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節水節肥型多熟超高產理論與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80169
- 條形碼:9787030280169 ; 978-7-03-028016-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節水節肥型多熟超高產理論與技術 本書特色
《節水節肥型多熟超高產理論與技術》:華夏英才基金學術文庫
節水節肥型多熟超高產理論與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在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國內外作物群體高產:與超高產理論及實踐研究現狀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作者在黃淮海平原的豫東黃泛區和豫北平原區四年兩地多熟超高產種植模式以及超高產下的水肥優化管理理論與技術。全書共分7章,包括緒論、多熟超高產模式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多熟超高產模式產量與資源利用效率、多熟種植模式的超高產理論機制、多熟超高產模式關鍵調控技術、多熟超高產復合群體結構的構建規則、多熟超高產模式下的水肥優化管理等主要內容。
本書可供作物栽培學、耕作學、農田生態學、農業水資源利用學、植物營養與施肥等專業的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以及廣大農業技術推廣科技工作者參考。
節水節肥型多熟超高產理論與技術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節 作物群體高產與光能利用
第二節 我國糧田高產研究進展
第三節 我國多熟超高產模式的探索
第四節 高產與水肥關系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多熟超高產模式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
**節 研究區域背景
第二節 多熟超高產模式試驗設計
第三節 超高產模式下的水肥運籌試驗設計
第四節 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多熟超高產模式產量與資源利用效率
**節 多熟超高產模式產量結果
第二節 多熟超高產模式干物質積累量與季節分布特征
第三節 年光能利用率狀況分析
第四節 資源利用效率分析
第五節 經濟效益狀況分析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多熟種植模式的超高產理論機制
**節 合理增加光合面積,充分利用生長時間
第二節 提高照光葉面積
第三節 提高全年葉日積
第四節 空間利用層次加厚
第五節 均勻用光
第六節 提高光截獲能力
第七節 棉田多熟增產機理分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多熟超高產模式關鍵調控技術
**節 復合群體種間時空競爭關系
第二節 時空積——評價作物在復合群體中競爭態勢的新概念
第三節 復合群體種內競爭關系
第四節 光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與邊際優勢、邊際劣勢的形成
第五節 多熟超高產模式的關鍵性調控技術對策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多熟超高產復合群體結構的構建規則
**節 不間斷型復合傘形結構規則
第二節 復合群體的主客換位規則
第三節 時空統一規則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多熟超高產模式下的水肥優化管理
**節 不同肥料運籌對冬小麥生長發育、產量及養分利用的影響
第二節 不同肥料運籌對春玉米產量及養分利用的影響
第三節 不同肥料運籌對夏玉米產量及養分利用的影響
第四節 不同肥料運籌對秋玉米產量及養分利用的影響
第五節 不同肥料運籌對多熟模式全年總產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響
第六節 不同水分運籌對冬小麥、夏玉米、春:五米產量及水分利用的影響
參考文獻
展望
圖版
節水節肥型多熟超高產理論與技術 節選
《節水節肥型多熟超高產理論與技術》在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國內外作物群體高產與超高產理論及實踐研究現狀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作者在黃淮海平原的豫東黃泛區和豫北平原區四年兩地多熟超高產種植模式以及超高產下的水肥優化管理理論與技術。全書共分7章,包括緒論、多熟超高產模式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多熟超高產模式產量與資源利用效率、多熟種植模式的超高產理論機制、多熟超高產模式關鍵調控技術、多熟超高產復合群體結構的構建規則、多熟超高產模式下的水肥優化管理等主要內容。《節水節肥型多熟超高產理論與技術》可供作物栽培學、耕作學、農田生態學、農業水資源利用學、植物營養與施肥等專業的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以及廣大農業技術推廣科技工作者參考。
節水節肥型多熟超高產理論與技術 相關資料
插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耕作制度的集約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復種指數由1952年的130%逐步提高到目前的155%左右,全國約有復種面積7億畝,居世界第一,生產著占全國總產70%的糧食、棉花,從而使我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供養占世界22%的人口,此項支撐技術很受國際重視。展望未來,進一步加強以多熟高產為主要內容的集約耕作制度研究與開發,對于協調21世紀我同16億人口與不足18億畝耕地的突小矛盾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國人多地少,后備耕地資源不足,農業增產的主要出路不是靠開荒或廣種薄收,而是靠提高單位面積的年產量。而要提高產量,就必須適當地增加物質投入,其中主要是增加化肥與灌溉用水的投入。這使肥料資源與水資源俱缺的中國農業處于一種尷尬境地。面對糧食增產與水肥資源匱乏的雙重壓力,中國農業唯一的出路是走多熟高產與提高水肥利用率并重的道路。三、我國高產高效噸糧田的研究進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噸糧田相繼在我國大面積出現,至1995年全國已有6000萬畝耕地實現噸糧,有35個縣(市)先后跨進整建制噸糧田開發的行列。噸糧田的建設與開發顯示出耕地具有很大的增產潛力,為我國糧食總產再上一個新臺階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從全國各地噸糧田實踐來看,噸糧田90%以上出現在間、套、復種的多熟地區,多熟種植與噸糧田出現的概率呈正比。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