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數字出版傳播特性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61141
- 條形碼:9787504361141 ; 978-7-5043-6114-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出版傳播特性研究 本書特色
《數字出版傳播特性研究》:媒介新景觀——數字出版的興起
數字化的信息處理方式
超文本的信息組織方式
超媒體的信息呈現方式
互動的信息獲取方式
開放的信息形成方式
數字出版傳播特性研究 內容簡介
10年前,新世紀的大幕剛剛拉開,電視系就已開始著力推動年輕教師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工作,將教學、科研和新聞實踐緊密結合。到現在將近十年了,他們次第完成學業,一起完成的是從不同視角對當前色彩斑斕的媒介景觀的關照和研究。當一本本厚厚的博士論文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知道,一批青年學者從這里,開始了自己的學術道路。幾經努力,這套“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博士文庫”終于問世了。這套文庫的作者,都是獲得博士學位的青年學者。從他們身上,我能夠感受到新時代學術的朝氣。盡管他們各自人生閱歷、知識背景、生活目標不盡相同,但是讀書生活卻給了他們同樣的學術傳統、學術理念、學術規范與方法的熏陶。在動筆寫序的時候,我的心里有一種釋然、一種期待,同時還有一種隱隱的擔心。
數字出版傳播特性研究 目錄
文獻綜述
**章 媒介新景觀——數字出版的興起
**節 數字出版興起的背景
一、數字出版傳播環境的形成
二、數字出版的概念
第二節 數字出版的形式
一、數據庫
二、軟件讀物
三、電子書
四、數字期刊
五、數字報紙
六、bbs
七、博客
第三節 數字出版與傳播理論
一、進化的媒介發展史
二、數字出版是傳播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
三、數字出版信息傳播與傳統信息傳播模式的差異
第二章 數字化的信息處理方式
**節 數字與數字化
一、“0”與“1”
二、二進制
三、比特是什么
第二節 數字出版的數字化歷程
一、二進制語言逐漸豐富下的數字化發展
二、尼爾森仙度(xanadu)計劃
三、古登堡計劃
四、我國的數字出版
第三節 數字出版處理信息的特點
一、沒有重量
二、跨空間傳播
三、速度快
四、容量大
五、信息還原能力強
第三章 超文本的信息組織方式
**節 “超文本”溯源
一、超文本思想的萌芽
二、超文本思想的拓展
三、超文本概念的提出
四、超文本的推廣
第二節 媒介中的超文本
一、從文本到超文本
二、超文本在媒介中的演化
第三節 超文本組織信息的特點
一、非線性
二、去中心
第四節 超文本作品的流變
第四章 超媒體的信息呈現方式
**節 超媒體的概念
一、多媒體的概念
二、超媒體的概念
三、計算機的超媒體歷程
第二節 超媒體信息呈現方式的緣起
一、超媒體元素的發展歷程
二、數字出版對超媒體的追求
第三節 超媒體信息呈現方式的特點
一、模擬“真實情境”
二、體驗式參與
三、構造式呈現
第五章 互動的信息獲取方式
第六章 開放的信息形成方式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數字出版傳播特性研究 節選
《數字出版傳播特性研究》內容簡介:10年前,新世紀的大幕剛剛拉開,電視系就已開始著力推動年輕教師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工作,將教學、科研和新聞實踐緊密結合。到現在將近十年了,他們次第完成學業,一起完成的是從不同視角對當前色彩斑斕的媒介景觀的關照和研究。當一本本厚厚的博士論文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知道,一批青年學者從這里,開始了自己的學術道路。幾經努力,這套“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博士文庫”終于問世了。這套文庫的作者,都是獲得博士學位的青年學者。從他們身上,我能夠感受到新時代學術的朝氣。盡管他們各自人生閱歷、知識背景、生活目標不盡相同,但是讀書生活卻給了他們同樣的學術傳統、學術理念、學術規范與方法的熏陶。在動筆寫序的時候,我的心里有一種釋然、一種期待,同時還有一種隱隱的擔心。
數字出版傳播特性研究 相關資料
第三節 數字出版研究的現實意義及方法一、數字出版研究的現實意義及價值20世紀末,互聯網的出現,帶給人們的不僅是一種新技術,而且是一種嶄新境界、新的工作生活方式。它引發了各個領域的變革,理論研究、技術更新、產業調整都緊跟著數字信息科技的步伐前進。數字出版產業也許是受其影響最快的領域之一。作為一個產業,數字出版不僅有巨大的利潤空間,同時也是進行信息傳播研究不能回避的一個議題。在本書中,努力想突破的地方在于,把“數字出版”放在整個大的信息傳播環境中進行考察。從媒介的進化中來考察數字出版的意義。用保羅·萊文森和麥克盧漢的相關理論來理解數字出版在媒介發展歷史上的意義。中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中都提到了數字出版的特性,并歸納出一些共識性的特點。并且很多研究都是基于數字出版的特性之上展開的,但缺乏對數字出版特性追根溯源的探討。對一種傳播媒介來說,它能傳播怎樣的信息,承載什么樣的信息,讓接受者怎樣得到信息,得到什么樣的一種傳播效果,是與其技術特征、容納符碼的能力相關的。在對傳播學、新聞學以及未來學等多種理論進行學習、考察之后,用以分析數字出版在信息傳播上的特性,對加深數字出版的認識提供幫助。數字出版對傳統媒介的影響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是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先天缺乏的。“今天的網絡媒體,已經不僅僅屬于大眾媒體的范疇,而是全方位立體化地融合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以迥然有別于傳統媒體的方式影響受眾和社會。”①數字出版由于兼具大眾傳播形態和人際傳播形態的一些特征,因此,彌補了傳統大眾傳播媒介的一些先天不足。是一種符合媒介發展軌跡的補償性媒介。本書將通過對數字出版的形成及特征進行分析,從而對新信息技術下的傳播進行積極探索。分析它對傳統大眾媒介形成的挑戰并努力探索傳統大眾媒介在新媒介環境下的突圍之路。二、數字出版研究的難點、重點研究數字出版有很多個角度,比如,可以從技術層面研究數字出版的制作;可以從營銷角度研究作為產業的數字出版。 后記 春暖花開之時,本書書稿終于畫上了句號。本書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這是一個艱難的結束。我清醒地知道,完成的只是對“數字出版”的一次簡單觸摸。在觸摸過程中,甚至會有“盲人摸象”的武斷。但,我相信,這也將是一個愉快的開始。在接近、探究數字出版的過程中,我由衷地體察到“數字出版”給社會、給人、給思維方式帶來的改變。我欣賞并贊嘆這種變化。在以后的學習和研究中,將以一種愉悅的方式,繼續對它的探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感謝我的導師朱羽君老師。在和朱老師的交流中,“溫暖”、“智慧”和“力量”是我經常感受到的三個關鍵詞。能向別人傳遞“溫暖”、“智慧”和“力量”也是我的夢想。我在留校的同時,開始博士生學習,一方面,要熟悉新的工作環境,回報工作;一方面,又要完成博士生的學習。兩種身份的變換,讓我感受到很撕扯。在這種撕扯中,逐漸消解了我的力量、我的自信
數字出版傳播特性研究 作者簡介
程素琴,現任教于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1998年畢業于山西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 3年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2003年赴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Westminster University)進修。2005年參與北京廣播學院/德國之聲,Broadcasting Management培訓項目。2008年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獲廣播電視新聞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媒介融合、數字出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