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合肥盆地東部對郯廬斷裂的沉積響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01529
- 條形碼:9787565001529 ; 978-7-5650-0152-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合肥盆地東部對郯廬斷裂的沉積響應 本書特色
本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272094)和勝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項目管理部委托“安參1井同位素年代學法地層年齡測定”項目的支持下,選擇郯廬斷裂帶南段及旁側地塊-合肥盆地作為研究對象。始終是以斷裂-沉積響應為主線,以新的理論和有效的測試數據,通過對郯廬斷裂帶旁側地塊-合肥盆地的沉積響應研究,進而對控盆邊界斷裂一郯廬斷裂帶的演化進行了分析。
合肥盆地東部對郯廬斷裂的沉積響應 內容簡介
合肥盆地為中、新生代陸相盆地,位于華北板塊南緣、郯廬斷裂帶西側近旁側。合肥盆地的形成、發展和演化與郯廬斷裂帶的活動表現出良好的響應關系。本書通過對郯廬斷裂帶的構造特征及對斷裂帶的同位素年代學研究,探討了郯廬斷裂帶(尤其是南段)的演化規律,提出了郯廬斷裂帶經歷了碰撞造山期的轉換走滑、早白堊世早期的平移運動、晚白堊世至古近紀的伸展運動和新近紀以來的逆沖反轉四大演化階段。通過對盆地東部的沉積特征研究,發現盆地的沉積可容空間、盆地的沉積與郯廬斷裂帶的演化有著明顯的響應關系,提出了不同演化階段盆地特征,在同造山期屬于走滑盆地、早白堊世時期為走滑撓曲盆地、晚白堊世至古近紀時期為伸展斷陷盆地和新近紀以來盆地產生了反轉。位于郯廬斷裂帶旁側的合肥盆地東部形成和演化與斷裂演化密切相關,本書總結了郯廬斷裂帶的特征與演化,論述了盆地(東部)沉積與斷裂活動的響應關系。
本書是以構造地質學研究為指導思想,以郯廬斷裂帶的構造特征與演化為主線,通過對合肥盆地(尤其是東部)的沉積特征的研究,深入研究了盆地的沉積可容空間與沉積對郯廬斷裂帶活動的響應。探討了斷裂對盆地沉積及油氣的控制與影響。該成果不僅對盆地與斷裂的響應關系研究方面有著一定的理論意義,而且為下一步在該區尋找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提供了重要參考。
合肥盆地東部對郯廬斷裂的沉積響應 目錄
**章 走滑斷裂與走滑盆地
**節 走滑斷裂
一、走滑斷裂研究概述
二、走滑斷裂及其相關構造
三、走滑斷裂作用機制
第二節 走滑盆地
一、走滑盆地概念
二、走滑盆地分類
第二章 郯廬斷裂帶研究概況
**節 郯廬斷裂帶的演化
一、郯廬斷裂帶的起源問題
二、郯廬斷裂帶的走滑時代證據及平移距離
三、郯廬斷裂帶的伸展活動
四、郯廬斷裂帶的擠壓活動
第二節 郯廬斷裂帶對巖漿活動和盆地的控制
一、郯廬斷裂帶對巖漿活動的控制
二、郯廬斷裂帶對盆地的控制
三、郯廬斷裂帶與合肥盆地的關系
第三節 大別造山帶與合肥盆地
第三章 合肥盆地特征
**節 合肥盆地周邊構造
一、合肥盆地西部邊界特征
二、合肥盆地北部邊界特征
三、合肥盆地南部邊界特征
第二節 合肥盆地地球物理場特征
一、重力場特征
二、磁場特征
三、電性特征
四、速度場特征
第三節 合肥盆地基底與蓋層
一、基底特征
二、盆地蓋層
第四節 盆地構造格架及單元劃分
一、盆地構造格架
二、盆地構造單元劃分
第四章 合肥盆地沉積地層的同位素年齡測定
**節 安參1井地層黏土礦物x射線衍射分析
一、井下樣品采集
二、樣品制備
三、x射線衍射分析
第二節 地表樣品的x射線衍射分析
第三節 合肥盆地地層同位素年齡測定
