉圖的理念論
第五節 亞里士多德的實體論
第三章 晚期希臘哲學
**節 伊壁鳩魯主義
第二節 斯多亞學派
第三節 懷疑主義
第四節 新柏拉圖主義
本編小結
第二編 中古哲學
引言
第四章 教父哲學
**節 護教學者:從游斯丁到德爾圖良
第二節 教父哲學的體系初創者:基督教的亞歷山大里亞學派
第三節 教父哲學的集大成者:奧古斯丁
第四節 教父哲學的尾聲:偽狄奧尼修斯與波愛修
第五章 經院哲學
**節 早期經院哲學
第二節 經院哲學的繁榮
第三節 經院哲學的解體
第六章 文藝復興時期哲學
**節 人文主義運動和政治哲學
第二節 古典哲學的復興
第三節 宗教改革運動
第四節 新時代的曙光
本編小結
第三編 近代哲學
引言
第七章 經驗論和唯理論
**節 培根
第二節 笛卡爾
第三節 霍布斯
第四節 斯賓諾莎
第五節 洛克
第六節 萊布尼茨
第七節 巴克萊
第八節 休漠
第八章 法國啟蒙哲學
**節 孟德斯鳩
第二節 伏爾泰
第三節 盧梭
第四節 拉美特利
第五節 孔狄亞克
第六節 愛爾維修
第七節 狄德羅
第八節 霍爾巴赫
第九章 德國古典哲學
**節 康德
第二節 費希特
第三節 謝林
第四節 黑格爾
第十章 黑格爾之后的哲學思潮
**節 黑格爾學派的解體和費爾巴哈
第二節 非理性主義思潮
第三節 實證主義及其發展
第四節 古典哲學的復興
本編小結
結束語
后記
西方哲學史(第2版)(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節選
《西方哲學史(第2版)》以古代哲學、中古哲學和近代哲學三編為結構框架,詳細描述西方哲學從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20世紀產生、形成、演變、發展的歷史。本教材以哲學問題為線索,以“哲學是哲學史”、“哲學是問題史”為指導思想,意在通過哲學家們對于哲學問題的不同解答方式及其對后世的影響,引導學生通過了解哲學家們的理論學說而進入哲學運思之路。本教材的對象是大學哲學院系哲學專業本科生,亦可作為非哲學專業的學生和廣大哲學愛好者學習西方哲學史的參考書。
西方哲學史(第2版)(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相關資料
哲學問題為什么是沒有終極答案的難題?既然哲學問題是沒有終極答案的難題,我們為什么還要追問這樣的難題,并且企圖為之找到一條可能的出路呢?簡言之,原因就在于人類精神的“終極關懷”。當人類從自然界中脫穎而出的時候,他的生存活動不再僅僅依靠自然本能,而是更多地依靠理性,于是在人的面前就出現了有限與無限、相對與絕對、暫時與永恒、現實與理想、此岸與彼岸之間的巨大矛盾,哲學問題便油然而生。因為他不僅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理性的存在,這就使他形成了超越自身有限性而通達無限的自由境界的理想,哲學(包括宗教)就是這一理想的集中體現。顯然,這個無限的自由境界在一個人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現實地通達的,即使人類可以無限地延續下去也仍然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它是且只能是至高無上的終極的理想。這就是說,哲學問題是沒有也不可能有終極的答案的,盡管如此,人類卻又不可能不關心這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對人類來說性命攸關。所以,哲學問題大多是一些永恒無解但人類又不得不追問的難題。當然,哲學問題并不都是與“終極關懷”(例如形而上學或本體論的)有關的問題。在哲學中,尤其是在古典哲學中,后來逐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的許多部門,它們的問題就是比較具體的,例如認識論的問題、邏輯學的問題、倫理學的問題、美學的問題、歷史哲學的問題、政治哲學的問題等等就是如此。不過,雖然這些問題不像本體論或形而上學的問題那樣抽象、普遍乃至超越經驗,但是它們作為一些基礎性的或根本性的問題,同樣也難以獲得終極的答案。在某種意義上說,能否找到問題的答案幾乎成了一種衡量的標準:哲學的各個部門其主要的問題只要能夠找到某種相對統一的答案,它們就會從哲學中分離出去自立門戶,而留給哲學的都是一些永恒無解的難題。哲學問題不僅有歷史性,而且有時代的特點。一方面就哲學這門學科而論,有一些一般性的基本問題是任何一位哲學家都必然會關注的,例如哲學的性質、方法和它的各個部門的主要問題等等,盡管他們對這些問題可以采取不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甚至有時這些問題還會發生形態上的改變。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時代產生了不同的問題,因而就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而言,它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這些富于時代特色的、具有特殊性的哲學問題。例如晚期希臘哲學以倫理學為主要問題,中世紀經院哲學以調和理性與信仰為主要的哲學問題,而18世紀法國哲學最關注的是啟蒙問題等等。
西方哲學史(第2版)(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作者簡介
張志偉,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秘書長,研究方向為西方哲學史、德國哲學等。曾榮獲北京市第一屆教學名師獎、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高等院校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等,主持北京市和國家級精品課程、北京市和國家級教學團隊。代表作有《康德的道德世界觀》,編寫教材《西方哲學十五講》,主編教材《西方哲學史》、《西方哲學問題研究》、《西方哲學智慧》等。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