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陜農村社會-以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85889
- 條形碼:9787500485889 ; 978-7-5004-8588-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陜農村社會-以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研究 本書特色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陜農村社會:以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研究》是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陜農村社會-以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結項成果.該書主要立足于新發現的以及已出版的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以中國中西部地區晉西北興縣14村(調查時屬于既未經過土地革命又無大地主的普通小農經濟村莊)、陜北神府縣直屬鄉8村(調查時屬于已經過土地革命且無地主階級的經濟“均化型”村莊)及米脂縣楊家溝村(調查時屬于未經過土地改革而仍保存著大地主經濟的典型村莊)為中心研究區域或研究骨架,以地方或地域為研究方式,以目前中外先進的社會科學理論為基礎,闡述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晉陜農村在“黃土、革命與日本入侵”場景下的基本面貌及其發生演變的歷史。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陜農村社會-以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研究 目錄
一 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的學術價值
二 本書研究中的相關問題
上篇 晉西北根據地農村租佃制度與借貸關系
**章 地權分配與租佃體系
一 地權分配
二 租佃形式
三 租率
四 減租與交租
五 結語
第二章 借貸關系
一 農村借貸形式
二 農民借貸情形
三 戰爭與革命場域中的借貸關系
四 結語
中篇 根據地農村的三種經濟型態
第三章 革命中的陜北農村:米脂縣的“大地主經濟”
一 米脂地主經濟的一般性考察
二 案例解讀:楊家溝馬氏地主集團之租佃關系
第四章 革命中的晉西北農村:興縣的傳統“中農化”小農經濟
一 “中農化”的傳統自耕農型經濟
二 共產黨革命與“中農化”小農經濟的強化
三 階級分化與“中農社會”的擴張
四 結語
第五章 土地革命后的陜北農村:神府縣的“均化”型小農經濟
一 直屬鄉八村地權關系
二 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
三 農業生產發展緩慢的原因
四 結語
下篇 村選·村領袖與村政權
第六章 1941年“村選”與晉西北根據地基層政權重構
一 村選條例的頒行與村選動員
二 村選中各階層的政治反應
三 村選的績效與不足
四 村選后村政權的運行
第七章 “張初元模式”與共產黨重構下的晉西北鄉村領袖
一 從煤工到村領袖
二 政治崛起與“張初元模式”
三 “張初元模式”的特點及構造機理
四 結語
第八章 晉西北根據地基層干部群體
一 社會組織結構
二 選拔機制與運行體系
三 角色與地位
四 結語
第九章 土地革命與神府縣鄉村政權之演變
一 土地革命與直屬鄉八村政治經濟結構之變化
二 直屬鄉基層政權組織的“中農化”
三 結語
主要征引文獻目錄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陜農村社會-以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研究 節選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陜農村社會:以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研究》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結項成果.該書主要立足于新發現的以及已出版的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以中國中西部地區晉西北興縣14村(調查時屬于既未經過土地革命又無大地主的普通小農經濟村莊)、陜北神府縣直屬鄉8村(調查時屬于已經過土地革命且無地主階級的經濟“均化型”村莊)及米脂縣楊家溝村(調查時屬于未經過土地改革而仍保存著大地主經濟的典型村莊)為中心研究區域或研究骨架,以地方或地域為研究方式,以目前中外先進的社會科學理論為基礎,闡述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晉陜農村在“黃土、革命與日本入侵”場景下的基本面貌及其發生演變的歷史。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陜農村社會-以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研究 相關資料
荒地多,是山岳地區——晉西北的一個普遍現象,一般各階層占有的土地中均有一些荒地,在地廣人稀的興縣、岢嵐、寧武等縣更是如此。在此之外,還有一種為恢復地力以增加產出的休耕地——“壓青地”。所謂“壓青地”,即農戶有意識地將梁地拋荒3年,使之蔓生荒草,第三年翻草肥田,第四年開始下種,連續耕種3年,第一年種胡麻或黃芥,第二三年種谷子或莜麥,第四年再一次使土地荒蕪。農戶以此為周期,不斷輪轉,以達到提高地力和增產增收的目的。這種土地休耕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亦增加了荒地數量。地主、富農、中農、貧農以及雇農每戶平均占有荒地分別為25.03畝、1.61畝、2.26畝、1.12畝、0.94畝,各階層農戶所有荒地占本階層土地之比率分別為5.59/5、1%、4.1%、6.4%、23.7%。地主荒地數量及其占本階層所有土地百分比較其他階層為多,除土地需休耕等因素外,更多的是因其勞動力與土地占有不對稱之故。同時,晉西北農村地廣人稀、土地貧瘠,許多質量低劣的土地無法出租或很少有人愿意租種,地主除出租或自種一小部分外只好任其荒蕪。有些地方,地主荒地面積相當大,如興縣石嶺子村地主荒地數量占其所有地的30%。富農階層荒地戶均畝數及其占本階層所有土地的百分比較其他階層為少,則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其勞動力與土地的配置較其他階層更為合理。中農、貧農因受勞動力與資本等因素的限制,有時并不能將從別人那里租來的土地全部用盡,土地拋荒現象或程度相對而言比較嚴重。中農、貧農、雇農各階層所有荒地占本階層全部土地的比重依次增多,諸如比重最大的雇農階層達到23.7 %。各階層農戶荒地比重層級遞增的發展趨勢,實際上從背后折射出各農戶擁有土地的質量乃是按照他們各自的經濟實力進行排序的——經濟實力越弱,土地質量就越差;經濟實力越強,土地質量就越好。一言以蔽之,晉西北地權分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性。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陜農村社會-以張聞天晉陜農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研究 作者簡介
岳謙厚(1969~),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華民國史及中共黨史研究。重要著作有《顧維鈞外交思想研究》、《民國外交官人事機制研究》、《顧維鈞與抗日外交》、《黃土·革命與日本入侵: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西北農村社會》、(《戰時日軍對山西社會生態之破壞》、《日本占領期間山西社會經濟損失的調查研究》、《媒體·社會與國家:與20世紀初期之中國》、《民國史紀事本末·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抗日戰爭史》等,發表論文百余篇。張瑋(1969~),山西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及中共黨史研究。重要著作有《戰爭·革命與鄉村社會:晉西北租佃制度與借貸關系之研究》、《閱讀革命:中共在晉西北鄉村社會的經歷》、《20世紀初期中國社會之演變:國家與河南地方精英(1900~1937)》等,在《中國鄉村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黨的文獻》、《歷史檔案》、《光明日報》等期刊發表論文五十余篇。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