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中國農村飲水安全科技新進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468488
- 條形碼:9787508468488 ; 978-7-5084-6848-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村飲水安全科技新進展 本書特色
《中國農村飲水安全科技新進展》是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農村飲水安全科技新進展 目錄
中國農村飲水安全科技新進展 節選
《中國農村飲水安全科技新進展》匯集了2008年11月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和水利部農村飲水安全中心組織召開的“全國農村飲水安全技術交流研討會”的主要成果,共計84篇論文。論文分為六個部分:飲用水源開發與保護,14篇;飲用水凈化處理,20篇;消毒與水質檢測,14篇;雨水集蓄利用,6篇;生活污水處理,7篇;工程設計與管理,23篇。《中國農村飲水安全科技新進展》集中反映了近年有關農村飲水安全科研與工程實踐的*新進展和成果,可為從事農村供排水領域科技開發、工程建設與管理人員,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提供參考。
中國農村飲水安全科技新進展 相關資料
插圖:農業面源具有分散性、隱蔽性、產生時間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空間異質性和不易監測性等特點,因此難以像治理點源那樣采用污水處理廠收集起來進行末端控制。根據農業面源污染的啟動和傳輸過程特點,采取多種生態工程措施在污染物原位和遷移過程中實現滯留和轉化,加強綜合管理措施是當前國內外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方法。歐美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水污染治理過程中發現,即使在將流域內所有的點源污染完全控制,流域水環境質量依然沒有得到預期的改善,特別是水體富營養化問題依然還很嚴重,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面源污染是造成水環境質量沒有得到有效改觀的主要原因。因此開始對面源污染的發生規律開始大量研究,提出了包括植被緩沖帶、人工濕地在內許多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積累了包括BMP在內的許多面源污染控制經驗。我國的公共管理、經濟模式和社會習慣等現階段諸多方面的國情與歐美發達國家情況具有較大的差異,歐美發達國家積累的面源污染控制經驗是基于其自身的現實國情考慮,在我國現有的國情條件下能否采用,技術的應用條件,控制效果如何等都有待檢驗。這就需要我國在充分吸收國外面源污染控制經驗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開發出適合本國特征的面源污染生態防控體系。本文首先介紹國內外常用的農業面源控制措施,然后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提出適合中國特征的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體系。2 農業面源污染的基本特點農業面源污染,也稱農業非點源污染,是指在較大范圍內,溶解的或固體的污染物(如農田中施用的化肥,農藥,土壤顆粒物等)從非特定地點,在降水(或融雪)沖刷作用下,通過徑流過程匯入受納水體(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和海灣等)造成的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如下基本特點:(1)污染物的來源和排放點不固定,排放具有間歇性,發生具有隨機性。因為農業面源污染主要受水文循環過程(主要為降雨以及降雨形成徑流的過程)的影響和支配,而降雨徑流的發生具有隨機性,所以面源污染必然具有隨機性。(2)農業面源污染的范圍與不可控的氣象事件和地質地貌條件相關。農業面源污染物的輸出在空間和時間上不是連續的,發生時機具有潛伏性和滯后性。通常是晴天累積,雨天排放,面源的嚴重危害通常發生在暴雨之后。降雨-徑流和融雪等水文過程是農業面源污染物遷移到受納水體的主要動力。(3)農業面源污染與農業生產活動密切相關。農田管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