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09682
- 條形碼:9787509609682 ; 978-7-5096-0968-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研究 本書特色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研究》是泰山學者“區域經濟”崗位調研項目。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研究 內容簡介
黃河三角洲高效牛態經濟區是國家規劃的**個生態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研究》站在區域經濟戰略高度,在對黃河三角洲發展條件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調整的要求.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具有宏觀性、前瞻性、創新性與可操作的觀點和建議。如海洋經濟問題的“海陸統籌”、城鄉一體化問題的“城鄉統籌”、生態旅游發展的“文化訴求”、生態農業發展的“話語權”等研究所展現的觀點,不僅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具有現實指導性,而且對全國經濟禮會可持續發展具有蘑要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研究 目錄
一、黃河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面臨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分析
三、加快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總體思路
四、加快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戰略重點
五、加快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對策措施
第二章 黃河三角洲(東營)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研究
一、黃河三角洲(東營)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條件分析
二、黃河三角洲(東營)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點和難點
三、加快黃河三角洲(東營)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建議
第三章 黃河三角洲統籌城鄉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一、東營市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做法
二、東營市統籌城鄉發展實踐的啟示
第四章 深化黃河三角洲城市品牌的戰略
一、品牌戰略深化問題的提出
二、東營“黃河水城”建設現狀分析
三、“黃河水城”品牌戰略需要深化的幾個問題
四、國內外水城建設的不同特色及啟示
五、“黃河水城”功能的強化和項目擴展的原則及項目舉例
六、“黃河水城”品牌戰略深化的對策建議
第五章 黃河三角洲(東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路徑
一、東營市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探索
二、東營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三、東營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對策建議
第六章 黃河三角洲(東營市)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抉擇
一、東營市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環境
二、東營市創新發展海洋經濟的基礎條件與優勢
三、東營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理論基礎、指導原則與集成創新
四、東營市創新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思路
第七章 黃河三角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特征
二、黃河三角洲農業自然資源特點和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黃河三角洲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四、黃河三角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戰略重點
五、實現黃河三角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措施
第八章 黃河三角洲(東營)生態旅游深度開發對策
一、引言
二、東營旅游資源概況及評價
三、東營生態旅游發展的過程
四、東營生態旅游深度發展的機遇
五、東營發展生態旅游的制約因素及突破點
六、東營以黃河文化為主線生態旅游深度發展的產品策劃原則及項目舉例
七、東營以黃河文化為主線生態旅游深度發展的對策
附錄1 東營旅游資源一覽表
附錄2 建設立體數字模型黃河游覽項目建議
一、立體動感數字模型黃河游覽項目簡介
二、所需費用
三、建設這一項目的意義
附錄4 媒體采訪報道
一、“黃三角”開發破題
二、讓“黃三角”變“金三角
三、面向大海,水陸統籌謀劃“黃三角——鄭貴斌訪談
四、“黃三角”政策憧憬——訪山東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鄭貴斌
五、“黃三角”有望升為“國”字號——訪山東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山東省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貴斌
六、“黃三角”開發有望成為國家戰略
七、“黃三角”:東部沿海*后一塊凈土
八、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正式獲批
九、“黃三角”如何下好生態棋?
十、“黃三角”打造高效生態經濟區
十一、起飛黃河三角洲
十二、求解開發與保護矛盾
十三、生態經濟:“黃三角”試行區域經濟新路徑
十四、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十五、我省“黃三角”今年有望入圍
十六、*具開發潛力的大河三角洲
十七、“黃三角”批準在即,山東各路資本火熱追逐
十八、我國*后低碳開發大河三角洲踏上創業征程
十九、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研究 節選
黃河三角洲高效牛態經濟區是國家規劃的**個生態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研究》站在區域經濟戰略高度,在對黃河三角洲發展條件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調整的要求.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具有宏觀性、前瞻性、創新性與可操作的觀點和建議。如海洋經濟問題的“海陸統籌”、城鄉一體化問題的“城鄉統籌”、生態旅游發展的“文化訴求”、生態農業發展的“話語權”等研究所展現的觀點,不僅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具有現實指導性,而且對全國經濟禮會可持續發展具有蘑要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研究 相關資料
插圖:以濱州市為例,已形成了糧食、棉花、畜牧、水產、林果、蔬菜、桑蠶、食用菌八大農業支柱產業,2007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109.57億元;農業標準化加快發展,到2007年,全市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達到150萬畝,認定市級農業標準化基地33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1個,綠色食品31個,有機食品14個;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75家,其中省級35家、國家級2家;農產品品牌培育不斷取得新進展,已注冊“黃河五道口牌”大米等40個農產品商標,“沾化冬棗”獲得國家名牌農產品,18家農業龍頭企業分別獲得“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等榮譽稱號。(三)加工制造業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黃河三角洲地區依托資源優勢和生產要素成本較低的優勢,大力發展工業產業,工業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原油、原鹽、純堿、溴素等生產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化工、紡織、造紙、機械、食品等行業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涌現出了魯北化工、山東海化、山東活塞、魏橋棉紡、晨鳴紙業、華泰紙業等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的大型龍頭企業。目前,黃河三角洲地區已形成了以化工、輕工、機械、紡織、食品加工等為支柱的加工制造業產業體系。近年來,黃河三角洲地區在發展加工制造業的過程中,重視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集群培育,加工制造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2007年,黃河三角洲地區加工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0.5%,雖然仍明顯低于86.3%的全省平均水平,但比2002年提高了23.0個百分點;黃河三角洲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18.6%(全省平均水平為29.2%),比2002年提高了11.9個百分點。(四)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第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公路交通方面,形成了以高等級公路為主框架、農村公路配套聯網、城鄉一體、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運輸網絡。東營市、濱州市境內等級公路通車里程2007年底分別達到7525公里、13661.8公里,實現了鄉鄉、村村通柏油路;途經青島、濰坊、東營、濱州的榮烏高速公路山東段于2008年9月底全線貫通,實現了黃河三角洲與膠東半島、京津冀等經濟區的緊密連接;榮烏高速、220國道、永館路三條主干道使濱州、東營這兩個黃河三角洲的主體城市緊密相連。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