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土地制度度下的城市空間演變-當代城市規劃著作大系B1104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07742
- 條形碼:9787112107742 ; 978-7-112-10774-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土地制度度下的城市空間演變-當代城市規劃著作大系B1104 目錄
1 研究背景1.1 城市集約發展是我國現實矛盾下的必然選擇1.2 城市集約發展要求優化城市空間結構1.3 土地制度對我國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具有特殊重要性2 概念界定及相關研究綜述2.1 概念界定2.1.1 土地制度2.1.2 城市空間結構2.2 相關研究綜述2.2.1 國外相關研究2.2.1.1 三大經典理論2.2.1.2 研究的新發展2.2.2 國內相關研究2.2.2.1 城市空間結構研究2.2.2.2 城市空間結構中的土地利用研究3 土地制度影響城市空間演變的理論研究框架3.1 關于土地制度的深度解析3.1.1 土地制度的多維考察3.1.1.1 縱向比較——基于產權經濟學的歷史考察3.1.1.2 橫向比較——基于所有制形式的國別考察3.1.2 土地市場的特殊性3.1.2.1 土地的特性3.1.2.2 土地市場的一般特殊性3.1.2.3 我國土地市場的特殊性3.1.3 我國現行土地制度的特點3.1.4 本書關于土地制度的劃分3.2 本書研究導向3.2.1 論證前提3.2.1.1 抽象前提:和諧社會下的效率與平等3.2.1.2 具體前提:理想的城市空間結構3.2.2 論證方式3.2.2.1 土地產權制度:基于缺陷的逆向式論證3.2.2.2 土地市場制度:基于變遷的過程式論證3.2.2.3 土地管理制度:基于借鑒的對比式論證3.2.3 理論基礎3.2.3.1 城市地理學與城市經濟學3.2.3.2 新制度經濟學3.2.4 實證基礎3.3 土地制度影響城市空間演變的分析框架3.3.1 理論假設及框圖3.3.2 自由競爭的完全市場模型3.3.3 不完全市場模型3.3.4 政治干擾模型3.3.4.1 對制度變遷的影響: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理論3.3.4.2 對空間結構的影響:基于城市政體理論4 土地產權制度缺陷與城市空間演變4.1 土地產權制度缺陷4.1.1 有效的土地產權制度4.1.1.1 何謂有效的土地產權制度4.1.1.2 建國后土地產權制度的變遷4.1.1.3 我國土地產權公有對城市發展的影響4.1.2 當前土地產權制度的主要缺陷4.1.2.1 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主要缺陷4.1.2.2 城市土地產權制度的主要缺陷4.2 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缺陷的空間結構效應4.2.1 “圈地”型城市蔓延:結構松散4.2.1.1 空間特征4.2.1.2 形成機制4.2.1.3 治理政策4.2.1.4 小結:中外城市蔓延及其治理比較4.2.2 內置型城中村:城市異質空間4.2.2.1 空間特征4.2.2.2 主要問題及形成機制4.3 城市土地產權制度缺陷的空間結構效應4.3.1 土地產權不清與用地比例失調4.3.1.1 主要表現特征4.3.1.2 形成機制4.3.1.3 值得警惕的新趨勢4.3.2 土地產權割裂與功能布局混亂4.3.2.1 主要表現特征4.3.2.2 形成機制4.4 本章總結4.4.1 土地產權制度影響城市空間演變的動力機制4.4.2 完善土地產權制度的對策及建議4.4.2.1 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思路4.4.2.2 有效的土地產權不能回避所有制改革4.4.2.3 當務之急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專欄一 關于私有產權制度的爭論及其辨析專欄二 圍繞我國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爭論的辨析專欄三 關于農村土地制度的問卷調查5 土地市場制度變遷與城市空間演變5.1 土地市場制度變遷5.1.1 建國后土地制度的變遷軌跡5.1.1.1 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及其解釋5.1.1.2 城市土地制度變遷及其解釋5.1.2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要點5.1.2.1 傳統城市土地使用制度5.1.2.2 現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5.2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對城市空間演變的影響5.2.1 空間結構演變的普遍特征軌跡5.2.1.1 改革開放以前5.2.1.2 改革開放前十年5.2.1.3 逐步以市場經濟為主時期5.2.2 影響城市空間演變的實證研究5.2.2.1 汕頭市城市空間歷史演變5.2.2.2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來城市空間特征及演化規律5.2.2.3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影響城市空間演變的動力機制5.3 