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近代卷-中華民族精神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728292
- 條形碼:9787508728292 ; 978-7-5087-282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代卷-中華民族精神故事 本書特色
《中華民族精神故事(近代卷)》:讀經典故事,揚民族精神。
近代卷-中華民族精神故事 目錄
近代卷-中華民族精神故事 節選
《中華民族精神故事(近代卷)》內容簡介:維護民族尊嚴、反抗外來侵略的精神: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華兒女不畏強暴、奮勇抗爭,一批批仁人志士肩負起抗擊西方列強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歷史重任。改天換地的革命精神:深重的民族危機激發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變法圖強的改良和革命精神,具體表現為:一是開民智、興民德、鼓民利的啟蒙精神。二是積極主動的變革精神。三是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正視落后、向西方學習的精神:為改變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落后面貌,實現求富求強的目標,中國人民開始了從科技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全方位學習西方的歷史進程。這種精神表現為兩個層面,同時也是向西方學習的兩個階段:**是覺醒意識;第二是追趕意識。追求民主與科學的精神:追求民主與科學是近代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民主與科學,雖然來自西方,但自從被介紹到中國以后,就融入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體系之中,成為重要的精神傳統。
近代卷-中華民族精神故事 相關資料
插圖:“揚武”快船管駕,升守備,加都司銜。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后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水師在英國訂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余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兩洋一地中海一蘇伊士運河一印度洋一兩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同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并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同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途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以總兵記名簡放,并加提督銜。同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軍在牙山口外半島海面,向中國海軍發動突然襲擊。8月1日,中日雙方同時宣戰,甲午海戰爆發了。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后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茍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于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