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培根散文精選 本書特色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文豪。他因一句“知識就是力量”而在我國文學界名聲大噪。其實,他真正聞名的是在哲學和散文領域。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本書,去領略一下他在散文領域的輝煌風采。本書收錄了他的兩部*具代表性的散文集:《論人生》和《古人的智慧》。
培根散文精選 內容簡介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杰出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著有《學術之進步》、《新工具》、《新大西島》和《隨筆集》等。《隨筆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書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所以今人讀《隨筆集》猶如聽一位睿智的老者談經論道,對修身養性不無裨益。
本書收錄了《隨筆集》,即書中的上卷:論人生。此外,本書還收錄了下卷:古人的智慧。
培根散文精選 目錄
論真理
論死亡
論宗教一統
論復仇
論厄運
論作偽與掩飾
論父母與子女
論結婚與獨身
論嫉妒
論愛情
論高位
論勇氣
論善與性善
論貴族
論叛亂
論無神論
論迷信
論游歷
論王權
論議事
論延遲
論狡猾
論自謀的智慧
論革新
論敏捷
論小聰明
論友誼
論消費
論邦國的真正偉大之處
論養生
論猜疑
論辭令
論殖民地
論財富
論預言
論野心
論宮劇與盛會
論人的天性
論習慣與教育
論幸運
論高利貸
論青年與老年
論美
論殘疾
論建筑
論花園
論交涉
論追隨者和朋友
論請托者
論讀書
論黨派
論禮節與儀容
論稱譽
論虛榮
論榮華與名譽
論司法
論憤怒
論變易興亡
論謠言
四假象說(節選)
下卷:古人的智慧
前言
卡珊德拉與預言
提豐和造反者
賽克羅波斯(獨眼巨人)和殘酷大臣
那喀索斯,或自戀
司提克斯和盟約
潘與自然
伯修斯與戰爭
恩底彌翁與受寵者
巨人的妹妹與謠言
亞克托安,彭忒烏斯與好奇心
俄耳甫斯與哲學
卡盧姆與物質起源
普洛透斯與物質
門農與早熟
提托努斯與膩味
朱諾的求婚者與卑賤
丘比特與原子
狄俄墨得斯與宗教狂熱
代達勒斯與技工
厄瑞克托尼俄斯與欺騙
丟卡利翁與重生
涅墨西斯與世事無常
阿喀琉斯與戰爭
狄俄尼索斯與欲望
阿塔蘭特與利益
普羅米修斯與人類狀況
伊卡羅斯,斯庫拉與中庸之道
斯芬克斯與科學
普羅塞皮娜與精神
墨提斯與商議
塞壬與享樂
培根散文精選 節選
《培根散文精選》中收錄了從斯威夫特到伍爾夫二百年間十四位作家的隨筆作品。每位作者前面還有譯者所撰寫的作者和作品特色介紹。從英國散文的不朽篇章中,掇英數十篇,出自18-20世紀的十四位作者的手筆。突出地反映了作者們獨有的平和而豐富的情懷,幽默并略帶譏諷的語境。
培根散文精選 相關資料
上卷:論人生論作偽與掩飾掩飾不過是策略或機智中較差的一種,因為要知道什么時候應該說真話,什么時候做實事,需要極強的頭腦和心胸。因此政治家之中較差的一流,是那種善于掩飾的人。泰西塔斯說:“麗維亞同她丈夫的智謀和她兒子的虛偽不相上下。”就是說奧古斯塔斯有智謀,而泰比瑞阿斯善于掩飾。再如,當繆西阿奴斯勸維斯帕顯舉兵攻打維泰立阿斯的時候,他說:“我們現在發起進攻,反對的并不是奧古斯塔斯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也不是泰比瑞阿斯的極端審慎或隱蔽。”這些特質——權謀或策略與掩飾或隱秘——確是一種習慣與能力,并且是應當區分的。因為假如一個人有非凡的洞察力,能夠看得出哪些事應當公開,哪些事應當保密,哪些事應當在半遮半掩中略露一二,并且看得出何時這樣做,對何人有利(這些正即是泰西塔斯所謂的治國與處世的良策)。如此說來,這種掩飾的習慣對他而言是一個障礙,也是一個弱點。但是假如一個人達不到那種明察秋毫的地步,凡事都不得不謹小慎微,最終成為一個掩飾者。因為一個'人在不知道如何選擇和變通的時候,一般來說,選擇最安全最謹慎的途徑比較好。就像視力不佳的人,最好走得慢一些、輕一些。當然,最有能力的人從來都是行事坦白而直爽,這一切都是實至名歸的;如此一來,他們就像訓練有素的馬一樣,深諳何時該停下,何時該轉彎。當他們認為需要掩飾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去掩飾。因為他們一直以忠實正直的形象出現,而且英名遠播,所以很少為人們所懷疑。這種自我掩飾分三等:第一是秘而不宣、緘默不語和保守秘密;就是不讓別人有機會看出或推測出他的為人。第二是消極地掩飾;就是故意露出某些端倪和跡象,掩蓋自己的真正為人。第三是積極作偽,主動騙人;就是故意裝出他原本不是的那種為人。說起第一件事——隱秘,這真是一位懺悔神父的美德。能保守秘密的人確實可以聽到許多懺悔。因為誰肯向一個喋喋不休的人自白呢,因為他有泄密的可能。但是一旦某個人被認為能保守秘密,就會有人向他傾訴,就好像密閉的空氣會攝取外界的空氣一樣;又比如在懺悔中,吐露心跡并沒有實際的意義,僅僅是為圖一時痛快。這樣一來,口風較緊的人能知曉很多的事;畢竟人們大多喜歡宣泄心事,而不是增加心理負擔。簡而言之,秘密能夠稱之為秘密,取決于是否能夠保密。另外,裸露(無論是精神的還是肉體的)總是不美的;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如果隱而不露,便會令人更加尊敬。至于饒舌之人,多半虛妄而且輕信,他不但知無不言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杰出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著有《學術之進步》、《新工具》、《新大西島》和《隨筆集》等。《隨筆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書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所以今人讀《隨筆集》猶如聽一位睿智的老者談經論道,對修身養性不無裨益。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