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警世通言-輕松閱讀無障礙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613831
- 條形碼:9787807613831 ; 978-7-80761-383-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警世通言-輕松閱讀無障礙本 本書特色
《警世通言:輕松閱讀無障礙本》是由岳麓書社出版的。
警世通言-輕松閱讀無障礙本 內容簡介
馮夢龍編著的《警世通言》為“三言”的第二種。“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明代末年馮夢龍編纂整理的唐、宋、元以來白話短篇小說的選集。 《警世通言》由四十篇白話文短篇小說組成,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婚姻愛情與女性命運。其二,功名利祿與人世滄桑。其三,奇事冤案與怪異世界。描述的大多是市民階層的思想面貌、情趣愛好、生活景象等。
警世通言-輕松閱讀無障礙本 目錄
警世通言-輕松閱讀無障礙本 節選
《警世通言:輕松閱讀無障礙本》保留了當時的語言習慣,俚語俗語等等。這些語言習慣、俚語俗語等,經過時久日長的語言習慣、都與當今社會的語言習慣有一定的距離,有些甚至已經無法理解。為了幫助廣大讀者對整卷故事的理解,并對文中出現的較難以理解的字詞、句子、典故等隨文進行注音、釋義、解讀。
警世通言-輕松閱讀無障礙本 相關資料
我既知本末,若緘口不為褒揚,盼盼必抱怨于地下!奔春羯n頭磨墨,希白染毫,作古調長篇,書于素屏之上,其詞日:“人生百歲能幾日?荏苒光陰如過隙。樽中有酒不成歡,身后虛名又何益?清河太守真奇偉,曾向春風種桃李。欲將心事占韶華,無奈紅顏隨逝水。佳人重義不顧生,感激深恩甘一死。新詩寄語三百篇,貫串風騷洗沐耳。清樓十二橫霄漢(云霄和天河,指天空),低下珠簾鎖雙燕。嬌魂媚魄不可尋,盡把闌干空倚遍。”希白題罷,朗吟數過,忽有清風襲人,異香拂面。希白大驚,此非花氣,自何而來?方疑訝間,見素屏后有步履之聲。希白即轉屏后窺之,見一女子,云濃紺(gan,稍微帶紅的黑色)發,月淡修眉,體欺瑞雪之容光,臉奪奇花之艷麗,金蓮(指舊時婦女纏足的腳)步穩,束素腰輕。一見希白,嬌羞臉黛,急挽金鋪,平掩其身,雖江梅之映雪,不足比其風韻。希白驚訝,問其姓氏。此女舍金鋪,掩袂向前,敘禮而言日:“妾乃守園老吏之女也。偶因令節,閑上層樓,忽值公相到來,妾荒急匿身于此,以蔽丑惡。忽聞誦吊盼盼古調新詞,使妾聞之,如獲珠玉,遂潛出聽于素屏之后,因而得面臺(敬辭,用于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顏。妾之行藏,盡于此矣。”希白見女子容顏秀麗,詞氣清揚,喜悅之心,不可言喻。遂以言挑之日:“聽子議論,想必知音。我適來所作長篇,以為何如?”女日:“妾門品雖微,酷喜吟詠,聞適來所誦篇章,錦心繡口,使九泉銜恨之心,一旦消釋!毕0子致劥苏Z,愈加喜悅日:“今日相逢,可謂佳人才子,還有意無?”女乃款容正色,掩袂言日:“幸君無及于亂,以全貞潔之心。惟有詩一首,仰酬厚意。”遂于袖中取彩箋(小幅彩色紙張,常供題詠或書信之用。此處指詩箋或書信)一幅上呈。希白展看其詩日:“人去樓空事已深,至今惆悵樂天吟。非君詩法高題起,誰慰黃泉一片心?”希白讀罷,謂女子日:“爾既能詩,決非園吏之女,果何人也?”女日:“君詳詩意,自知賤妾微蹤,何必苦問?”希白春心蕩漾,不能拴束,向前拽其衣裾,忽聞檻竹敲窗,驚覺,乃一枕游仙夢,伏枕于書窗之下。但見爐煙尚裊,花影微欹,院宇沉沉,方當日午。希白推枕而起,兀坐沉思,“夢中所見者,必關盼盼也。何顯然如是?千古所無,誠為佳夢”。
警世通言-輕松閱讀無障礙本 作者簡介
馮夢龍(1574年-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古今小說》(《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三言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
- 主題:警世通言-輕松閱讀無障礙本
注釋夾雜在文中,注釋較簡單,可減少查字典的頻率,對于完全的無障礙閱讀不要太大期望。全書無插圖,這樣一來只要有強大如《漢語大詞典》的語文工具書就不必要購買此版本的《警世通言》,收到的書較陳舊。價格方面稍貴了。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