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青海湟水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發展戰略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852107
- 條形碼:9787503852107 ; 978-7-5038-521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海湟水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發展戰略研究 內容簡介
隨著全球性資源與環境問題的加劇,世界各國政府普遍重視生態環境的研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有限的資源承載力和脆弱的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協調積極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尋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今科學界所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
湟水西起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東至甘肅省永靖縣,穿越青海9個縣(市),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一級支流。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湟水兩岸繁衍生息,湟水孕育了中外聞名的馬家窯、孫家窯、卡約和祁家古代文化,創造了燦爛的河湟文明,在這里有日月山、塔爾寺、柳灣彩陶遺址等眾多名勝古跡。
湟水流經的河湟谷地自古以來就是青海省經濟、文化、政治*為發達,人口*為集中,產業*為繁榮,社會*為進步的地區。省會城市西寧市像青藏高原上的一顆明珠,鑲嵌在湟水岸邊,是青海政詒、經濟、文化和產業的中心,也是青海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源流*為集中和活躍的地區。湟水流域集中了全省近60%的人口和工農業產業,可以說,湟水流域的生態安全事關全省的生態安全,湟水流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決定著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沒有湟水也就沒有今天欣欣向榮的青海。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歷來重視這一區域的生態建設和保護工作,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農村新能源建設、人工增雨等一系列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使湟水流域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轉變,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由于歷史、氣候和人為等綜合原因,湟水流域各級政府和農牧民投入能力有限,生態治理規模小、見效慢,治理速度遠遠趕不上惡化速度,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湟水流域生態整體惡化的趨勢,湟水流域森林資源少,分布不均,水源涵養能力下降、水土嚴重流失、水質遭受污染、自然災害頻繁等生態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嚴重地制約了青海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影響到青海東部地區的生態安全。湟水流域生態建設整體規劃,綜合治理已迫在眉睫。
青海湟水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發展戰略研究 目錄
**章 自然地理
**節 地理位置
一、位置
二、行政區劃
第二節 地貌地形
一、地貌地形概述
二、地貌分區
第三節 地質
一、地層
二、斷裂構造
第四節 氣候
一、氣候特征
二、氣溫
三、降水
四、日照
五、風
六、蒸發量
第五節 水文
一、河流與水利工程
二、水資源分區
三、地表水資源量
四、地下水資源量
五、水資源總量
第六節 土壤
一、土壤分類
二、土壤類型及其特征
第二章 社會經濟
**節 社區
一、機構
二、人口
第二節 經濟
一、土地利用
二、國民經濟
三、交通、通訊
四、貿易、旅游
五、文教、衛生
六、工礦企業
第三章 植物資源
**節 植物區系
一、植物區系歷史
二、植物區系的特征
第二節 植被
一、主要植被類型
二、植被的生態學特征
三、植被分布規律
四、影響植被分布的自然因素
第三節 植物種類
一、野生植物
二、栽培植物
第四章 動物資源
**節 脊椎動物區系特征
一、水生動物
二、陸生動物
第二節 動物群及其生態特征
一、高山裸巖動物群
二、荒漠、半荒漠動物群
三、草原動物群
四、濕地動物群
五、森林(灌叢)動物群
六、農田區動物群
第三節 動物數量
一、獸類種群數量
二、鳥類種群數量
第四節 動物資源及評價
一、保護動物
二、特有動物
三、經濟動物
四、動物資源評價與保護
第五章 森林資源
第六章 草地資源
第七章 流域生態環境
第八章 流域生態產業及評價
第九章 生態建設與保護的理論和實踐
第十章 生態建設與保護構想
第十一章 植被恢復與重建
第十二章 生態建設與保護配套工程
第十三章 投資估算與效益評價
第十四章 湟水流域生態建設管理體系
第十五章 湟水流域生態建設保障體系
附件
主要參考文獻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