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3111922
- 條形碼:9787113111922 ; 978-7-113-11192-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0-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 本書特色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2010》是由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的。
2010-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 目錄
**部分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第1章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歷程1.1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1.1.1 辦學規模擴大1.1.2 基本能力提升1.1.3 內涵建設加強1.1.4 教學質量提高1.2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1.2.1 加強實踐教學的第——次課程改革1.2.2 指向職業適應能力培養的第二次改革1.2.3 以職業競爭力培養為導向的第三次改革1.2.4 高等職業教育三次課程改革的回顧與總結1.3 高職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1.4 高職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1.5 課程開發方法創新1.5.1 基于職業崗位分析和學期項目主導的課程體系開發方法1.5.2 職業競爭力導向的“工作過程——支撐平臺系統化課程”開發方法1.6 本書結構說明及基本概念界定1.6.1 本書結構1.6.2 基本概念界定第2章 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2.1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產業現狀2.2 我國計算機類教育與培訓的職業資格證書分析2.3 計算機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需求分析2.3.1 計算機技術及其應用人才需求分析2.3.2 計算機技術及其應用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分析2.4 計算機類專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問題2.5 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第3章 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3.1 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基本要求3.2 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的指導思想3.3 課程開發的原則與步驟3.3.1 課程開發的原則3.3.2 課程體系框架3.3.3 課程開發的步驟第二部分 基于職業崗位分析和學期項目主導的課程體系開發第4章 基于職業崗位分析和學期項目主導的課程體系開發方法4.1 職業崗位分析指導思想及其工作流程4.1.1 職業崗位分析指導思想4.1.2 職業崗位分析工作流程4.2 職業崗位分析方法及其作業規范4.2.1 職業崗位劃分及其作業規范4.2.2 職業崗位工作要求分析及其作業規范4.2.3 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及其作業規范4.2.4 職業崗位工作人員要求分析及其作業規范4.3 確定專業名稱及專業培養目標4.3.1 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因素分析4.3.2 確定專業名稱4.3.3 專業培養目標描述4.4 學期項目主導的課程體系開發指導思想及其工作流程4.4.1 學期項目主導的課程體系開發指導思想4.4.2 學期項目主導的課程體系開發流程4.5 學期項目主導的課程體系開發方法及其作業規范4.5.1 職業崗位對專業人才素質、技能、知識和評價標準要求的分析4.5.2 職業崗位對專業人才素質、技能和知識要求的分類匯總4.5.3 學期項目主導課程整合的課程體系開發方法及作業規范4.6 專業課程體系鏈路4.6.1 專業課程體系鏈路概念4.6.2 專業課程體系鏈路描述4.7 專業課程體系教學計劃4.8 專業課程體系實施條件4.8.1 實訓基地4.8.2 師資隊伍4.9 典型課程教學大綱模板第5章 基于職業崗位分析和學期項目主導的課程體系參考方案5.1 “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參考方案5.1.1 專業課程體系開發5.1.2 專業課程體系5.1.3 專業課程體系教學計劃5.1.4 專業課程體系實施條件5.2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參考方案5.2.1 專業課程體系開發5.2.2 專業課程體系5.2.3 專業課程體系教學計劃5.2.4 專業課程體系實施條件5.3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參考方案5.3.1 專業課程體系開發5.3.2 專業課程體系5.3.3 專業課程體系教學計劃5.3.4 專業課程體系實施條件5.4 “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參考方案5.4.1 專業課程體系開發5.4.2 專業課程體系5.4.3 專業課程體系教學計劃5.4.4 專業課程體系實施條件5.5 “軟件技術”(歐美服務外包)專業課程體系參考方案5.5.1 專業課程體系開發5.5.2 專業課程體系5.5.3 專業課程體系教學計劃5.5.4 專業課程體系實施條件第三部分 職業競爭力導向的工作過程——支撐平臺系統化課程體系開發第6章 職業競爭力導向的工作過程——支撐平臺系統化課程體系開發方法6.1 職業競爭力導向的工作過程——支撐平臺系統化課程體系構架6.1.1 搭建職業競爭力導向的工作過程——支撐平臺系統化課程體系構架6.1.2 課程體系構架16.1.3 課程體系構架26.2 職業競爭力導向的工作過程——支撐平臺系統化課程體系開發流程6.2.1 課程體系構架1開發流程6.2.2 課程體系構架2開發流程6.3 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規范6.3.1 以高技能為主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規范”6.3.2 技術為主專業開發規范6.4 學習領域課程開發規范6.4.1 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流程6.4.2 學習領域課程開發過程第7章 職業競爭力導向的工作過程——支撐平臺系統化課程體系參考方案7.1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7.1.1 確定專業培養目標7.1.2 確定典型工作任務與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技術7.1.3 確定典型工作任務難度等級和支撐平臺課程學習鏈路7.1.4 確定課程體系結構圖7.1.5 設計學習領域課程和支撐平臺主干課程7.1.6 編制學習領域課程和支撐平臺課程教學計劃7.1.7 制訂專業教學計劃7.1.8 開發“公文流轉系統實現”學習領域課程教學大綱7.2 “軟件技術”專業7.2.1 確定專業培養目標7.2.2 確定典型工作任務與典型工作任務難度等級7.2.3 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知識能力要求7.2.4 開發“數據庫開發”學習領域課程教學大綱7.2.5 