一、伊利石樣k-ar同位素年齡測定及解釋
二、大理巖pb-pb等時線法測年及解釋
第四節 安參1井同位素法測年結果綜合解釋與地層劃分
第五章 合肥盆地對郯廬斷裂帶同造山走滑活動的沉積響應
**節 郯廬斷裂帶同造山期走滑構造
一、合肥盆地東緣郯廬斷裂帶同造山走滑構造
二、大別造山帶東緣郯廬斷裂帶同造山走滑構造
第二節 郯廬斷裂帶同造山期走滑活動的年代學證據
第三節 合肥盆地同造山期構造屬性與前陸變形格局
第四節 合肥盆地東部侏羅系對郯廬斷裂帶的沉積響應
一、盆地內侏羅系充填序列及沉積相
二、沉積分布及地震相特征
第五節 合肥盆地形成與同造山期郯廬斷裂帶的關系
一、同造山期郯廬斷裂帶的構造型式
二、同造山期盆地形成模式
第六章 合肥盆地對郯廬斷裂帶早白堊世走滑活動的沉積響應
**節 合肥盆地東緣郯廬斷裂帶造山后的走滑運動
一、郯廬斷裂帶造山后的走滑運動基本特征
二、造山后郯廬斷裂帶走滑構造的同位素年代學證據
第二節 合肥盆地下白堊統的沉積響應
一、盆地充填序列
二、盆地沉積物源分析
三、下白堊統沉積環境及沉積相
第三節 合肥盆地早白堊世走滑期構造模式及動力學背景
一、合肥盆地早白堊世走滑構造模式
二、區域動力學背景
第七章 合肥盆地對郯廬斷裂帶伸展活動的沉積響應
**節 合肥盆地東緣郯廬斷裂帶的伸展活動
第二節 盆地內近東西向斷裂構造特征
第三節 合肥盆地的沉積響應
一、盆地的沉積充填序列
二、盆地沉積物源系統分析
三、沉積相特征
四、脈動式伸展型式
第四節 伸展期合肥盆地的形成模式
第五節 伸展構造的區域動力學背景
第八章 郯廬斷裂帶新近紀以來的擠壓構造與合肥盆地的反轉
**節 反轉構造特征
一、盆緣(郯廬斷裂帶)逆沖構造特征
二、反轉斷層組合
三、褶皺作用
四、構造抬升與剝蝕量估算
第二節 郯廬斷裂帶及盆地新近紀以來應力場分析
一、斷層擦痕資料的計算結果與解釋
二、節理統計及應力場分析
第三節 反轉構造的動力學背景
第四節 反轉構造與油氣
第九章 主要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合肥盆地東部對郯廬斷裂的沉積響應 節選
《合肥盆地東部對郯廬斷裂帶活動的沉積響應》,本書通過對郯廬斷裂帶的構造特征及對斷裂帶的同位素年代學研究,探討了郯廬斷裂帶(尤其是南段)的演化規律,提出了郯廬斷裂帶經歷了碰撞造山期的轉換走滑、早白堊世早期的平移運動、晚白堊世至古近紀的伸展運動和新近紀以來的逆沖反轉四大演化階段。通過對盆地東部的沉積特征研究,發現盆地的沉積可容空間、盆地的沉積與郯廬斷裂帶的演化有著明顯的響應關系,提出了不同演化階段盆地特征,在同造山期屬于走滑盆地、早白堊世時期為走滑撓曲盆地、晚白堊世至古近紀時期為伸展斷陷盆地和新近紀以來盆地產生了反轉。位于郯廬斷裂帶旁側的合肥盆地東部形成和演化與斷裂演化密切相關,本書總結了郯廬斷裂帶的特征與演化,論述了盆地(東部) 沉積與斷裂活動的響應關系。
合肥盆地東部對郯廬斷裂的沉積響應 作者簡介
劉國生,男,博士。長期從事研究生、本科生的構造地質學及盆地分析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曾先后參加了國家“六五”“七五”科技攻關項目2項;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9項;參加、主持省部級橫向課題12項。參加并主持完成科研報告12部,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文章70余篇。參加的安徽省教育廳“地球科學專業群巢湖開放型實習基地的建設”項目,曾獲教育部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獲安徽省教育廳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