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公共建筑-天津歷史風貌建筑-卷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834725
- 條形碼:9787561834725 ; 978-7-5618-3472-5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建筑-天津歷史風貌建筑-卷一 本書特色
《天津歷史風貌建筑:公共建筑卷1》是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公共建筑-天津歷史風貌建筑-卷一 內容簡介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在城市的發展和延續過程中,必然會形成一些文化內涵豐富的歷史建筑遺存,留下體現時代特征的文化印痕。天津歷史風貌建筑就是記載著天津城市“歷史年輪”和發展歷程的“史書”。
公共建筑-天津歷史風貌建筑-卷一 目錄
天津近代公共建筑綜述
宗教建筑
教育建筑
辦公建筑
公共建筑-天津歷史風貌建筑-卷一 節選
《天津歷史風貌建筑:公共建筑卷1》內容簡介:歷史風貌建筑和文化遺產好像一面頗具匠心的多棱鏡,映照出“南北交融,中西薈萃”的天津文化底蘊,折射出百年華夏風云!歷史風貌建筑是天津獨特的城市資源,全力保護、合理利用歷史風貌建筑已成為天津社會各界的共識。歷屆天津市委、市政府均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確立了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頒布了《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確認了重點保護的一大批歷史風貌建筑,使天津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走上了軌道。幾年來,按照保護規劃,組織和動員各方面力量,陸續開展了五大道、解放北路、一宮花同、泰安道等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的保護工作,明顯改善了保護區的整體環境。同時整修了文廟、靜園、原英國俱樂部、原大清郵政津局、飲冰室、曹禺舊居等一批著名的文物保護單位和風貌建筑,有些已辟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區對外開放。“近代中國看天津”這一核心旅游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日益擴大。
公共建筑-天津歷史風貌建筑-卷一 相關資料
插圖:天津的歷史風貌建筑和歷史風貌建筑區是天津社會和城市發展的見證。天津地區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存,屬距令-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隋唐、宋遼時期,天津地區出現了規模較大的建筑群。目前人類建筑活動的最早實物為重建于遼代統和二年(公元984年)的獨樂寺。明永樂二年(1404年12月23日)天津設衛,明成祖朱棣為紀念自己南下奪取政權之事,賜名“天津”,即天子的渡口,由此開始了天津城市的歷史。歷經明、清兩朝,天津以老城廂為建筑的大本營,以漕運文化為基礎,經歷了由衛城到州城、府城的升級,也逐漸地由單純的軍事基地演變成為商賈云集的中國北方經濟文化重鎮。天津老城城池為占地約1.7 6平方公里的長方形(圖2),與中國傳統古城基本類似,平面是以鼓樓(圖3)為中心的十字街布局,四條大道兩側配以小街、小巷,形成若干胡同街坊,老城建筑除少數公署衙門、文廟等為傳統大式建筑外,民居以小式建筑為主,雜以部分南方民居形式,呈現了南北交融的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圖4)。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天津被迫開埠;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老城于1900年11月26日被八國聯軍拆毀,四段城墻改成了四條馬路。從1860年開始,英、法、美、德、日、俄、意大利、比利時、奧匈帝國等9個帝國主義國家先后在天津設立了租界(圖5),天津九國租界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英、法、美租界的開辟。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天津開埠成為通商口岸。同年12月7日,劃海河西岸紫竹林、下園…帶為英租界;次年6月,法、美兩國亦在英租界南北分別設立租界。第二階段:德、日租界的開辟與英租界的擴張。首先,德國于1895年在海河西岸開辟租界。1896年日本在法租界以西開辟租界。1897年,英國強行將其原租界擴張到南京路北側。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