當前土地市場制度變遷的城市影響分析5.3.1 城市經營與土地儲備制度5.3.1.1 積極意義與主要問題5.3.1.2 國外經驗及其借鑒5.3.2 土地供給的招拍掛制度5.3.2.1 積極意義與主要問題5.3.2.2 招拍掛與當前房地產泡沫之爭5.3.3 城市空間演變影響前瞻5.3.3.1 積極影響:促進優化5.3.3.2 負面影響:兩極分化5.4 本章總結5.4.1 土地市場制度影響城市空間演變的動力機制5.4.2 完善土地市場制度的對策及建議5.4.2.1 核心目標:強化土地配置的市場化5.4.2.2 對部分政策措施的再認識6 土地管理制度差異與城市空間演變6.1 土地管理制度的內涵及問題6.1.1 規劃管理制度6.1.1.1 內涵及意義6.1.1.2 主要問題6.1.2稅收管理制度6.1.2.1 內涵及意義6.1.2.2 主要問題6.2 我國土地管理制度對城市空間演變的影響6.2.1 規劃管理制度6.2.1.1 規劃管理制度概述6.2.1.2 重點剖析:城市規劃6.2.2 稅收管理制度6.2.2.1 稅收管理制度概述6.2.2.2 重點剖析:土地收益模式6.3 西方經驗及其適應性分析6.3.1 制度環境6.3.1.1 土地私有制下的政府運作6.3.1.2 法治社會下的權益保障6.3.2 具體措施6.3.2.1 先進成熟的規劃管理6.3.2.2 公平規范的土地征用6.3.2.3 政府控制城市增長政策的市場及空間效應.6.4 本章總結6.4.1 土地管理制度影響城市空間演變的動力機制6.4.2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對策及建議6.4.2.1 市場化導向的規劃管理制度改革6.4.2.2 改革創新土地收益分配制度7 結論與討論7.1 主要研究結論7.1.1 觀點總結7.1.1.1 土地產權制度缺陷是導致城市空間結構諸多弊端的根源7.1.1.2 土地制度對中國城市空間結構演變具有關鍵性影響7.1.1.3 土地有償使用激活價格機制是城市空間結構自組優化的根本動力7.1.1.4 當前土地制度變遷對城市空間結構具有積極和消極雙重影響7.1.2 土地制度影響城市空間演變的動力機制7.1.3 完善土地制度的對策及建議7.1.3.1 配置市場化與產權明晰化是我國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7.1.3.2 提高規劃科學性與稅收合理性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7.1.3.3 進一步完善我國土地制度的框架性思路和概念性方案7.1.3.4 土地制度改革的政治與法治保障7.2 主要創新點7.2.1 初步構建土地制度影響城市空間結構的分析框架7.2.2 系統揭示土地制度影響城市空間結構的動力機制7.2.3 探索性提出進一步完善土地制度新的思路與方法7.3 需進一步探討的問題7.3.1 中國特色“圈地運動”的評價及預測7.3.2 新約束條件下的城市空間結構附錄 中國部分大城市建設用地拓展演變圖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土地制度度下的城市空間演變-當代城市規劃著作大系B1104 節選
《中國土地制度下的城市空間演變》針對我國城市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綜合運用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經濟學以及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力圖透過一般的空間表現特征,揭示土地制度影響城市空間結構演變的內在機制,為我國土地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完善,促進我國城市的集約發展,促進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空間結構的調整優化,提供理論依據和一種新的分析研究思路。基于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黨中央、國務了守歷來重視節約土地和城市集約發展。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加速以及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矛盾的加劇,這一宏觀政策目標變得越發清晰而緊迫。
中國土地制度度下的城市空間演變-當代城市規劃著作大系B1104 作者簡介
陳鵬,四川遂寧市人。畢業于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獲城市與區域規劃專業方向博士學位。現任職于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劃師,國家注冊規劃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與區域規劃、城市經濟、土地利用與城市空間結構等。近年曾先后參與和主持汕頭、西安、石家莊、太原經濟圈、寧夏沿黃城市帶等城市或區域的各類法定規劃與戰略研究,多次榮獲部省級優秀規劃設計獎。在專業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書友推薦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