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文學家與海大園 本書特色
《文學家與海大園》是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
文學家與海大園 內容簡介
本書分成鏗鏘足音、文學守望、作家屐痕和再鑄輝煌等四個部分,以時間為線索,結合其歷史地位進行編排。鏗鏘足音,主要介紹在海大工作時間較長或者對青島文學貢獻較大的一些作家,如楊振聲、王統照、聞一多、梁實秋、臧克家、吳伯簫、馮沅君、沈從文、老舍、洪深、蕭軍等;文學守望,主要介紹一些在海大園步入文壇,后來成為文學名家的一些作家,或在海大園主要從事教育的知名作家。如宋春舫、蔡天心、徐中玉、方令孺、孫大雨、王林、臧云遠、高蘭、成仿吾等;作家屐痕,主要介紹一些游學于海大園,短時間逗留的作家。如巴金、胡適、卞之琳、石評梅、蘇雪林、楊朔、郁達夫、葉公超、張天翼、李季、艾蕪和雷加等;再鑄輝煌,主要介紹王蒙先生加盟海大以來的各位作家和文學史家。
對于每一位文學家,以他們的一生作為參照,以文學的筆法,評傳的形式進行撰寫,重點反映他們在校期間以文學創作為主的文化活動,以期揭示出他們與海大園的淵源關系和對海大人文發展所作的貢獻。
文學家與海大園 目錄
**輯 鏗鏘足音
一 楊振聲:躬身執教后人仰
二 聞一多:從詩人到學者
三 梁實秋:著作無虛日 文章惠人間
四 沈從文:云影波光度盛年
五 臧克家:碧海沃土育詩翁
六 吳伯簫:“山屋”里飛出的《羽書》
七 老舍:海大園里的盛年華章
八 洪深:《劫后桃花》溢芳菲
九 臺靜農:新文學的燃燈人
十 王統照:青島新文學的拓荒者
十一 馮沅君、陸侃如:“愛”、“美”結合名重學林
十二 呂熒:人的花朵
十三 李希凡、藍翎:從海大園走出的“小人物”
十四 蕭軍:海大園里覓文思
第二輯 文學守望
一 宋春舫:中國現代話劇運動的先驅
二 陳夢家:“一多樓”的常客
三 方令孺:獨具藝術風采
四 孫大雨:與梁實秋譯莎起紛爭
五 費鑒照:聞序梁評的《英國詩人論》
六 周學普:在青島首譯《歌德對話錄》
七 趙少侯:山大逸事
八 王林:領導學校左翼文化運動
九 蔡天心:在校創作《東北之谷》
十 趙瑞蕻:《紅與黑》的首譯者
十一 徐中玉:從學生到老師
十二 丁西林:在物理和戲劇之間
十三 臧云遠:從旁聽生到藝術系主任
十四 高蘭:崢嶸歲月詩笛吹
十五 成仿吾:情系青島
第三輯 作家屐痕
一 石評梅:兩天一夜的青島之旅
二 胡適:演講譯莎挖人才
三 巴金:小住七日筆未閑
四 卞之琳:來校借錢出書
五 蘇雪林:描寫青島**人
六 郁達夫:應邀來校演講
七 楊朔:為學生講授散文創作
八 李季、張天翼、艾蕪、雷加:與中文系學生談文學
九 葉公超:在青島為沈從文拍照
十 周而復:為海大出版社題詞
第四輯 再鑄輝煌
一 王蒙:重振海大人文的領軍人物
二 延續傳統再鑄輝煌
(一)人文璀璨足音鏗鏘
(二)名家教學影響深遠
(三)客座教授大師風范
(四)駐校作家,國內首創
參考文獻
后記
文學家與海大園 節選
《文學家與海大園》位于黃海之濱、青島灣畔、八關山下的中國海洋大學校園,即海大園,是中國高等學府十大名園之一,它以悠久的歷史、濃郁的文化和旖旎的風光聞名于世。當我們漫步在海大園內,會時時處處感受到它所獨有的山的氣質和海的神韻、相映成輝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在其他高校,人們往往是在建筑中尋找綠色,而在海大園里,你只能在綠色中尋找建筑。在季節的舞臺上,這里有春天絢爛奔放的櫻花,夏日清涼舒爽的海風,秋季金黃名貴的白果,冬令青綠蒼翠的松柏。掩映在鮮花與蒼翠之間的是依山設計、布局工整、灰磚紅瓦、格調協調而充滿異國情調的建筑。站在八關山巔,俯瞰海大園,就會更加深刻地領悟到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獨特魅力。
文學家與海大園 相關資料
插圖:聞一多先生的摯友、美學家朱自清認為,聞一多的一生既是詩人又是學者和民主戰士。這三種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時間的不同或隱或現。從1925年到任教于國立青島大學的1930年,是他的詩人時期。一首回腸蕩氣的浪漫主義詩歌《奇跡》,結束了他的詩人生涯,并開始了他的學者生涯。青島是他詩人與學者生涯的分水嶺。在青島,他完成了從詩人向學者的轉變。聞一多學術研究起步于唐詩,在唐詩研究中,他又是以杜甫研究作為門徑的。他說要了解杜甫詩需要理解整個唐詩,要理解唐詩,需要了解唐詩需要先了然唐代詩人的生平。基于這種研究思路,聞一多按部就班地開展了《全唐詩》的研究工作。聞一多在國立武漢大學任教期間,開始杜甫的研究工作,原因是“杜甫是詩中之圣”。在評論作家時,聞一多主張人格與詩才并重;而杜甫這位千百年來享有盛名的詩人,使他傾倒,那許多具有強烈現實意義的詩篇,那許多博大瑰偉而謹嚴、深刻、觀察入微的詩篇,使他“不能忘記”。杜甫是他下力氣最大,著述最多的一個詩人。武大期間,聞一多研究成果有兩項,一項是在1928年8月出版的《新月》第1卷第6號上,聞一多發表了傳記散文《杜甫》未完稿,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杜甫的肖像,寫出了他個人想象中的“詩圣”,這是他研究唐詩的牛刀初試。聞一多的第二項成果是《少陵先生年譜會箋》。在這項研究中,聞一多采取了考證與校訂的研究方法,對杜甫的身世、生平、作品以及和杜甫有關的各種材料,進行了廣泛的搜集和深入細致的考證工作。《杜少陵年譜會箋》分4次刊在武漢大學《文哲季刊》上,時間分別是1930年4月,第一卷第一期;1930年7月,第一卷第二期;1930年10月,第一卷第三期;1931年1月,第一卷第四期。這是聞一多獻給“詩圣”的禮品。“差不多杜甫每一首詩,他都給考訂了著作的年月”(朱湘《聞一多與(死水)》)。在《杜少陵年譜會箋》中,聞一多將前人數十種杜甫年譜加以匯集箋注,而且注意輯人了當時音樂、繪畫、宗教、文獻等史料,把杜甫及其文學創作放至一個大的文化史的背景下考察,是對傳統年譜的一個創新。他采用“據詩以證事”的方法,以傳主有時間、地點可考的詩作來印證他的行蹤,同時在考據中雜以論析和“疏通篇旨”,盡量做到有理有據,周密翔實,無懈可擊。此文一出,即刻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好評如潮。
文學家與海大園 作者簡介
楊洪勛,山東萊州人。1985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海洋大學副研究館員。致力于中國海洋大學校史和青島文化研究,出版專著《聞一多:從詩人到學者》。有多篇論文發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