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改革要情參閱-第1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190546
- 條形碼:9787501190546 ; 978-7-5011-905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改革要情參閱-第1輯 本書特色
重大政策出臺的臺前幕后,中國改革進程中的重大問題。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誰不改革,誰就下臺。
——鄧小平
改革要情參閱-第1輯 內容簡介
《改革要情參閱》直面社會發展轉型和改革所面臨的挑戰與危機,提供全面、實用的國內外政治、經濟資訊,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探討改革過程中隱藏或者可能爆發的種種重大問題。
《改革要情參閱》關注改革熱點與難點,匯集各階層對改革的訴求,借鑒海外啟示,梳理改革經驗,探討改革路徑,講真話、切時弊、出對策、為各級決策者和產官學媒搭建起信息交流以及探索和推動改革的平臺。
《改革要情參閱》以中央權威研究機構和宏觀決策部門的一流專家學者、高級智囊和政府官員為作者群,這也是決定了其內容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廣泛性。
改革要情參閱-第1輯 目錄
代前言 后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
世界潛在的七大“戰略意外事件”
世界轉向中國式社會主義/福山
一個強悍而脆弱的超級大國崛起/美國《新聞周刊》
大國關系的新調整/楊闖
中國和印度:誰的崛起更令世界憂慮?/李光耀
滯脹在向全球蔓延/謝國忠
誰在制造石油泡沫?/謝國忠
改革要把激勵搞對,讓市場起作用
財政利益“扭曲”財政體制/張曙光 張弛
“地政風暴”為啥奈何不了“地產盛宴”/伊歌
危機催生改革/錢穎一
解構評獎委員會的官味度/顧海兵
思想解放應無止境
解放思想與體制創新/高尚全
以制度改革推進思想開放/鄭永年
道德建設的誤區亟待糾正/許國
思想解放,永無窮期/周瑞金
權力監督是治標,權力制衡才能治本
問責不能成擺設/陳文祥
地方行政問責不要搞“人治”/劉國軍
中國責任政府建設三步走/李軍鵬
認真對待議事規則/仝宗錦
發展基層民主的戰略選擇/李凡
公路常年“高價”何談“公”/余麗生
法律是市場秩序的“守護神”
應提高“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法定刑/朱向東 李素新
反壟斷法中的“社會公共利益”困局/王曉曄
大國要有空間法/高全喜 李斌
刑事辯護打折的背后/李凱
中國經濟,世界的“穩定器”
傷于財政,毀于金融/盧麒元
世行重估中國經濟規模的含義/《經濟走勢跟蹤》課題組
發揮經濟潛實力要邁的三道“坎”/劉世錦
中國經濟發展不能釜底抽薪/武建東
計劃經濟并沒有完全終結
城鄉二元體制中的十個問題/厲以寧
南街村的輝煌還能持續嗎?/新望
中國移動通訊發展或誤入歧途/杜坎·克拉克
中國出口依賴度被高估/喬納森·安德森
中國大豆“退化”之路/張曙光
競爭不能讓弱者的利益“歸零”
現行養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五個問題/林雙林
企業盈利不能以職工低收入為代價/金碚 李鋼
國外是如何穩定物價的/宋養琰 宋潔塵
醫改的真正焦點:“補供方”還是“養供方”/顧昕
政府改革的破與立
大部制:再造政府權力結構的契機/許耀桐
政府改革如何推進/張路雄
打通政府合理行政的制度通道/傅達林
從“以錢養人”到“以錢養事”為何仍不成功/賀雪峰
不受制約的公權會“咬人”
要保護朱文娜,也要保護魏文華/楊支柱
警察職能泛化vs警力不足/聶日明
沒有必要設“烈士節”/蔡永飛
勞動者群體事件多發呼喚法制救濟/喬健
農民無地可種,就等于無路可走
中國農民有增無減,呼喚農村二次改革/陸學藝
搭在弦上的土地變革之箭/韓雪
瑞安試驗:農民經濟合作的方向性啟示/王平
“大學生村官計劃”硬傷多/鄭明懷
改革要情參閱-第1輯 節選
《改革要情參閱(第1輯)》內容簡介:《改革要情參閱》直面社會發展轉型和改革所面臨的挑戰與危機,提供全面、實用的國內外政治、經濟資訊,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層原因,探討改革過程中隱藏或者可能爆發的種種重大問題。《改革要情參閱》關注改革熱點與難點,匯集各階層對改革的訴求,借鑒海外啟示,梳理改革經驗,探討改革路徑,講真話、切時弊、出對策、為各級決策者和產官學媒搭建起信息交流以及探索和推動改革的平臺。《改革要情參閱》以中央權威研究機構和宏觀決策部門的一流專家學者、高級智囊和政府官員為作者群,這也是決定了其內容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廣泛性。
改革要情參閱-第1輯 相關資料
一個強悍而脆弱的超級大國崛起美國《新聞周刊》對美國人而言,2008年是個重要的選舉年。但是,對世界大多數地區而言,2008年是中國之年。關于中國將成為全球大國的沸沸揚揚的預言,已不再是一種預測,而是現實。現在,我們,還有他們,都必須處理好中國的成功。對世界大多數地區而言,2008年目睹中國步入世界舞臺中心,奧運會成為中國期待已久的首次亮相機會。在一個又一個問題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個最重要的國家。想想一年來的事實吧:2007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美國,這至少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第一次有一個國家做到了這一點;中國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國,在5種基本食品中的4種食品、能源以及工業初級產品等消費領域均超過了美國。數月前,中國還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不論是貿易、全球變暖、達爾富爾問題或朝鮮問題,中國都已成為新的未知數,缺之,任何持久的解決辦法的實行都是不可能的。然而,中國人并不這樣看自己。最近出版的《脆弱的超級大國》一書作者蘇珊·舍克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在美國,不論她何時提到這本書的書名,人們總是對她說:“脆弱?中國似乎不脆弱呀。”但在中國,人們會說:“超級大國?中國還不是超級大國。”事實上,中國二者兼是。而中國的脆弱直接與其非凡的崛起相關。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最近曾指出,工業革命期間,歐洲的平均生活標準在他的有生之年(當時他大約40歲)提高了大約50%。他計算,在亞洲,主要是中國,人均生活標準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大約要上漲100倍!中國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一直大得驚人,完全是史無前例,而且中國已經產生了同樣驚人的變化。它用20年的時間經歷了歐洲用兩個世紀才完成的同樣程度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社會轉型。回想一下30年前中國是什么樣子吧。那是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剛剛結束了摧毀大學、中小學和工廠的文化大革命。從那以后,中國有4億人民脫離了貧困,建起了新的城市和城鎮,修建了新的公路和港口,并且正在詳細規劃引人注目的未來。如何面對中國崛起部分學者和政策空談家(還有五角大樓的一些將軍)審視了中國崛起這個問題,認為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大國沖突、甚至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他們說,看看歷史就知道了。當一個新的大國崛起時,它不可避免地要打亂力量對比,擾亂國際秩序,從而獲得公眾矚目的地位。這就使得它與當時(那就是我們)現存的強大力量產生利益沖撞。因此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