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經濟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957784
- 條形碼:9787560957784 ; 978-7-5609-5778-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濟法 目錄
經濟法 節選
《經濟法》內容簡介:世界職業教育發展的經驗和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程都表明,職業教育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要素。職業教育這一重要作用和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職業教育承載著滿足社會需求的重任,是培養為社會直接創造價值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教育。職業教育既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又是促進就業的需要。其二,職業教育還承載著滿足個性需求的重任,是促進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具有另類智力特點的青少年成才的教育。因此,職業教育既是保證教育公平的需要,又是教育協調發展的需要。
經濟法 相關資料
如果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作為證人或有其他證據證明該民事行為符合法律規定的實質有效要件的,可以認定有效;一方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提出民事權利的要求,對方未用語言或文字明確表示意見,但其行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認定為默示,不作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或當事人雙方有約定的情況下,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2.法律行為的實質有效要件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下列實質有效要件。(1)行為人應當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律確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實現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只有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才能進行民事法律行為。就自然人而言,無行為能力人是指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其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滿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只能進行與其年齡、智力或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和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但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可以獨立地在其民事權利能力范圍內進行民事活動。就法人而言,民事行為能力隨其設立而產生,隨其終止而消滅。但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行使也要與其民事權利能力范圍相適應,才能發生法律效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一般以核準登記的生產經營和業務范圍為準。一般而言,法人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是統一的,均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成立而產生,隨其終止而消滅。但對于公民來說,有權利能力不一定就有行為能力。法律一般以年齡和精神、智力狀況作為判斷和確定公民行為能力的依據。(2)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是自覺自愿作出 的,并與其內心所表達的意思相一致。法律行為必須是意思表示真實的行為。如果意思表示 不真實,則不能產生法律效力。(3)不得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法律行為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否則只能成為無效的或可撤銷的法律行為。這就是說,如果意思表示的內容與法律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定相抵觸,或者濫用法律的授權性或任意性規定達到規避法律強制規范的目的等,是得不到法律保護的。法律行為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即不得違反社會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二)無效的民事行為1.無效民事行為的概念和情形法律行為欲為有效,須滿足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