編制學習領域課程和支撐平臺課程教學計劃7.2.6 確定課程體系結構圖7.2.7 制訂學習領域課程教學計劃7.3 “電子商務”專業7.3.1 確定專業培養目標7.3.2 確定典型工作任務與典型工作任務難度等級7.3.3 設計學習領域課程和支撐平臺主干課程7.3.4 確定課程體系結構圖7.3.5 制訂專業教學計劃7.3.6 開發“數據庫設計與開發”學習領域課程教學大綱第四部分 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參考方案第8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參考方案8.1 指導思想8.2 課程目標設計8.2.1 課程目標8.2.2 基本能力與任務8.3 課程內容8.4 教學實施建議8.5 考核方式第9章 其他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參考方案9.1 “程序設計基礎——C程序設計”課程方案9.1.1 指導思想9.1.2 課程目標設計9.1.3 課程內容9.1.4 教學實施建議9.1.5 考核方式9.2 “數據處理與應用(基于MS Excel)”課程方案9.2.1 指導思想9.2.2 課程目標設計9.2.3 課程內容9.2.4 教學方法建議9.2.5 考核方式9.3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方案9.3.1 指導思想9.3.2 課程目標設計9.3.3 課程內容9.3.4 教學實施建議9.3.5 考核方式9.4 “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方案9.4.1 指導思想9.4.2 課程目標設計9.4.3 課程內容9.4.4 教學實施建議9.4.5 考核方式9.5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方案9.5.1 指導思想9.5.2 課程目標設計9.5.3 課程內容9.5.4 教學實施建議9.5.5 考核方式第五部分 計算機教育教材建設第10章 高職計算機教育教材建設10.1 關于教材建設的理念更新10.2 職業競爭力導向課程模式中的三類課程的教材建設10.2.1 課程的類型10.2.2 三類課程教材的特征10.3 教材開發的要求與隊伍建設10.3.1 教材開發的要求10.3.2 教材開發的隊伍建設10.4 教材開發的模式10.4.1 校企合作10.4.2 區域合作10.4.3 政府或行業協會組織、協調
展開全部
2010-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 節選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2010》內容簡介:隨著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并應廣大一線教師的迫切要求,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與中國鐵道出版社再度聯手,在《中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2007》(CVC 2007)的基礎上,推出了《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2010》(CVC 2010)。新版本邀請了有關的知名專家、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高職教師以及行業企業專家參加,在CVC 2007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新一輪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逐步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課程開發方法和計算機教育的課程方案,為高職院校提供可供借鑒的經驗。
2010-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 相關資料
插圖:2.職業教育的特征不明顯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很多職業崗位都需要從業者具備計算機的應用能力。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機操作的技術技能,還應該讓學生具備使用計算機完成本崗位工作的能力。而這部分要求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3.高等教育的屬性體現不足目前,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的一些課程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有與中等職業教育趨同的傾向。特別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這種傾向更明顯。課程內容全部由案例構成,學生的學習只是掌握這些案例的操作。但對相關技術的體系或整個軟件沒有整體的了解和掌握,對一些概念和常識更缺乏了解。這些將阻礙學生的持續發展。4.教師的教學觀念滯后于社會的需求相當一批院校將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課程作為公共課程。這種安排的優點是集中一批教師專注于計算機基礎類課程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有利于提高該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在計算機技術尚未得到廣泛應用的情況下,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利用師資,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和操作技能。但在計算機技術全面融入各行業、專業工作的情況下,這些教師若不及時調整教學的思路、內容和教學方法,仍停留在講授基本操作的層面,難以勝任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工作。5.學生基礎有很大差異國家實施在中小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方案,教育部已經制訂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規劃和教學大綱。但是由于地區和經濟發展的差異,城市與農村及邊遠地區的學生所接受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在經濟發達地區,家庭擁有計算機的比例很高,許多中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而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計算機的普及程度比較低,計算機教育也相對落后,有些學生甚至根本沒有接觸過計算機。這些差異給教學的組織與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許多學校因此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定位于零起點的操作課程。要解決上述問題,應該使用職業分析的方法對高職各專業的特點進行分析,從各專業的教學和工作需求出發,提出對計算機技術及知識的要求,確定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建立適合各自專業需求的計算機課程體系。非計算機專業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特點如下:①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計算機不僅是一種工具,而是當今信息社會的從業者所置身其中且不得不面對的工作、生活和發展的環境,是完成本職工作、提升職業素養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